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丹棱:在扶貧“最後一公里”發力

  • 發佈時間:2014-09-11 01:31:5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四川丹棱縣把幫助貧困戶解決增收致富“最後一公里”作為抓手,以示範帶動快速打開工作局面,以産業帶動推進扶貧産業發展,以模式創新探索有效扶貧工作模式,以跟蹤服務建立扶貧長效機制,著力構建“政府大投入、資源大整合、項目大集中、社會大參與、群眾大發動、連片大開發”的扶貧開發新格局,實現了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四個轉變”。

  變單幫為群扶

  丹棱實行“1+1+1”幫扶聯繫扶貧模式,即每個貧困村有1名縣級領導、1個縣級單位、1個企業聯繫幫扶。在此基礎上,發動和組織群眾廣泛參與,把扶貧政策、項目交給群眾,讓群眾充分認識到他們既是受益主體,又是建設主體,從而實現了由救濟式扶貧向開髮式扶貧轉變、由個體式扶貧向連片式扶貧轉變、由生活式扶貧向産業式扶貧轉變。近年來,累計投入扶貧資金3.39億元。2011—2013年,全縣脫貧人口11722人,貧困人口以每年減少3000人左右的速度遞減。

  變輸血為造血

  丹棱走有特色的産業扶貧開發新路,建立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張場鎮、雙橋鎮、石橋鄉立足養殖業優勢,與正大、希望集團等企業簽定購銷合同,建養殖圈舍3.5萬平方米,建成15個標準化養殖場。張場鎮、順龍鄉發展茶葉基地2萬畝,核桃基地2159.7畝,獼猴桃基地456.2畝,脆紅李基地3000畝,高山蔬菜基地300畝。仁美鎮立足交通區位優勢,引進四川巨星集團,以“公司+農戶”模式帶動全縣發展果林養雞1000萬隻以上,建成全省最大的果林雞養殖基地。丹棱鎮、雙橋鎮、楊場鎮立足水果産業優勢,建成不知火基地10萬畝,年産量7.2萬噸,産值6.5億元。

  變扶困為扶志

  丹棱根據各村致貧原因實施“扶志計劃”,探索一批有效扶貧工作模式。順龍鄉官廳村受自然環境影響,産業發展不具優勢,通過積極開展技能培訓,實施“勞務扶貧”戰略,推行“三個一”模式,即“培訓一人、轉移一人、致富一家”,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丹棱鎮青龍村依託良好的水果産業優勢,推行“合作社+農戶”的入股分紅合作模式,重點培育三峽情水果專業合作社和生態源水果專業合作社,積極動員農戶將已投産的水果,以面積為單位入股集中到合作社,實行保底分紅。合作社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實施訂單農業,提升品牌效應,實現了合作社和農戶雙贏。

  變短期為長效

  丹棱採取跟蹤服務的方式,建立部門幫扶長效機制。1500名機關幹部走出辦公室,自願結對幫扶3000戶貧困戶,每人每年至少出資400元,為其送去種養植技術、生産生活物資等。同時,建立了幫扶聯心卡,制定好幫扶措施和幫扶目標。成立由縣委書記、縣長擔任組長的專職督導組,每個貧困村配備1—2名義務監督員,每季度對各幫扶單位的跟蹤服務情況以扶貧簡報形式予以通報。

  目前,丹棱相繼實施了産業扶貧項目10個,基礎設施扶貧項目15個,安居工程3446戶,11722個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全縣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由2011年的7243元增加到去年的9519元,農民增收工作位列全省68個類區縣第7位,被表彰為四川省先進縣。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