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華社連發8文聚焦股市

  • 發佈時間:2014-09-04 04:34:39  來源:成都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8月31日至9月2日,新華社連發8篇系列述評聚焦股市。系列文章指出,隨著內部外部人氣重新積聚,我國股市步入重要關口。近期來看,A股走勢樂觀,運作已擁有比較良好的現實基礎;中長期來看,仍存在不利因素,真正步入牛市需要做大量系統性工作。在下半年的回暖態勢面前,需要乘勝追擊、不懈努力,讓股市運作步伐更為堅實、有品質,讓股市成為中國經濟乃至整個改革的真實呈現和強大助力。

  多重利好促股市回暖

  《股市近期緣何上漲?》一文采訪了多位市場人士,認為近期股市上漲源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進,得益於經濟數據的企穩反彈,直接推動力是近期較為寬鬆的流動性環境和日趨踴躍的入市參與度。

  綜合專家觀點,文章對股市上漲原因具體分析道:

  一是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高層強調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增強了人們對於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信心,進而帶動股市發展。

  二是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出現平穩增長的良好勢頭,這奠定了今年下半年股市上漲的基礎。

  三是央行兩次定向降準、保險業新國十條等相關舉措出臺,今年以來市場資金總體寬鬆;同時,隨著餘額寶等理財産品收益率的走低,各類無風險利率下降,進一步為資本市場提供了流動性。

  四是銀行體系信貸供給上升,這將一般性地有助於股票和房地産等資産市場的恢復。

  五是“新國九條”、滬港通等利好政策的出臺實施,直接推動了股指上漲。

  需要“有品質的牛市”

  《述評:中國需要“有品質的牛市”》指出,在中國改革向縱深推進、中國經濟平穩增長之際,人們有理由期待股市轉牛。但無論是中國股市的投資者,還是轉型升級中的中國經濟,相較于指數持續上漲的大牛市而言,更需要的是具有堅實基礎的“有品質的牛市”。

  什麼是“有品質的牛市”?文章認為不外乎有3點:其一,市場上漲有堅實的經濟基礎;其二,股市上漲具備較長的可持續性;第三,股市投資氛圍活躍,但不狂熱。

  審視當前形勢,我國宏觀經濟求實際、求品質的“新常態”逐步成型,改革紅利正實實在在地得到釋放,這為“有品質的牛市”的出現提供了保障。文章據此表達了樂觀的看法,稱今年以來股市行情已經顯示出一定的“品質”特徵,與産業結構調整帶來的變化更加匹配,與改革政策的助推關係更加密切。

  用市場化搞好搞活股市

  《述評:堅定市場化改革方向搞好搞活股市》文章直言,我國股市運作20多年來發展可謂神速,但“發展得快”並不等於“發展得好、發展得活”。文章指出,由於市場化程度不高,我國股市定價功能不完善,股市活力難以釋放,股市生態較為脆弱。

  文章清晰地看到,我國股市正處在發展的重要時期——從宏觀層面講,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已成共識;從市場層面講,改善股市生態,構建一個更加充滿活力、高效和有序的市場,為各方所期待;從微觀層面講,讓廣大投資者從股票投資中分享到國家改革發展的成果,為眾之所盼。

  文章建言,目前應抓住股市轉暖的契機,堅決推進市場化改革,使股市切實回歸本真,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加強大的動力。而推進股市的市場化改革,必須貫徹以資訊披露為核心的功能化監管。

  股市5大難題待解

  《股市存“五大爭議” 難題亟待破解》總結了當前股市存在的“5大難題”:

  難題之一:舉步維艱的新股發行——經過幾輪改革之後,新股發行仍然問題不斷,改革舉步維艱。

  難題之二:進退兩難的註冊制——目前各方對註冊制應該是什麼樣、註冊制實行是否成熟等等,依然存在較大爭議。

  難點之三:“欲説還羞”的強制分紅——儘管分紅比例低、投資者回報率低,一直是A股備受詬病的頑疾,但對於是否強制分紅,市場一直存在較大爭議。

  難題之四:遲遲不來的“養老金入市”——一邊是鉅額養老金、公積金亟須保值增值,一邊是股市呼喚長期資金以改善投資者結構,可這樣“各取所需”“兩情相悅”的事情遲遲未能實現。

  難題之五:難以把握的投資者保護之度——中國股市最大的“市情”是:在市場投資者結構中,80%以上都是散戶。但保護中小投資者並非易事。

  改革撐起股市上行線

  《牛熊爭辯下的中國股市》洞悉到,今年下半年A股不期而至的持續反彈背後,市場悄然出現了結構性變化。變化背後,又是什麼在撐起股市的“上行線”?文章將其歸結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決心以及政策效應疊加帶來的正能量。在經濟新常態下,股市也將呈現新常態:改革將繼續成為股市運作的主動力;簡政放權將帶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股市暴漲暴跌的幾率將逐漸降低;開放將為股市打開更大的機遇之門。

  文章提到,進入2014年以後,A股市場的本土投資者人氣狀況逐步有了改觀,今年以來累計開戶數保持穩步增長態勢;境外機構近期在觀點與市場操作上紛紛“空”轉“多”,也折射了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向好的樂觀預期。

  防止轉暖曇花一現

  近期股市轉暖,而《如何攪活股市“一潭春水”?》表達了居安思危的看法——需要進一步夯實市場基礎,解決諸多制度缺陷和機制短板,防止曇花一現。

  促使股市變得更有活力、更加健康、更加高效,改變時不時就會出現的“一潭死水”“一潭渾水”狀態,需要破除哪些長期困擾股市健康發展的障礙?

  文章認為關鍵在於3個方面:一是走出“圈錢市”。需要從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建立投資回報文化、改善投資者結構、加強市場執法等方面多維推進;二是尋找健康發展之鑰。在股市建立起持續穩定的回報機制,以多元途徑為股市引入長期資金;三是讓監管之手歸位。一邊要簡政放權,前端控制放鬆;一邊又要加強監管,事中事後監管跟進。

  股市關乎經濟轉型升級

  《述評:搞活股市對推進轉型升級至關重要》指出,未來股市是“牛”是“熊”,其意義不止于股市的興衰沉浮本身,更關係到能否按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要求,讓市場真正發揮出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文章具體用4個需要闡述了搞活股市的重要意義:搞活股市是振興實體經濟的需要——發展多層次股權市場,把社會資本吸引到股市中來,可以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並降低融資成本;搞活股市是深化改革的需要——許多改革難題需要創新市場手段來加以破解,如正在推進的國資國企改革、軍工企業改革等,股市的作用不可或缺;搞活股市是結構調整的需要——對過剩飽和産業的拋棄、對緊缺和有前景産業的追逐,通過資本集散和股價漲跌及時作出反應,並購重組在推動産業轉型升級方面的作用也進一步凸顯;搞活股市是推進創新型經濟發展的需要——股票市場是市場化配置資源的最佳場所,將引導各方根據市場需求和經濟規律,推動資源更多流向創新型經濟。

  證監會推進監管轉型

  《穩定市場預期 提振市場信心——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回應市場關切》一文, 針對近期市場關心的熱點問題,專訪了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

  鄧舸表示,宏觀經濟向好、流動性充裕和改革效果等因素疊加,市場信心提振,為改革奠定了好的基礎。證監會將圍繞服務實體經濟推進監管轉型。據新華網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