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志高空調業績徘徊

  • 發佈時間:2014-09-18 02:31:27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2009年曾表示要“坐四望三”的志高空調,今年最新市場排名落到了第七。隨著海爾、格力、美的先後進入千億陣營,一直號稱要“造世界上最好的空調”的志高,營收一直在百億左右徘徊,被遠遠甩在了後面。

  日前,志高發佈半年報,2014年上半年,公司凈利同比增83.9%,達到4103.1萬元。但與同期美的凈利66.1億元、格力凈利57.18億元相比,志高已是典型的二線品牌。

  業內人士認為,空調品類集中度高,已形成寡頭壟斷,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局面會日益嚴重,二線品牌的份額可能會被進一步蠶食。志高作為二線品牌別無選擇,要麼努力進步不被甩開,要麼不進則退早晚退出競爭舞臺。目前,志高研發投入不及銷售額的1%,業內認為,憑這點投入想實現彎道超車只能是夢想。

  營收不及格力、美的凈利

  日前,志高控股公佈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中期業績,公司上半年營收為54.4億元人民幣,凈利潤同比增長83.9%至4103.1萬元。對於這份半年報,志高控股表示“業績表現令人鼓舞”。

  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美的集團實現凈利潤66.1億元,同比增長149.74%。格力電器實現凈利潤57.18億元,同比增長42.4%。對比發現,志高上半年的營收不及美的、格力的凈利潤。

  2009年志高空調實現香港上市,當時志高創始人兼集團董事局主席李興浩對媒體表示,志高空調有望在年底超過海爾,成為行業第三。

  2011年,志高財務總監梁漢文曾公開表示,公司的空調銷售將受惠于內地的補貼政策以及對出口的樂觀預期,目標是5至10年內通過每年30%-40%的複合增長,達至1000億元人民幣銷售額,成為內地領先的空調出口商。2014年,李興浩再次對媒體表示,到2020年,志高要做到1000億。

  新京報記者查詢志高財報發現,志高2014年上半年的營收為54.4億元,相比2013年上半年的營收54.36億元,幾乎沒有增長。2013年,其營收同比增長4.3%。2012年,營收同比下降5.8%。按照這個速度,志高距離千億計劃所設定的目標相去甚遠。

  中怡康調研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7月20日,志高空調零售量市場份額為4.3%,排名第七,零售額市場份額為3.5%,排名第八。

  巔峰期折戟家電補貼

  李興浩1993年開始做空調。2003年,李興浩以18億元身價登上福布斯及胡潤富豪榜。

  從創業之初,李興浩就立志要“造世界上最好的空調”。1995年,他力排眾議,採購成本高但品質較好的日本三菱壓縮機,隨後又與南韓現代聯合經營現代空調,與德國威能簽訂長期合作協議,不久還實現了空調返銷日本。2002年10月,三菱電機壓縮機有限公司原總經理原明來訪志高,發出“空調學志高”的感嘆。

  2010年,李興浩看準了空調節能補貼政策,大幅調高志高節能産品比例。鼎盛時期,志高95%以上的空調都是高能效産品,在國家前後四次公佈的“節能産品惠民工程”高效節能空調推廣目錄中,志高累計中標的型號為行業最多。

  2010年,志高年收入達到92.77億,盈利4.55億。當年年底,李興浩提出10年內實現1000億銷售計劃的宏偉目標。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2011年,國家對空調的節能補貼間歇性退出,志高的不適感表現強烈,成為中國空調企業中唯一一個虧損企業,盈利從2010年的4.549億元急轉直下為2011年的凈虧損1.44億元。

  數據顯示,在志高2010年同比增長41%的4.549億元凈利潤背後,政府提供了8.092億元的節能補貼,到了2011年,政府補貼驟降為1.784億元,公司的主營業務凈虧損1.44億元。如今政府補貼已完全退出,2014年志高半年報顯示,來自政府的補貼為0,凈利潤僅為2010年上半年的1/7。

