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全光纖”網路有望一步到位

  • 發佈時間:2014-09-06 01:31:0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距離成都1000公里的四川甘孜州的藏族農牧民,從曾經與世隔絕的人間天堂,一步跨入了光與影的資訊時代。這得益於國務院于2013年8月發佈的《“寬頻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的及時落地。

  數據顯示,寬頻頻寬每提升一倍,就會拉動GDP增長0.3%。我國寬頻下載速率不到世界平均水準一半,光纖到戶的普及率不到10%,這與我們作為全球經濟第二大國、電信用戶和網路用戶第一大國的國際地位形成巨大落差。

  據了解,目前已有134個國家出臺或計劃出臺國家寬頻戰略,我國發佈的“寬頻中國”戰略也部署了未來8年寬頻發展目標及路徑,這是“寬頻”首次成為國家戰略性公共基礎設施。

  9月5日,在成都舉辦的“2014寬頻中國建設推進高峰論壇”上,工信部電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和人民郵電報社,聯合發佈了《擁抱新光網時代——四川電信光網建設與應用的專家調研分析報告》。

  報告指出,四川電信突破了漸進提升接入固定頻寬網路的思路,採用的“全光纖、高起點、一步到位、城鄉統籌”的跨越式發展道路,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改良式發展模式,具有變革意義和時代特徵,這種模式可被定義為“四川模式”。

  “四川模式”的優勢何在?企業和政府在實施戰略中各自是什麼角色?要複製“一步到位”的模式還面臨哪些挑戰?政府監管部門、業界學者和産業領袖展開深入探討。

  光纖一步到位,從根本上突破頻寬技術瓶頸

  資訊學界通常認為,1966年是資訊社會發展的分水嶺,此前通信網路的載體主要以銅纜為代表的金屬線網路,但英國華裔科學家高錕提出光纖高氏理論,四年後美國拉制出第一根可實用光纖,並在實踐中誕生了網路三大定律之一的“吉爾德定律”。

  聯合專家組認為,銅纜網路和光纖網路兩代技術的巨大差距,造成了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差距。

  光纖的傳輸速率、傳輸頻帶遠遠優於金屬纜線,近乎無損的傳輸品質和幾乎無限的頻寬容量,掃除了資訊傳遞的最大障礙。相對於目前廣泛使用的銅線,光纖具有不可比擬的上行空間,用戶輕鬆共用1G、2.5G甚至10G寬頻。

  但在通往千家萬戶“最後一公里”接入網的光纖化方面,業界始終存在不同觀點,難以下定決心對接入網進行全面光纖改造。

  報告指出,在光纖與銅線混合的網路中,越高的頻寬意味著越多的端局、越複雜的網路結構,這種修修補補、拼拼接接的方式,工程複雜、性價比低,且理論頻寬上限也就幾十兆,未來還需要二次改造。“這種改造如同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報告主介紹人、人民郵電報總編輯武鎖寧説。

  為了響應國家寬頻提速工程和國家寬頻戰略落地,四川電信做出重要決策,不再分步推進“光進銅退”,而是實現光纖到戶的全光網路“一步到位”的改造。

  這樣的決策直接突破了兩網並行帶來的技術瓶頸,報告認為,“四川電信證明,我國接入網全面光纖化是可行的,時機已經成熟。”

  難度無處不在,政府和企業需要通力協作

  普及寬頻接入是一個巨大的社會工程,加之我國地域廣闊,東西、城鄉建設成本差距極大,僅憑企業的單打獨鬥,是很難改變中國寬頻已經落後的局面。

  按照“寬頻中國”戰略實施方案,到2015年,要初步建成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下一代國家資訊基礎設施;基本實現城市光纖到樓入戶、農村寬頻進鄉入村,固定寬頻家庭普及率達到50%,行政村通寬頻比例達到95%,學校、圖書館、醫院等公益機構基本實現寬頻接入;城市和農村家庭寬頻接入能力基本達到20M和4M,部分發達城市達到100M。

  而就當前中國各個城市寬頻建設的現狀來看,城市光網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四個難點——協調難,入場難,入戶難,監管難。

  簡單來説,就是我國城市建設規劃中沒有預留通信設施的位置,不同部門的層層審批,嚴重遲滯光網建設進度;開發商和物業部門,已然成為寬頻覆蓋的入場攔路虎,即使國家發佈了相關硬性政策,但現實中仍不能落地和執行;用戶由於各種擔心,不配合光纖入戶,影響了光進銅退的改造;運營商之間的惡性競爭加重了企業成本。

  四川電信主動出擊,一方面參與制定光纖入戶的強制標準,同時邀請開發商介紹電信前沿業務,另一方面取得政府支援,將寬頻網路建設納入政府各部門日常工作中,並積極申請“寬頻鄉村”試點省,成為最終獲批的兩個省之一。

  工信部通信發展司副司長陳家春在論壇上講話指出,“雖然工信部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13個部委建立了部際協調機制,還圍繞戰略組織了一系列諸如‘寬頻鄉村’試點工作、‘寬頻中國’示範城市評選等專項行動,但仍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和政策傾斜,以及相關測量評價體系等基礎工作的同步推進。”

  跨越式發展,還面臨資金、政策和技術三大挑戰

  論壇上,一個針對“寬頻中國”的比喻收穫與會專家共識:資訊化要陽光普照,需要建設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寬頻基礎設施是土壤,成長出茁壯的産業鏈根莖,結出豐碩的內容應用的果實,政策制度是陽光,用戶需求和市場競爭是水分,最終蘊育成良性迴圈的資訊化森林。

  “從這個意義上講,四川新光網的成功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樣本意義。”中國電信科技委主任、電信業資深專家韋樂平這樣評價。

  韋樂平明確表示:“既然寬頻已經定位為國家戰略性公共基礎設施,那麼國家就應該拿出支援高鐵和核電這樣的魄力,從資金面和政策面做出有力示範,帶動全社會的支援。這需要一方面開放非國有資本,發展混合經濟,一方面探索監管新思路,規避惡性競爭,同時還要促進運營商的轉型和去電信化。”

  但歸根結底,韋樂平説:“科技是第一生産力,電信業技術創新的方向需要從壟斷時代過度追求‘高性能、高可靠、高成本’的傳統電信思維,轉向‘以降低成本和技術業務創新為中心’的網際網路思維新軌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專家調研組組長鄧壽鵬教授説:“電信企業要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四川藏族和彝族的同胞目前所使用的,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光纖網路,從技術架構上來説,跟美國總統奧巴馬使用的沒有任何區別。”(科技日報成都9月5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