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武陟:産業集聚區裏農民過得好嗎

  • 發佈時間:2014-09-09 03:32:0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范亞旭 張俊傑 本報記者 陳四化 張培奇

  在河南省武陟縣,當地在推進農業産業化進程中,産業集聚區建設風生水起,既為農業龍頭企業集群提供了平臺,更使得當地農民聚攏到集聚區,入園當工人,出園住社區,産業集聚區的建設為推進城鎮化注入源源動力,農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據了解,河南省共建有180個産業集聚區,分佈在全省各市、縣(區)周圍。産業集聚區裏的企業需要勞動力,此時部分離開田地的農民也需要工作來謀生,農民順理成章進入企業轉型為工人。農民進企業,雙方形成互惠互利互補的關係;而企業的成長也使得産業集聚區不斷發展壯大,帶動了城鎮化建設的步伐。

  産業集聚區究竟建設的怎麼樣?如何影響城鎮化進程?離田進廠後的農民,他們的生活有何改觀?帶著這些問題,近日,記者來到武陟縣産業集聚區一探究竟。

  A 企業進駐園區,農民進廠住社區

  ——産業集聚拉動鎮化建設

  武陟縣産業集聚區是河南省第一批建成的産業集聚區,起步于2002年的武陟工業園區,2008年武陟縣根據河南省建設産業集聚區“一體規劃,融合發展”要求,統一做出規劃,從發展縣城周圍,到規劃産業集聚區,最後建設整個縣城。

  武陟縣産業集聚區管委會副主任杜國定告訴記者:“按照省裏對産業集聚區‘四集一轉’的要求,産業集聚區建設遵循企業集中佈局、産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周邊農民向城鎮轉移。由於我們所處區位較好,離縣城近,也不受地形等限制,現在已形成了一體化發展,縣城與産業集聚區共用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等基礎設施,城鎮化建設進一步加快了。”

  “我們按照規劃逐步實施推進,首先是基礎設施上大投入,先後修築了‘三縱四橫’7條路,然後建成了標準廠房區,水電等基礎設施一步到位,吸引了不少農業企業入駐。”武陟縣産業集聚區管委會副主任千寶興説。

  為了産業集聚區發展,2010年,武陟縣決定把原來隸屬於縣城周邊三個鄉鎮的九個行政村,在管理上全部納入城區的管理範圍,並新成立了龍泉街道辦事處,把産業集聚區和龍泉街道辦事處合併在一起,在建設上與城區連成一片,在産業上也實現了轉移,農民由種地轉為進廠務工,由分散居住慢慢集中到了中心社區,城鎮化進展進一步加速。

  “我們引進企業的同時會與企業簽訂項目協議,其中一項就是規定企業必須安置一定量的農民就業,現在已經安排3000多人進廠工作,正在建設的企業還能提供固定就業崗位1000多個。”杜國定説,原來的農民離開田地轉成城鎮戶口後,他們將在教育、醫療等方面與城鎮人口享受同等待遇,社會保險等政策正在制定,拆遷補賞的辦法已經出來了,後期的相關政策會逐步跟上。

  武陟縣是聞名國內外的“四大懷藥”核心産區,有深厚的懷藥加工基礎,縣內原有的兩個藥企擁有醫藥批號500多個。為發展生物醫藥等新型工業,武陟發揮了原來企業的優勢,引進了國藥集團等企業的戰略投資,對原來的藥企進行了重組和建設,來加快新型企業的發展。

  “我們對懷藥的開發一直也比較重視,當地也有開發懷藥的相關企業,但是規模都不是太大。接下來,我們準備引進一些大企業來進一步開發懷藥,讓農民種植懷藥提供給企業,企業對農産品進行深加工然後銷售,來拉動全縣經濟的發展。”杜國定説。

  據了解,武陟縣産業集聚區累計入駐企業253家,2013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26億元,實現銷售收入413.6億元,上繳稅金3.56億元,現在已經在企業就業的人口達到3.8萬人,2008年規劃産業集聚區面積19.96平方公里,現已建成17平方公里。

  B 優先讓當地農民就業,減少高污染産業

  ——綠色産業為縣域經濟樹標桿

  在武陟縣産業集聚區標準廠房區內,規劃了500畝標準廠房區現已利用了300多畝。武陟縣産業集聚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秦玉平告訴記者:“這片被利用的土地上建起了大、中、小企業共30多家,其中還包括企業相配套基礎設施及産業集聚區辦公場所等。”

