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05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國興建廉價袖珍屋:給流浪者一個家

  • 發佈時間:2014-09-10 07:50: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歐颯  責任編輯:羅伯特

  美國華盛頓州首府奧林匹亞一群無家可歸者曾飽嘗流浪生活的艱辛。最近,當地愛心人士建起由低成本袖珍屋構成的“城中村”,給了他們一個簡單卻不簡陋的家,為其他城市安置無家可歸者作出示範。

  【聖誕禮物】

  凱文·約翰遜現年48歲,2013年聖誕夜收到一份禮物:一幢小屋,裏面是嶄新的床和臥具、桌椅,還有帶座便器和水槽的衛生間以及洗漱用品。

  收到這樣一份禮物的還有另外28人。從此,他們和約翰遜一起告別居無定所的生活,不再是住在破爛帳篷裏的無家可歸者。

  2007年2月,約翰遜和其他一些無家可歸者聚集在一個停車場,組成“吉訶德營地”,抗議一條禁止在人行道上坐臥的法令,不久被警察趕出停車場。

  搬進新家以前,他們的營地換了20多次地方,因為根據有關法令,他們不得長期在一個地方安營。

  隨著流浪者入住小屋,名稱取自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名著《堂吉訶德》的“吉訶德營地”改稱“吉訶德村”。

  一幢幢結構相同的小屋呈馬蹄形建在一片比足球場略大的空地上。每座小屋長5.5米,寬2.4米,面積只有紐約市前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所提議的為低收入者建造的“微型”公寓的一半。

  約翰遜卻不嫌屋子小。他覺得,“有房頂、有供暖、有沖水馬桶”就很好。他打算在屋子前種上玫瑰,以後還可能種上栽培期更長的葡萄。他告訴《紐約時報》記者:“6年前,你不會喜歡我。那時我酗酒。我已經學會為別人著想,而不僅考慮自己。我不再打人。”

  在“吉訶德村”活動中心,居民們共用廚房、餐廳、起居室、浴室和洗衣房。起居室裏有拼圖遊戲和圖書等物品。村裏設專職管理員和兼職管理員各一名。

  村民們共同制定村規,包括禁止吸毒、酗酒,每週必須義務勞動一段時間,每週兩晚開會討論村中事務,一起用餐,由村民輪流掌勺等等。

  41歲的喬恩·維迪曾是一家餐館廚師,餐館倒閉後生活困頓,後來因藏匿毒品入獄,出獄後流落街頭。

  “我留著大鬍子,”他回憶,“我需要找個地方刮鬍子、衝澡,需要一個讓我感覺是個人的地方。”他不喜歡收容所,嫌工作人員不尊重他。

  談到新住所,維迪説:“我太喜歡這裡了,我有了自己的小桌子,窗外能看到樹,景色美麗……這就是我想要的。”

  搬進新家後不久,維迪開始考慮去州立學校完成早就中斷的本科學業。他在村裏的廚房大展廚藝,從鄰居們品嘗佳肴的愉悅表情中得到滿足。

  34歲的村民麗貝卡·約翰遜因吸毒入獄。她以前是個收銀員,出獄後沒有了帶三個臥室的大房子,還失去了對三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權。她戒毒療程尚未結束,暫時無法要回監護權,但希望搬入新家後,監護人能帶孩子們來看自己。不流浪期間,她從未見過三個孩子。

  【廉價實用】

  建廉價袖珍屋是美國安置無家可歸者或低收入者的新模式,吸引不少公益機構和地方政府官員關注。

  “吉訶德村”建成後接待了來自加利福尼亞州聖克魯斯、俄勒岡州波特蘭等地的觀摩團。密歇根州安阿伯、猶他州首府鹽湖城、馬利蘭州喬治王子縣等地幫助無家可歸者的機構紛紛向“吉訶德村”諮詢經驗。

  今年1月29日,類似“吉訶德村”的流浪者社區“第二陣風鄉村小屋”在紐約州紐菲爾德落成。每幢小屋造價大約1萬美元。“第二陣風”寓意吹來新風,為流浪者翻開生活新篇章。

  與“第二陣風”相比,“吉訶德村”的建設成本高得多,但比美國其他安置流浪者的項目建設成本低不少。包括基礎設施、勞動力、建材、手續費等所有費用在內,“吉訶德村”整體造價305萬美元,每幢小屋平均造價10萬多美元。由於有政府提供近乎免費的土地、愛心人士無償或低價提供房屋設計和施工等服務,項目管理者實際為每幢小屋支付8.8萬美元。

