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書畫角逐北方市場
- 發佈時間:2014-09-15 06:31:52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收藏大勢
9月11日,“盛世繁英——周彥生花鳥畫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10幅丈八整紙、近百幅八尺整紙的工筆花鳥“宏幅巨制”遍佈四個展廳,不僅震撼了整個中國當代花鳥畫壇,也把今年嶺南藝術家“北上”的步伐直接推向了新高潮。
就在半個月前,許曉生策展的“傳承開拓·當代嶺南中國畫大展”剛剛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大饗北方書畫收藏者。
儘管在許曉生看來,這些展覽都屬於學術圈的交流,是為了讓理論界對嶺南建立新的認識,然而,更多的業內人士則認為,今年這一波“走出去”的勢頭,志在衝破這些年橫亙在北方和南方書畫市場的文化壁壘,以解決長期以來南方畫家在北方市場水土不服的尷尬現狀。
“尤其是像周彥生這種錘鍊了20年才和盤推出的個人大展,任何一個喜歡中國工筆畫的收藏家,不管他來自北方,還是南方,都不可能視而不見。”美術評論家胡紅拴坦言,“書畫市場與其他商品市場也有相通之處——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嶺南藝術家要想在北方市場上吃得開,就必須拿得出在全國畫壇能被同行叫好的作品來。”
●南方日報記者 馮善書
新勢
嶺南畫家加快北上
在當代工筆畫壇,72歲的廣州美院教授周彥生,把雅俗共賞做到新境界,早被業界視為旗幟性人物。他的工筆花鳥,雍容華貴、清新雋雅、構圖巧妙、氣勢宏偉,和何家英一起並稱為“南周北何”。
在廣東,周彥生也是最早被企業機構發掘並推向全國市場的花鳥畫家之一。從10年前開始,以恒大為首的一些企業便大量買進其工筆畫作,從而引起其他藝術品經營機構的注意。近幾年,他與楊之光、林墉、方楚雄和陳永鏘等人一起,每年都被各大拍賣公司視為市場活躍度最高的當代嶺南畫家。
由於較早被機構收藏者關注,周彥生也成為最早進入胡潤藝術榜的嶺南畫家。2012年,其作品拍賣成交總額達到驚人的1.111億元,在胡潤藝術榜上高居第22位,也是目前在世嶺南畫家裏邊作品單年拍賣總額最早過億的人。此後書畫市場受大環境影響,進入深刻調整的寒冬期,但作為連續多年上榜的藝術家,周彥生今年仍以遠遠超出上榜門檻(1534萬元)的6271萬元拍賣總成交額,再次登上胡潤藝術榜並位列全國第33位。相比上一年,周彥生個人的拍賣總成交額大漲了24%,而排名亦前進了6位。
9月11日在國家博物館舉行的“盛世繁英——周彥生花鳥畫藝術展”,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和廣州美術學院等單位共同主辦,從半年前開始便已經備受業界關注。“在嶺南市場,周教授一直被業界看作是一名標桿式的藝術家。”胡紅拴這些年一直關注著周彥生的一舉一動,在他看來,不管是投資界人士,還是收藏界人士,早就盼望他能夠早點到北京搞一次大展,但周彥生這些年一直沒有動靜。
據他介紹,雖然周彥生今年已72歲高齡,但平生只辦過兩次真正藝術上的學術個展:一次是1994年在中國美術館,為了那個展他準備了15年;而另一次就是目前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的“盛世繁英——周彥生花鳥畫藝術展”,為了這次展覽,他足足積累了20年。
“這也是周老師從藝以來最大的一次個展。一共展出作品289幅,其中工筆247張,寫意42張,八尺整紙的工筆就有近百張,而丈八規格的也有10張,足足用光4個展館才放得下。”嶺南藝術家陳訓勇專程從廣州趕赴現場觀摩,他認為這次展覽量之多、質之精,堪稱周氏花鳥的風格精華,對中國花鳥畫壇將産生深刻影響。每一位走進展廳的藏家,都在嘖嘖驚嘆這位年過古稀的嶺南畫家充沛旺盛的創作力和氣勢宏偉的美術表現力。
