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知乎周源:淡定的另類網際網路創業者

  • 發佈時間:2014-09-08 15:29:0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9月8日電(記者 葉健)“外事不決問百度,內事不決問知乎”,在知乎上能看到很多專業人士的“神回復”,這是吸引不少年輕人的地方。但是,在崇尚快速增長的網際網路行業,周源的淡定顯得另類:不急著吸引用戶、不急著早點賺錢。

  不是一個人的作品

  一群做過媒體的極客聚在一起,所以有了知乎。在知乎4個創始人中,有3人做過IT類媒體,其中不乏“名記”。知乎001號員工周源本是東南大學電腦碩士,第一份工作就是寫代碼。後來讀到一本IT雜誌很感興趣,又半路出家幹了3年IT記者。

  在創辦知乎之前,還是IT記者的周源參與過兩個群體部落格的寫作:apple4us和N3。周源意外發現,腦力碰撞後的效果,遠甚于做記者時單打獨鬥,“記者是訓練有素的專業寫手和資訊仲介,apple4us的作者像一群充滿能量的知識野蠻人。”

  於是,他産生一個想法,就是“將apple4us擴大1000倍”。後來,就有了知乎。

  媒體和極客兩種元素,奠定了知乎最初的風格。

  知乎作為一個問答網站,很早就明晰了提問和回答規範。規範之細緻,甚至到了標點符號、用詞和語氣上。這顯然不是極客熟悉的領域,而是記者熟悉的職業規範。

  知乎最知名的領域,當然是在網際網路行業的問答。

  在2010年年底開始的內測期間,知乎聚集了約200名用戶。數量不多,但其中不乏李開復、王興、王小川、徐小平等大腕,連當時封筆許久的知名博主洪波也現身其中。這些人在40天裏,拋出8000個問題,貢獻了2萬個回答。

  回憶當時的狀況,知乎早期成員成遠仍是一臉興奮,“那時一天泡在知乎上三四個小時,整個人處於一種亢奮狀態。這種感覺,就像和很多資訊量很大的大腦在交流。”

  萍加肴宋牡慕徊

  員工雖然以工程師為主,但知乎並不乏文藝氣息。2014年,知乎創立“鹽”係品牌,包括“鹽沙龍”“鹽圖書”。這個略顯獨特的名稱,源自箴言“你們是世上的鹽”。顯然,在知乎有的不是一群只會寫代碼的人,對於文字和設計的美感,也要有自己的見解。“這甚至成為知乎招人的標準”。

  知乎創業團隊非常認可喬布斯的一個理念,就是“科技和人文的交叉”。曾與喬布斯有一面之緣的周源説:“當科技過頭的時候,人文能把我們找回來;當效率不足時,一定是科學再頂上去。”

  雖然周源是技術出身,但當記者和他談到知乎時,他很少糾纏細節,更喜歡説對於網際網路的思考。“自從社交網路徹底爆發後,大家獲得的資訊量比以前要大很多,但獲取有價值資訊的效率反而降低了。”而知乎,正是用技術為這個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對用戶沒用自然就被淘汰了”

  在知乎上線後的兩年多裏,用戶只有獲得邀請才能登錄。在用戶數説明一切的時代,這種做法顯得另類。所以知乎上線第一年時,有投資人主動聯繫知乎,當得知知乎當年只能吸引2萬用戶時,他接個電話就離開了。

  儘管拉風投並不容易,但周源並不後悔,“當時沒有放開,只是因為沒有準備好,我們不知道知乎能承載到什麼地步。”

  知乎的“另類”不止於此。當很多初創公司大談盈利模式時,創業快4年的知乎仍沒有靠譜的盈利方式。而且,知乎對賺錢並不著急。

  “知乎不是為了賺錢,目前是為了服務更多的用戶。”和別的創業者不同,周源説起自己的企業時,是不緊不慢的淡定,“如果對用戶沒用,自然就被淘汰了。”

  2013年放開註冊後,知乎用戶數一年內膨脹10倍。2014年才過半年,知乎用戶數又翻了一番。現在,知乎用戶已達800萬人,還不包括沒有註冊的幾千萬活躍用戶。

  迅速膨脹的知乎,如何保持原汁原味成了很大的挑戰。“保證社區的秩序,不是只靠規範和秩序,更主要的還是社區用戶的共識”,談及知乎的未來,周源依舊淡定,“知乎的使命,就是幫助人們更有效、方便地分享與組織彼此的知識、經驗和見解,並獲得新的機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