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A股市場“由熊轉牛”

  • 發佈時間:2014-09-05 07:37:46  來源:貴陽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新華社電4日滬深股指繼續強勢上漲行情,上證綜指一舉突破2300點關口,9月以來漲幅逾4%。9月以來,A股走出四連陽的強勢上漲行情。繼上證指數創下15個月新高後,深證成指也達到今年以來的高點。五連陽行情吸引成交量維持高位震蕩。這一齣人意料的走勢被一部分投資者視為牛市來臨。

  事實上,7月以來A股市場在國內外資金的推動下出現了一波10%左右的上漲行情,機構調查發現,近期資金的來源開始從外資和機構轉向散戶,股指依然延續上攻動力。

  滬深股指均創年內新高

  9月以來A股量價齊升。上證綜指在8月底站穩2200點之後,連續快速拉升,五連陽行情令股指一舉突破2300點關口。

  4日上證綜指以2290.03點小幅高開,最終以全天最高點2306.86點報收,漲幅達0.80%,創下年內新高。深證成指也快速走高,當日收盤報8176.57點,上漲60.70點,漲幅為0.75%。同樣創下年內新高。

  在連續快速拉升的帶動下,滬深兩市成交持續大幅放量,分別達1794億元和2173億元,總量在3900億元高位震蕩。

  專家指出,上週四、五8隻新股扎堆發行給A股資金面帶來衝擊,隨著週四發行的6隻新股中簽號的出爐,凍結的逾6000億元打新資金也在9月2日回流A股。而在3日,參與週五發行兩隻新股的約2000億元資金也已解凍。

  匯豐晉信基金指出,從上周情況看,即便在下跌市中也並不缺乏賺錢效應,活躍資金仍保持著較大的參與意願,説明市場風險偏好仍維持在高位,總體來看市場強勢格局並未改變。

  散戶接力外資跑步進場

  在過去的一個半月時間裏,瑞銀證券估算有超過1000億元新增資金買入A股,其中有200億左右是海外資金,約700億資金來自國內散戶,還有200億以上的資金來自於保險凈申購指數基金和基金的小幅加倉。

  “不過,最近兩周資金的流入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瑞銀證券統計的數據顯示,海外資金的流入基本結束,國內ETF基金開始出現小幅凈贖回,而國內散戶融資買入的速度卻比之前快了一倍,達到每週近200億元。

  有投資者擔心,隨著AH股的價差縮小,滬港通的直接影響力不會再像以前那麼大,A股或許上漲動力乏弱。

  從近兩日的走勢看,顯然市場並非如此。在經歷了8月的震蕩盤整後,8月29日至9月3日短短四個交易日,滬深300指數漲幅已達4.22%。這一齣人意料的走勢被一部分投資者視為牛市來臨。

  野村證券環球市場部亞洲區股票營業主管黃英健對記者表示,由於中國市場餘額寶、理財産品的回報率慢慢降低,房地産市場普漲時期已過去,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將資金從房地産、餘額寶轉机出,流向A股市場。

  ■相關新聞

  1

  投資者信心指數創近五年來最高

  據新華社電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4日發佈的報告顯示,8月份A股投資者信心指數環比上升19%,連續三個月上升,創2009年11月以來最高值。

  根據保護基金的調查報告,8月投資者信心指數為69.6,同比上升40%,達到2008年4月指數創立以來的第二高值,僅比2009年10月的70.4低0.8。

  投資者對國內經濟政策有利於股市的信心大幅上升。8月國內經濟政策指數為79.5,比上月上升16.6。其中,57.9%的投資者認為國內經濟政策對未來三個月的股市會産生有利影響。

  根據調查,過半投資者對中短期A股市場充滿信心。8月大盤樂觀指數為75.2,較上月上升15個基點。其中,投資者認為上證綜指在未來1個月會上漲的達到55.9%,預計未來3個月會上漲的佔57.7%;54.8%的投資者看好未來6個月內的中國股市。另外,在未來3個月內考慮增加投資股票資金的投資者佔41.6%,較上月增加約14個百分點。

  2

  境外資金持倉市值將逐漸放大

  據新華社電瑞銀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李4日表示,滬港通機制所具有的優勢對投資者具有更大吸引力,滬港通開通後境外資金持倉市值應會逐漸放大,這有助於A股加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

  陳李當日對媒體表示,此前A股未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原因是目前QFII(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配額制度的投資局限。預計隨著滬港通機制的順利實施和內地市場回暖,一至兩年後境外資金或用完滬港通的3000億元額度,並提高QFII和RQFII的使用率,屆時海外投資者理論上可持有的股票市值為9000億元,擁有足夠的投資渠道。

  陳李表示,儘管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關注滬港通,但投資者依然低估了滬港通的長期影響。根據瑞銀的測算,境外資金持倉市值可能會增加到全部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近10%,具有明顯價格影響力。若海外資本集中于部分大盤藍籌股,那麼這種價格影響力將表現為某種定價權。

  陳李説,與現有的QFII制度相比,滬港通機制所具有的優勢對投資者具有更大吸引力。QFII的退出機制比較困難,獲利了結後的正常退出耗時漫長。但滬港通是“自由進出”,便利的獲利了結有望明顯增加交易活躍度,增加大股票和國際市場的聯動。

  高盛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劉勁津表示,滬港通開通後,國際投資者過去不太重視內地股市情況將會改善,其投資組合亦隨之改變。目前國際投資者對滬港通有很大興趣,未來投資者投資A股時會關注與經濟增長敏感度高、QFII重倉股及高派息股。

  3

  “由熊轉牛”尚需多重因素配合

  據新華社電伴隨著近來股市的逐漸上行,投資者在信心恢復的過程中,紛紛熱議市場是否“由熊轉牛”。對此,分析人士認為,股市運作受多重因素影響,投資者仍需理性看市。

  宏觀經濟基本面向來被各界認為是決定股市走向的最重要因素。今年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7.4%,同比增幅回落0.2個百分點。從GDP內部的構成看,投資和消費增速均呈現高位放緩的跡象。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同比增幅回落2.8個百分點;消費額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6個百分點。“固定資産投資和內需下滑趨勢性能否反轉,是決定股市走勢的最實質問題。”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副總裁李迅雷説。

  從股市自身層面來講,今年以來,致力於疏導新股“堰塞湖”的第三輪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持續進行,伴隨著註冊制鋪開後大量企業的集中上市,股市或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擴容壓力。而企業利用股票市場融資以降低財務杠桿的過程短期內勢必帶來較大的擴容壓力。

  在此過程中,能否協調好擴容節奏和社會整體流動性安排成為影響股市未來走勢的又一個因素。

  業內人士認為,在經濟調結構、促轉型的背景下,A股市場傳統週期性行業上市公司正面臨著産業結構轉型與升級的壓力,這些企業的轉型成敗也影響著未來股市走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