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南車北車:未上報合併方案

  • 發佈時間:2014-09-05 06:31:23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幾日來,市場有關南車北車雙雄合併的説法攪動整個行業。9月4日,相關的四家上市公司宣佈停牌,以等待資訊核實。

  至4日晚間,四家公司紛紛貼出內容基本統一的公告,對外界的猜測給予了回應。中國南車中國北車雙方分別表示,未上報兩公司合併的方案給國資委,而四家上市公司也將於5日復牌。

  然而,有內部人士表示,公告中並未否認有關部門對此事所進行的研究。“南車北車在國內外的激烈競爭和多重內耗問題,一直備受爭議,國家也一直想辦法解決。”對此,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合併”一説並非空穴來風。在我國推動裝備製造業強國建設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利用好資源始終是一個重要課題,“南車北車合併不一定是最終的解決方案,但卻一直都有討論”。

  ●南方日報記者 鐘嘯

  “重組整合由上級部門決定”

  雖然外界對“合併”一説傳得熱鬧,但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內部卻顯得格外平靜。“都傳説十年了,也沒一次是真的。”一位中國北車的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這兩日的電話也都快被打“開了花”,“我從進入北車到現在,就聽説過好幾次,但公司內部從來沒有正式傳達過。”該人士向記者表示,如果説真有消息的話,可能都是在高層討論環節,基層員工並未聽説過。

  中國南車的一位內部人士也表示,部分媒體在此前的報道中特別突出描寫了南北雙雄的海外競爭問題,並斷言這可能是南北車兩家合併的導火索,但據他所知,兩家公司的業務層面從來都將這些問題局限在“商業層面”,“哪個國家沒有公司之間的競爭,就是有的時候狠了一點,那也是市場行為。”

  根據財新報道,日前南車與北車都上報了“合併方案”供國資委參考。南車的方案是,北車退市,南車通過增發的方式吸收合併北車,北車資産併入南車;而北車報給發改委的方案是,南北車成立一個由國資委管理的新集團,下轄兩個上市公司。鋻於中國南車整體實力優於中國北車,國資委目前傾向於南車給出的吸收式合併方案。

  對此,5日四家上市的公告中予以了否認。這四家公司提供的口徑是:央企重組整合相關事宜由上級有關部門決定,截至目前,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都未接到有關文件。除此之外,這兩家公司也未向上級有關部門申報過相應方案。

  合併或是選項之一

  不過,中國南車4日的兩條公告表述,就引發業內猜疑。4日早些時候,該公司曾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告,稱公司正在就南北車合併的消息向有關部門核實,卻並未對兩家合併的消息進行否認。而在當日晚些時候貼出的公告中,“央企重組整合相關事宜由上級有關部門決定”的表述,也引起了不少人的興趣。

  “這反而有些順應此前傳聞的説法,那就是雙方合併是由國資委主導,這兩家公司還並未到正式參與討論的階段。”一位分析人士就坦言,公告只是否認了這項事務已經推進到操作階段,但卻並未否認兩家合併這一事情的討論。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系統內部人士也向記者表示,“兩家合併也許不是最終方案,但兩家在競爭中的相互損耗問題肯定是要解決的,而且有時候兩家鬥得太厲害了。”據該人士表示,此前多家媒體所談及的兩家競爭過火的問題的確存在,“國資委方面早就注意到這個問題了,一直都希望解決。其中,南北車合併為一家公司的確是一個選項。”

  其中,雙方在阿根廷動車組招標中的激烈競爭可謂人盡皆知。2013年5月27日,中國南車公告78億元新簽合同,其中包括5月23日新近簽署的22.56億元阿根廷動車組合同。對此,中國北車方面就認為,南車奪得這一訂單是因為“價格太低”,該公司報出的127萬美金一輛的價格明顯沒法掙錢。

  而雙方在國內多地的發展過程中也有摩擦。“在很多核心市場,雙方都採取了與當地政府合作建立基地的方式來爭奪市場,這就導致多地的産能過剩,浪費資源的現象嚴重。”前述人士就表示,中國北車曾在中國南車已完成一個省的製造業佈局的基礎之上,還要在當地建設基地,“明眼人都看出來,當地的市場如此有限,如果兩家巨頭都來做,誰都吃不飽,但雙方為了搶地盤還是都進來了。”

  製造業強國戰略帶來機遇期

  雙雄激鬥的局面早已有之,為何偏在當下有“合併”一説呢?對此,接受採訪的南車北車人士都未否認,是國家對製造業的重視,導致了各方對兩家合併的猜想。

  據去年業內統計,憑藉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中國北車與中國南車包攬了全球軌道交通裝備銷售榜單的頭兩把交椅。兩家合計銷售收入幾乎與其他5家相當,這也足以體現出中國裝備製造業的進步之快。記者了解到,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都表示,將力爭在2015年將海外市場的份額拓展到20%以上,以應對國內市場增長的不確定性。

  如今,隨著中國高鐵技術在海外的知名度不斷提升,中國軌道裝備製造業終於迎來了又一輪在海外推廣的“機遇期”。國家領導人就曾多次表示,對於我國高端裝備製造業的關心,高鐵技術作為其中發展最快的一環所承擔的發展期望可想而知。

  在此背後下,中國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的關鍵一躍。應該把製造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在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打造中國製造升級版,進入世界製造強國行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戰略支撐。

  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此前就表示,我國正處於工業化的中後期,經濟增長主要還是依靠實體經濟、依靠製造業的發展,已具備了建設製造強國的基礎與優勢。中國工程院在《製造強國戰略研究》重大諮詢項目中就明確提出,我國要力爭在2020年進入製造強國行列,屆時我國製造業綜合指數預計可達德國20世紀60年代末、日本80年代後期他們實現工業化時的水準。

  “航空、海洋、軌道裝備製造業三者之中,我國以高鐵為代表的軌道裝備製造業是最拿得出手的,為了集中力量捏緊這個拳頭,人們自然就會想到對南車北車的力量進行整合。”前述內部人士就表示,“這樣可以避免內耗,整合資源,同時通過旗下各子公司各自投標的方式,保持良性競爭,的確有其好處。”該人士表示,對該方案的討論或不會就此停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