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航空公司成長模式能否突破做大這一條路?

  • 發佈時間:2014-09-10 15:35:52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個月底,總部設在台灣海峽西岸廈門的廈門航空迎來了自己的第一架波音787飛機,對於這家剛舉辦了成立30週年慶典的航空公司而言,波音787飛機不僅延續了其對波音機型的青睞與偏好(全波音機隊),也預示著其將進軍遠端國際市場。廈航副總經理趙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飛美洲和大洋洲尚有一些問題待解決,但飛歐洲幾乎是可以立即進行的。

  自2012年廈航加入天合聯盟的那一天起,開拓國際市場就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了。過去幾年,廈航在東北亞和東南亞市場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波音787的加盟則預示著其開始了“遠征之旅”,寬體客機畢竟要用來飛長航線。

  在向國際市場進軍的同時,廈航在國內市場也加速佈局,今年以來已成立了北京分公司和湖南分公司,使得國內分公司數量達到了6家。控股河北航空,在京津冀地區實現了北京、天津、石家莊三大機場同時佈局的局面。與江西省政府合作,準備組建江西航空公司。

  從單一公司的發展脈絡來看,廈門航空的經驗是相當值得借鑒的,先是成為國內連續盈利時間最長的航空公司;進而穩紮穩打,由地方航空公司變身為全國性航空公司。廈門航空並不是第一家從地方走向全國的航空公司,海南航空、深圳航空過去已經走完或基本走完了這樣的發展道路,四川航空、山東航空、天津航空等其他中型航空也準備走同樣的道路。

  雖然市場主體的增多,將給人們出行帶來更多便利,即選擇變多,價格更便宜,但放在一個更寬的視角來看,國內航空公司的發展似乎都是一個模式,即規模做大。這點不僅中型航空公司鉚著勁兒在往前趕,大型航空公司也不懈怠,在發力國際市場的同時,對國內市場不拋棄、不放棄,能開拓一塊市場就開拓一塊市場,更多中小型航空公司也多少存在著吃著碗裏的,看著鍋裏的心態。

  為什麼航空公司都奔著做大這一條路?航空業態的規模經濟特徵固然是一個影響因素,但並不是唯一因素。越大越有安全感,越大越能獲取更多資源,也給了航空公司做大的動力和壓力。

  誠然,從世界民航的發展趨勢看,市場已經越來越向幾家骨幹航空公司集中,比如在歐洲的德國漢莎航空、法航-荷航集團以及英航,美國的美國航空、美國聯合航空和達美航空,但並不是説市場就全部為大型航空公司所佔,中小航空公司毫無立錐之地。之所以人們關注度最高的是這些大型骨幹航空公司,是因為它們主營的是國際航線;而數量更多的服務於區域市場的中小航空公司也存在,只是因為和我們關係不那麼緊密,所以關注度不高。

  其實,在國內也存在專注區域並做得相當不錯的航空公司,比如南航新疆分公司和東航雲南公司,前者是南航近20家分子公司中規模最大的一家,而後者則是與東航共用二三字代碼的子公司,它們沿襲了自身的傳統,在新疆和雲南這兩個適合民航發揮所長的省區,深度耕耘,既得到了當地政府、百姓的認可,也不斷地發展壯大了自己。當然,這也不能破解國內航空公司似乎都謀求做大這一條路的魔咒,畢竟這兩家公司身處大公司之內,並無安全感之憂患。

  疆域的遼闊、地形的複雜、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龐大的人口基數,是中國航空市場持續穩定增長的堅實基礎。然而,這樣的市場並非全部都可以由大型航空公司來滿足需求的,市場越壯大,需求就越多樣化,航空公司只要對某一個細分市場有深入研究,為其量身打造産品,即便不做大,也同樣可以做強,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這當中,不同航空公司明晰定位,加強合作,發揮彼此所長或許是行業未來實現健康、和諧發展,更好便捷旅客出行的新路。前不久,國航和華夏航空在一些航線上簽署了代碼共用協議,為中小航空公司探尋新路,提供了不一樣的未來。(張名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