在胡紅拴看來,周彥生這次在國家博物館的大展,實際把嶺南藝術家今年“北上”的步伐直接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就在半個月前,許曉生策展的“傳承開拓·當代嶺南中國畫大展”剛剛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大饗北方的書畫收藏者,那次活動集結了包括楊之光、梁世雄、尚濤、林豐俗、林墉、周彥生、陳振國、陳永鏘在內的50位在當代嶺南畫壇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雖然主辦方透露的初衷是“在交流中探討中國畫的當今現狀和未來的發展方向”,然而,在市場人士看來,這很明顯是在向北方的書畫市場傳遞一些信號,這從一些知名拍賣機構出現在協辦單位裏邊就可以管中窺豹。
與美協、畫院等官方機構相比,以畫廊為代表的民間藝術品經營機構對嶺南畫作推廣就更加頻繁。根據南方日報記者粗略統計,年初至今,在北京、山東、天津、西安、上海等地舉行的各種形式的嶺南畫展已經多達幾十場。
探因
嶺南藝術家為何在省外水土不服
嶺南藝術家大規模北上,其背景實為嶺南畫家長期在省外藝術市場水土不服的尷尬現狀。
對書畫收藏界來説,嶺南畫家在北方市場吃不開,不僅是公開的秘密,也是困擾藝術品經營者已久的一塊心病。
在全國,廣東是書畫市場萌芽最早的區域市場,實際上,由於毗鄰香港、澳門、台灣和新加坡,廣東畫家也是最早從藝術品市場挖到第一桶金的藝術家群體。只不過,這一區位優勢並沒有被保持多久。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國內藝術品需求量的不斷飆漲,港澳臺和新加坡的買家在國內藝術品市場上的主力地位也慢慢消退,逐步被國內的藝術品經營機構和收藏家們代替。
近年來,國內書畫市場體量不斷膨脹,僅二級市場上的拍賣成交額便達數百億,而一級市場由於交易分散,無法監測,但保守估計,或不會少於拍賣的數據。然而,從區域市場來看,廣東的市場交易量僅相當於北京的1/10。
拿廣東市場與北京市場相比,更大的差距還體現在作品的單價上。一位經營畫廊多年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就算是同一位畫家,如果在廣東市場上的開價是每平方尺5萬元,那到了北京,完全可以開到10萬元。像林墉、方楚雄、周彥生這些在北方市場認知度較廣的畫家,其寫意畫開價10萬元以上是很正常的事,工筆畫就更高。
“北京是一個真正面向全國,甚至面向國際的市場。而廣東只是區域市場。在總量和價格上存在差距是很正常的。”胡紅拴也感慨道,比較遺憾的是,多數嶺南畫家在心態上偏安一隅,認為只要守住廣東市場就好了,不願意花更多精力去跟北方的理論界和收藏家交流。所以,一些在廣東有名的畫家,到了北京卻沒有多人認識,自然就賣不上好價錢。
在多位藝術家看來,嶺南畫家在北方市場吃不開,是因為南北之間存在文化壁壘。周彥生教授則認為,這種壁壘,歸根結底是利益造成的。
周彥生認為,在一個地方,什麼樣的畫好賣,雖然跟這個地方買家的審美趣味有關係,但更大程度上是有一種“地方保護主義”在作祟。很多地方,追求打造所謂的“地方名人”,但實際上這些被捧到很高地位的“名人”,在全國可能並不算一流。
在周彥生的記憶裏,廣東以前的氛圍不錯,但這些年,可能是因為藝術品市場發展得越來越紅火的緣故,也染上了一些類似不太好的風氣。面對這種情況,一個藝術家能做的就是讓自己的技法更加相容。即便如此,這種文化壁壘也確實很難打破。
“不過,藝術家最終還是要靠作品説話。”周彥生説,他在北京就有這種感觸,當地也存在各種各樣的“圈子”,而他不屬於任何一個,但發現只要自己畫得好,別人一樣不會否定和排斥你。藝術的發展需要這種互相的交流和借鑒,而文化壁壘的存在無疑會對藝術的發展産生禁錮。一個畫家如果滿足於文化壁壘保護之下身價的“假像”,並且順水推舟地搞自我封閉,那其實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因為我深信地方保護主義也好,文化壁壘也罷,它只能在一定階段、一定範圍內起作用,不可能永遠奏效。一個藝術家的作品可以在某些地方被人為抬高,但不是長久之事。藝術作品究竟有沒有價值,不是一個地方的人説了算,甚至不是當代人説了算,而要交給歷史去沉澱,最後才會顯露真金。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