  “原來武陟縣企業佈局分散在全縣各個地方,産業集聚區建成以後現在所有的企業都逐漸向集聚區內集中,現在産業集聚區的工業産值佔全縣的65%,利稅大戶也都在集聚區內,像江河紙業、國藥榮生、輔仁藥業等,都是産業集聚區建成後進駐的。”千寶興告訴記者,産業集聚區建成後,武陟的工業結構也出現了調整,以前主要是造紙廠、化肥廠、發電廠等能源消耗比較大、污染比較嚴重的産業,現在我們的主導産業是生物醫藥和裝備製造兩大塊,在節能環保方面也比較重視。

  河南容熙食品有限公司原是武陟縣三陽鄉的一個小食品飲料廠,2008年由於産品供不應求,該公司擴大了生産線進駐到産業集聚區標準廠房區內。

  “當時急著擴大生産線,就在産業集聚區內買了兩棟標準化廠房,增加了兩條生産線。”河南容熙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傅品義説,如果當時建廠房和辦公樓至少需要兩年才能完成,而入駐到了産業集聚區內就容易多了,因為廠房已經建好了,各種配套設施也都齊備了,像水電、排水等,減少了我們投資的生産週期,對我們這樣的微型企業非常有利。

  傅品義對自己的企業入駐産業集聚區非常滿意,他説,入駐産業集聚區節約了用地,周圍的環境也變好了。以前我們的水源是自來水公司供應,由於管道線太長,供水時常出現問題影響生産,後來縣裏決定讓自來水公司專門給我們打了一個自備井來提供水源。

  據了解,容熙飲品都是自動化生産線,需要的勞動力不太多,無菌灌裝間及生産過程後段貼標、封箱只需要員工對機器進行操作,工人的工作比較輕鬆,現在容熙食品用工100多人,年産值1億多元,上繳利稅300多萬元。

  在輔仁集團武陟醫藥産業園,輔仁集團董事長朱文臣説:“輔仁在武陟投了兩個項目,額度都在10億元以上,從談判到簽約再到落地,均不到兩個月時間,這樣的高速度、高效率,讓我們欣喜。”據了解,輔仁集團武陟醫藥産業園內現有員工580多名,大部分都是當地農民。

  C

  八小時工作,社區化建制

  ——産業集聚改變農民生存狀態

  據杜國定介紹,産業集聚區建設實行“先建後拆”的措施,先給農民建新房子,然後再拆農民的老房子,建設産業集聚區,始終保證農民有地方住。

  “我們將在原來學校的基礎上擴大規模來保證教育資源共用,規劃的公園綠地已經建成,供暖也在集聚區普及了,供氣管道正在建設,敬老院正在規劃建設中,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其中部分企業生産中産生的餘熱也低價為中心社區的居民提供供暖,雙方算是互利互惠。”千寶興説。

  武陟縣龍泉街道辦事處北賈社區原是武陟縣嘉應觀鄉北賈村,2010年劃歸到産業集聚區管理。北賈社區主任肖銀運告訴記者,現在社區內居民90%都沒土地了,他們大都進入企業打工,每月收入都在2500元以上,有的能拿到4000元。

  “現在拆遷的農戶都已經住進了社區,北賈社區一期建成的100多套房大部分都住進了居民,現在對未拆遷的老宅房屋評補已經結束了,拆遷後除了補助宅基地上原有面積的房子外,每個人再補35平方米。”肖銀運説。

  “現在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大變化,原來沒有車現在都買上車了,原來沒有空調現在都安上空調了。別看我們村不大,轎車能開出100多輛,農民沒地了之後生活過的更富裕了。”北賈社區居民高國平説,不久這裡還要建幼兒園和小學呢。

  村民們還告訴記者,現在社區內進廠打工的大部分都是40-60歲的人,年輕人大多都幹起了個體戶或買車跑起了運輸;過去種地時風吹日曬每天都比較累,現在進廠後每天只幹八個小時,回來洗洗涮涮後每天晚上大家都聚在一起跳起了廣場舞。

  “我們計劃3-5年把社區全部建好,産業集聚區逐步發展,農民安置加速推進。”杜國定説,原來産業集聚區內的農民,全部由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並安置相關工作,社保、醫療、教育等問題將逐步解決,讓農民在産業集聚這一平臺上,分享城鎮化帶來的好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