  吉爾·塞弗恩在建設“吉訶德村”的非營利機構“潘薩”擔任理事。他説,政府為低收入者安置房設定每幢20多萬美元的造價標準,遠高於“吉訶德村”的建設成本。

  威斯康星州非營利機構“佔領麥迪遜”主要幫助無家可歸者,最初打算籌資收購一幢公寓樓或者宿舍樓安置首府麥迪遜的流浪者。該機構後來發現,建袖珍屋更廉價也更實用。

  按照“佔領麥迪遜”的設計,袖珍屋面積不到10平方米,底部裝有輪子,遷移方便,帶暖氣、馬桶和太陽能熱水器,每座造價5000美元。工作室負責人布魯斯·瓦爾鮑姆説:“我們還能造得更便宜,但是我們要讓它像個家,不是窩棚或房車。”

  得克薩斯州首府奧斯汀正在籌建一座可安置200人的“小屋園”,預計造價600萬美元,是類似項目中造價最高的一個。不過,公益機構指出,如果不安置流浪者,奧斯汀納稅人花在流浪者身上的費用更高,每年超過1000萬美元。

  美國“結束無家可歸全國聯盟”主席納恩·羅曼説:“長期無家可歸的人,其中一些是殘疾人,可能給公共保健系統帶來沉重負擔。”該聯盟2007年發佈研究報告説,給無家可歸者提供永久性住房比不管他們耗資少。例如,科羅拉多州首府丹佛的一個安置項目,成功將每名流浪者每年耗費的公共資源削減了1.57萬美元,包括醫療服務、臨時收容所開支、治安費用等等。

  廉價袖珍屋成為各地安置流浪者的新選項。“吉訶德村”建設得到州政府資助,5年後需要向州議會報告項目進展情況。

  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發言人李·瓊斯表示:“我們鼓勵(沒有建廉價袖珍屋的)其他社區考慮這樣做,以便安置長期無家可歸者。”

  【愛心成就】

  能以低成本為無家可歸者建設實用和體面的長期居所很大程度上是愛心人士的功勞和政府支援。

  “第二陣風”項目協調人卡門·吉迪長期為無家可歸者服務。他説:“我不能看著他們過得這麼慘而不管他們。”

  在吉迪的家鄉紐約州紐菲爾德,許多無家可歸者棲身於一片靠近鐵道,被稱為“叢林”的地方,住在用帆布、膠帶、硬紙板搭成的簡陋空間裏。有些人拖家帶口住在那兒。

  吉迪認為,任何人都可能遇到挫折,稍有挫折就可能讓人淪落到無家可歸的地步,有必要為改善流浪者境遇採取行動。“我強烈地感覺到,需要為流浪者提供一個安全的庇護所,讓他們能打破(惡性)迴圈,花一些時間復原生活。”

  他捐出將近3萬平方米的土地,用來為流浪者建設新家園,投入不少錢在建設項目上。在他帶動下,許多人和組織伸出援手。

  “我們100天籌集到了將近10萬美元捐款,”吉迪説。

  成百上千的人,包括一些流浪者,到建築工地義務勞動。一些商戶以優惠價格或免費為項目提供産品和服務。

  連續三個星期,裝修商湯姆·豪沃思每天為“第二陣風”的內飾工程工作四五個小時,分文不取。他的哥哥曾經流落街頭,深陷毒品和酒精泥潭,無法自拔,在2012年2月去世。

  “如果他有這樣一個地方住,可能有救,”豪沃思説。“流落街頭沒有尊嚴,可能摧垮一個人。”

  飽受酒精困擾的戴夫·裏德和妻子搬出“叢林”,成為“第二陣風”的第一家住戶,稱新家是“救命的地方”。

  裏德相信,有吉迪給“第二陣風”立下的規矩:不得酗酒、不得吸毒、講禮貌、不得留宿客人,他能擺脫誘惑,開始新生活。

  小學教師斯科特·莫斯利在教堂認識一名流浪漢。那人的所謂住處只是頭頂一塊帆布、地上的一塊破布,從溪流裏取水,用鐵罐煮飯。“我必須為他做點兒什麼,”莫斯利暗下決心,後來成為“第二陣風”志願者。

  與“第二陣風”類似,“吉訶德村”建築用地幾乎不要錢。瑟斯頓縣政府每年向“吉訶德村”徵收1美元土地租金,租期41年。

  建築師迦納·米勒以前就經常幫助流浪者,這次設計“吉訶德村”只收取一半費用。

  志願者吉爾·塞弗恩為了促成“吉訶德村”項目,把華盛頓州眾議院資金預算委員會主席漢斯·鄧希請到家裏,款待以美味佳肴,説服他支援該項目。委員會最終同意為項目撥款150萬美元。鄧希開玩笑説:“她把我灌暈了。”

  項目也得到眾議院議長弗蘭克·肖普支援。“無家可歸者中一半患有某種程度精神疾病,”肖普説。“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為他們提供住所。不需要多好,能遮風避雨,免於露宿街頭就管用。”(歐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