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換擋提速”正當時
- 發佈時間:2014-09-06 05:59:10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加快推廣應用、減免購置稅費、增加政府採購……連日來,有關新能源汽車的種種利好消息接連傳出。但與此同時,公眾對於新能源汽車的疑慮卻仍未消退。新能源汽車要突破“路障”、全面“提速”,仍有不少功課要做——
作為第一批北京電動汽車試點個人購買用戶的代表,王雅庭成了小區的名人。她購買的北汽E150電動汽車,經常受到鄰里的圍觀。
“你把前蓋打開,我看看是什麼構造?”“充完電能跑多久?”“這車安全嗎?”各種問題讓王雅庭應接不暇。她告訴記者,大家最關心的就是安全性問題,其次是充電問題和續航里程問題。在王雅庭看來,電動汽車的技術已經成熟,關鍵是怎麼推廣、如何打消人們對安全性的顧慮、怎樣妥善解決充電時間過長的問題。
電動汽車在推廣過程中,“雖有叫好聲,難有上座率”。但隨著新能源汽車産業的發展,隨著充換電設施的普及、社會資本的引入和扶持政策的密集出臺,電動汽車“推而不廣”的狀況正在改變。
市場前景十分看好
“我先生是學電力的,他算了一筆賬,以前我們開車在市內跑,一年能跑出1萬元的油錢,而現在差不多是2000元的電錢。既實用實惠,還節能環保,何樂而不為?”王雅庭説。
政府的政策補貼,以及使用起來的經濟性和環保性,是新能源汽車最突出的優勢。而最近,密集出臺的新扶持政策和利好消息更成為電動汽車市場的催化劑。近日,《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正式發佈,有利於進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
此前,7月8日,中德電動汽車充電項目正式啟動,根據合作協議,未來中國和德國電動車將實現充電介面標準的完全統一;7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免征三類新能源汽車購置稅;7月13日,5部委聯合公佈了《政府機關及公共機構購買新能源汽車實施方案》,明確了政府機關和公共機構公務用車“新能源化”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看近3年的産量走勢,國內電動汽車的發展可謂一年一個臺階。”第一電動研究院分析人士表示。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的數據,2013年我國電動汽車的産銷量分別為14243輛和14604輛,混合動力汽車的産銷量分別為3290輛和3038輛。而今年上半年,我國純電動汽車的銷量就超過了2013年全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總銷量,達到了2.04萬輛。“這是歷史上的最高值。”該分析人士告訴《經濟日報》記者。
配套設施快速跟進
王雅庭説,一開始,不少人覺得好奇都來諮詢,但真到了下決心的時候,很多人還是犯嘀咕。新能源汽車要想開進尋常百姓家,最現實的問題之一就是要有方便的充電設施。
為配合新能源汽車銷售,現階段有些品牌在消費者購買純電動汽車時會配送充電設備,由顧客自主選擇充電樁還是充電寶,然後,銷售商協助顧客到府安裝。但問題是,充電樁安在哪兒?路上“趴窩”咋辦?
讓人欣慰的是,關於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安裝的工作正在不斷推進。7月15日,北京市住建委等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推進物業管理區域新能源小客車自用充電設施安裝的通知》,要求自8月1日起,在物業管理的停車位、停車場安裝充電樁,物業公司不但要全面配合,更不得借機收取費用。
“《通知》的出臺解決了消費者的後顧之憂,北汽E150EV8月的訂單超過了800輛,許多人前來試駕。”北汽新能源龐大來廣營店的一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
同時,公用充電設施的建設工作也開始加快步伐。北京新能源汽車發展促進中心主任牛近明表示,今年內北京將完成1000個公用快充樁的建設,覆蓋中心城區和近郊。今後,每5公里的範圍內,車主就能找到公用快速充電樁來充電,充電半小時基本能為普通的新能源汽車續航100公里。
對於更長途的行駛,人們也不用擔心。北京科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北京將在7條高速公路建立公共充電樁。目前,國家電網公司已建成京滬高速、青銀高速共8對服務區的16座電動汽車快充站。
技術水準仍需提升
在潛在消費群體中,看好電動汽車卻遲遲沒有行動的佔很大比例。究其原因,有關於充電問題的擔心,也有關於電池安全性和使用壽命的顧慮。
清華大學教授、資深電池專家邱新平認為,“電池是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之一,但目前的電池品質水準與國際先進水準仍有差距。”他解釋説,我國電動汽車電池的壽命短,包括迴圈使用壽命及使用年限還不夠長;其次,因電子、微晶片技術的限制,目前,國內的電動汽車電池都是外購成熟晶片,晶片技術非常重要,會影響電池的安全性和壽命。
“建立創新聯盟,由多家企業、研究機構組成創新團隊集中攻關,是加快我國電動車産業化、提升技術的高效途徑。”邱新平表示,就在今年1月,幾家國內車企共同投資成立一家動力電池研究院,這對我國電動汽車電池的研發非常重要,是推進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破冰的一次嘗試。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萬鑫銘也認為,要想突破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需要構建技術創新的倒逼機制,積極引導組建相關産業聯盟,鼓勵産學研資源凝聚,拓寬科技研發途徑。“應引導行業技術創新,讓市場選擇技術路線,走‘依託市場,面向發展’的道路,對同類技術需統一補貼標準,允許‘百家爭鳴’。”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