  志高控股的股價走勢也是斷崖式的,從2010年底的7港元高點驟跌至2011年的1港元以下,從此志高股價再沒上過1港元。

  多元化遇阻回到主業

  2009年,志高空調上市時曾對外宣稱:不做到全球最強最大決不改主業。2010年,志高正處在鼎盛時期,宣佈啟動多元化佈局。這被業內解讀為學習美的。

  2010年4月8日,志高宣佈,公司將在全國開設5000家“低碳家電生活館”,首次展出其冰箱、洗衣機等白電産品。據了解,當時為推進這一計劃,志高選擇了以北京為首發站,稱已有37家“志高低碳家電生活館”在北京建成並營業,計劃年內在北京地區擴展到100家。

  不過,記者並未在北京見到過“志高低碳家電生活館”,記者詢問志高方面,相關負責人也不清楚生活館在北京的準確位置。該負責人稱,這類生活館在三四線城市的佈局可能更多。

  志高年報顯示,除空調相關産品之外的“其他産品”,國內銷售額已連續兩年下降。志高空調多元化佈局遇阻,不得不再次回到空調的主業上。

  2014年年初,志高宣佈了一個重磅消息,決定殺入空調上游壓縮機領域,圍繞主業做事情的思路顯得更加明顯。志高控股有關人士表示,2014年上半年,公司旗下新建的壓縮機生産設施將試産,這也意味著志高將成為繼美的、格力、春蘭之後國內第四家能夠打通空調産業鏈的企業。此舉有助於志高控股打通上下游産業鏈,降低其産品的生産成本。

  不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上游壓縮機行業投入大,回報慢,想依賴此業務實現快速增長也不容易。

  研發投入不及銷售額1%

  “這幾年志高在轉型升級當中,主抓産品升級,技術創新,我們目前兩個主要拳頭産品雲空調和微系列空調銷售佔比達到80%左右”,志高相關負責人對新京報記者説。

  志高的變革嘗試是通過人事交接完成的。2012年初,志高空調管理層完成新老交替,志高創始人李興浩將權杖交予新任董事長鄭祖義,這在當時被解讀為志高“去家族化”。56歲的鄭祖義,是清華大學第一代製冷博士後,曾任格力高級技術顧問兼研究所所長、科龍空調總經理。

  2012年2月8日,鄭祖義率領他的團隊,在佛山發佈全球首款全直流變頻雲空調,正式打出他的技術牌。會後,鄭祖義對媒體表示,志高空調今後將更專注于打造技術核心競爭力。

  就此來看,志高似乎要走一條學習格力的道路,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有知情人士對新京報記者稱,目前在志高內實際掌權的是李興浩的侄女婿黃興科,他是志高空調總裁、志高控股執行董事。

  新京報查閱年報發現,鄭祖義上任的當年,志高的研發費用不升反降。2012年內,志高研發成本減少6.3%至人民幣7700萬元,當時志高給出的理由是,由於成本控制及本集團的開支整體下降所致。

  2013年,其研發成本增至8500萬元,但投資志高的人士依然不滿意,“目前志高研發投入仍不及銷售額的1%,憑這點投入想實現彎道超車只能是夢想而已。”該人士稱。 新京報記者 李媛

  ■ 觀察

  空調業二線品牌“活得艱辛”

  多位業內資深人士説,志高就是中國家電二線品牌的縮影,其共同宿命是“活得艱辛”。

  空調是整個家電板塊集中度最高的品類,三大巨頭格力、美的、海爾佔據了70%以上的市場份額,形成絕對壟斷的局面。與美的、格力、海爾在空調領域拼殺,無論從規模還是從市場上,二線品牌都承擔著巨大壓力。有接近志高的業內人士稱,面對目前的市場環境、市場格局、市場壓力,志高已經沒有辦法改變現有格局,它錯過了與美的、格力、海爾競爭的時代,現在江山已定,很難打翻身仗。

  “志高新管理層也並沒有太大特色,現在他們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在有限的條件下做一些産品上、渠道上的微創新,能維持現有的市場格局就很不錯了。”上述人士稱。

  作為成熟的商人,曾一手創立志高品牌的李興浩在2012年退居幕後。此後,李興浩轉投其他商機。新京報記者了解到,如今的李興浩在廣東涉足了包括裝飾裝修在內的眾多領域,手裏也有很多企業。前述接近志高的業內人士也表示,目前志高控股對李興浩而言,只是他的一個平臺,一個品牌平臺。當他還在這個平臺上,就可以獲得更多資源,可以有更多資本操作的空間,這就是生意人。(李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