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泉州民營經濟轉型升級正當時 港澳臺僑優勢突出

  • 發佈時間:2014-09-09 23:4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泉州市人民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林伯前李南軒攝

  中新網泉州9日電(吳合琴)今天是中秋節後的第一天,6大中央網路媒體一行網泉州採訪。走在泉州市大街上,各類民營企業、中小型企業隨處可見,店舖零零總總的分佈在街道兩旁,海鮮店舖前熱熱鬧鬧,首飾門面內琳瑯滿目,一切都在有序不紊的進行著。這裡,各類物産資源豐富,同時也是新聞富礦區。鼓勵和支援民營企業轉型發展,泉州堪稱一個示範的好榜樣,正是當地寬鬆的扶持政策,才讓民營資本活躍閩南大地。

  “講過去、講現在、講未來”成為泉州人共同的話題。泉州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林伯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是從這“三講”開始。林伯前告訴記者,泉州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製造業、民營企業轉型發展,對當地經濟貢獻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泉州位於福建東南沿海,是福建省的人口大市、經濟大市,也是歷史文化名城和全國著名僑鄉。土地總面積11015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1360平方公里,海岸線541公里,常住人口836萬人。2013年,全市GDP為5218億元,增長11.5%;每人平均GDP達62679元(按年平均匯率折合1.0121萬美元)。經濟總量約佔福建省的四分之一,連續15年居全省首位。

  據林伯前介紹,泉州發展具有以下特點和優勢:

  文化積澱深厚

  泉州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綜合性試點城市,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全球第一個“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泉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去年9月份,泉州獲東亞三國首評的“東亞文化之都”。

  港澳臺僑優勢突出

  泉州是全國著名僑鄉和台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分佈在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泉州籍華僑華人750多萬人,旅居香港同胞70萬人,旅居澳門同胞6萬人,三者合佔全省60%以上,在全國25個設區市重點僑鄉中位居第一。44.8%的台灣漢族同胞祖籍泉州,台灣地名與泉州相同的達180多處,全市現有臺屬近16萬人。改革開放以來,全市累計接受僑胞、港澳臺同胞捐資約93億元,約佔全省接受捐贈總額的60%。

  民營經濟和縣域經濟發達

  民營經濟總量、繳納稅金佔全市八成二以上,企業數量、工業産值、就業人數均佔全市九成以上,幾乎涵蓋了第二、第三産業的所有行業。縣域經濟佔全市生産總值七成以上,石獅、晉江、南安、惠安、安溪連續多年躋身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形成石獅的服裝,晉江的紡織、鞋帽、食品、建陶,南安的建材、水暖,惠安的石雕、建築,安溪的茶葉、藤鐵工藝,永春的蘆柑、生物醫藥,德化的工藝陶瓷,鯉城和豐澤的電子、機械等區域特色經濟和專業批發市場。

  林伯前説,泉州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為支柱的特點沒有改變;泉州堅守實體經濟、堅守製造業沒有動搖;泉州政企互動有優良傳統,各級政府行動自覺、政策舉措及時有力;泉州經濟持續健康運作,基本面良好,還將持續向好。泉州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取得明顯成效,備受關注的紡織鞋服行業迎難而上,站穩腳跟;泉州對製造業的資金保障應對及時、措施得當,極少數鞋服企業、小微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被淘汰出局,是市場競爭的常態。

  泉州市委市政府將繼續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持續推進泉州民營經濟轉型升級,為打造泉州經濟升級版、改革創新示範區、生態宜居幸福城提供強大動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