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老姐們兒”竟是理財托

  • 發佈時間:2014-09-05 14:26:13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如今,有錢有閒的中老年婦女是第三方理財市場的主力軍。然而面對理財公司的種種誘惑,個別大媽走上理財歧途,她們自己不投資,卻積極幫理財公司拉熟人投資,賺取的提成費甚至比投資收益還高,被騙的“朋友”往往血本無歸。

  旅行團遇到理財托

  “起初我還想送東西感謝她,誰知道她竟然是託兒!”提起自己投資失敗的經歷,王大媽就氣不打一處來。原來,去年11月,王大媽去泰國旅遊時結識了旅行團中比她大兩歲的郝姐,兩位大媽一路上聊得很投緣。回到北京後,兩人繼續聯繫,時常相約逛公園,還一起去河北看過房。

  一次逛公園時,王大媽無意中提到現在通貨膨脹太厲害,看個感冒都要好幾百塊。於是郝姐説她最近聽了一場理財講座,建議王大媽下次一起去聽。某個週六下午,王大媽便跟郝姐來到位於蔣宅口的某第三方理財公司“上課”。

  在此之前,王大媽除了銀行幾乎沒接觸過其他金融機構,理財經驗很少。講座中提到的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網際網路金融産品什麼的她都聽不懂,但她聽懂了“專家”反覆強調的一個觀點:黃金在任何時候都有價值,投資黃金何時出手都不晚。聽到最後,王大媽聽出這是一家替金礦融資的理財公司,辦講座有點“王婆賣瓜”的意思。當時她並不想理財,雖然郝姐在一旁慫恿,但她根本沒這念頭。

  熟人介紹“利息高”

  後來,王大媽生病住院兩星期,那些報銷不掉的進口藥費讓她很是心疼。出院後便想起投資金礦的事情。“我跟郝姐一説,她説我去簽合同的時候一定告訴她,她跟那邊經理熟,能幫我多談點利息。”

  今年3月某天,王大媽和郝姐再次來到理財公司。理財經理熱情地介紹,公司對接的金礦在遼寧鞍山,含金量特別高,計劃開採五個坑口,現在第一個坑口已開始賣礦石盈利,這次融資是為建設第二個坑口。每期合同半年,10萬元起,年化24%,每月返利2000元,6個月後還本。

  王大媽一聽,這收益比銀行理財高多了,心裏很高興。更讓她高興的是,在郝姐的努力爭取下,理財經理答應按照首期客戶的優惠利率支付,即每月多付120元,6個月就多出720元,外加一盒雞蛋。那天中午,拎著雞蛋的王大媽高高興興地請郝姐吃了頓飯。

  “我做10萬,她吃6000”

  簽完合同的王大媽完全沒意識到這筆投資存在風險。前兩個月利息還能按時到賬,第三個月的利息晚了一週,第四個月開始就發不出利息了。這時王大媽聽説金礦的經營陷入危機,資金鏈隨時可能斷裂,等到合同到期,她可能連本金也收不回來了。

  她趕緊找到理財經理,理財經理的建議讓她大吃一驚。經理表示,金礦的前景很廣闊,只是暫時有點困難,只要王大媽拉來別的投資人堵住窟窿,她自己不僅能收回本金,公司還會每月給王大媽提成1%。經理這番話讓王大媽懷疑郝姐就是這樣把她拉來的。在她反覆追問下,經理承認郝姐其實沒有投資,她每介紹來一個投資人,公司就返給她一筆提成,金額大就按月給,金額小就一次性付清。

  “這不成傳銷了?10萬的1%是1000,半年她就吃我6000!投資人虧本,她沒本倒賺得高!你説我能不生氣嗎?”後來,王大媽了解到,拉客返點是第三方理財市場上普遍存在的現象。有些人發現這是條無本萬利的生財之道,便不管公司靠不靠譜、項目安不安全,玩命兒拉熟人賺提成。“有些會來事兒的,把返點好處費分一部分給投資人,投資人也就沒話説了。”説到這,王大媽認真地告訴記者:“咱不能幹那種事。大不了9萬多塊錢交學費。自己已經上當了,不能再去禍害別人。”本報記者 張品秋 J229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