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專訪馬建堂:大國經濟“體檢”

  • 發佈時間:2014-09-02 17:30:1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以下簡稱"三經普")已進入後期數據匯總階段。不久前進行的品質抽查顯示:這是一次高質、高效的"大國體檢"。

  除了提交"體檢報告"這一基本任務之外,此次全國經濟普查還大規模採用了資訊技術,也使此次統計實踐成為中國統計事業發展史上的里程碑。統計部門還將進一步採用大數據進行經濟預測和分析,以對國民經濟發展提供資訊支撐。

  近日,《財經國家週刊》記者就相關問題專訪了"三經普"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

  以公開、透明的方式提高公信力

  《財經國家週刊》:當前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進展如何,事後品質抽查結果怎麼樣?

  馬建堂:我國于2014年1月1日到3月31日進行了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現場登記工作。6月國務院經普辦還組織開展了"三經普"事後品質抽查工作。目前"三經普"已經進入後期的數據匯總階段。

  我們從全國各地抽調334名人員組成了31個抽查組,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105個縣(市、區)、306個普查區(小區)中的12788個普查單位和3057家個體經營戶進行了現場核查,掌握了樣本單位在普查登記中單位和主要指標發生的差錯情況。抽查結果顯示,"三經普"單位凈漏報率低於0.02%,主要指標誤差率顯著低於允許的誤差標準。這説明,我們這次經濟普查品質是非常高的。

  《財經國家週刊》:據我們了解,這次事後品質抽查在組織模式上與此前有很大區別,能不能具體講一下抽查的情況?

  馬建堂:保證普查品質,一是靠方案嚴謹,二是靠技術支援,三是靠事後抽查。這次經濟普查涉及除第一産業外的國民經濟各個行業,可以説是一次摸清"家底"的"大國體檢",將對"十三五"規劃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基礎數據支援。

  在方案設計時就安排了事後品質抽查環節,這種安排本身就帶來一種壓力,讓普查員認真進行調查統計。這次抽查的一個重要的創新點是,首次邀請了60多名社會義務督察員和媒體督察員參與其中,以公開、透明的抽查方式增強普查數據的真實性與公信力。

  我們一方面公開招募志願者,優選了31名社會義務督察員,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警察、行政幹部、在校大學生、基層統計站所工作人員;另一方面通過中宣部從各省抽調31名骨幹記者。每個抽查組,配備1名社會義務督察員和1名媒體督察員。他們的職責就是監督抽查員是不是嚴格按照規範工作。以透明公開的方式,確保抽查工作不走形式。在監督員和媒體記者面前,抽查組的工作將會更加規範、嚴謹,杜絕人情抽查,否則一個微網志發到網上去,被曝光了,就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而且面對媒體監督員和社會義務督察員,地方政府部門對抽查工作配合度也增強了。

  保障抽查品質的核心是保密。所以,這次除了引入社會監督員與媒體督察員外,還制定了更為嚴密的程式,確保抽查準確。

  抽查採取大中小3層信封制度。具體説就是,全國31個抽查組臨行前都從國務院經普辦領到了一個大信封,每個大信封裝有3個中信封,每個中信封裏裝著寫有被抽中的市(區、縣)名單的紙條,還裝有3個小信封,小信封中是被抽中的3個普查小區名單。國務院經普辦要求抽查組只能提前半天打開相應信封並通知對方。任何一個信封都要由社會義務督察員檢查是否密封後開啟,再由媒體督察員當場宣讀。而直到抽查人員到達最終的抽查小區後,才由經普辦將需要抽查的單位和企業名錄等推送到抽查人員手持電子終端上。這麼一來,地方相關部門就沒有辦法提前佈置了,確保了被調查對象材料的客觀性、原始性。

  不僅如此,我們抽查區是機器隨機抽取的,而不是按照"順路"原則選取的。比方説在甘肅,抽查第一站是蘭州,第二站從蘭州走了300公里到了西部的武威,而第三站是天水,又向東折回來了。我們甘肅抽查組組長馮乃林回來告訴我説,由於不允許提前半天以上告知地方,所以他們在武威抽查完後知道下一站是天水,就開車猛跑,中途也不敢歇息,走了600多公里,晚上9點多才到天水。

  這次抽查還開了一個先例:為強化保密紀律,國家統計局首次將抽查資訊明確定為"國家秘密",一旦洩露就是違反《保密法》的行為,將被追究法律責任。另外,與此前抽查工作不同,此次抽查人員乃至社會義務督察員和媒體督察員都實施回避原則,不能夠抽查自己所屬省份;在抽調各地統計部門骨幹組成抽查組時,要求每組不允許出現來自於同一省份的抽查員。

  可以説,這是歷次事後抽查中最嚴謹的一次。強化保密原則、強化外部監督這些方法,我們在以後的統計工作中還會借鑒運用。

  統計事業的里程碑

  《財經國家週刊》:據我們了解,這次資訊技術支撐對"三經普"的開展起了很大作用。

  馬建堂:對,從統計事業本身發展來看,這次三經普在資訊技術應用方面的實踐可以説是里程碑式的。

  拿"三經普"與"二經普"的數字進行對比:"二經普"調查約700萬法人單位、2800余萬個體經營戶,"三經普"調查1000多萬法人單位、6000萬左右個體經營戶;"二經普"普查員和數據處理人員約500萬人,"三經普"普查員和數據處理人員約300萬人;"三經普"主要數據公佈時間預計比"二經普"提早2~3個月。

  與"二經普"相比,"三經普"可以説是,工作量翻倍、人員減少、時效提前。這是怎麼做到的?除了得益於方案合理、普查員認真履職之外,主要是"三經普"採取了一套資訊化技術手段,首次全面採用了電子終端設備PDA。PDA與統計局近幾年大力推進的聯網直報系統和數據處理平臺相結合,基本實現了經濟普查數據採集、報送、處理等整個統計過程的資訊化。

  我們都知道,真實性和及時性是統計工作的兩個核心要求。可以説,全面採用手持電子終端設備,實現數據採集、報送、處理等的自動化,既大大提升了統計的真實性,也顯著提升了統計的及時性。

  《財經國家週刊》:能不能具體介紹一下PDA的使用?

  馬建堂:PDA的全稱是PersonalDigitalAssistant,也就是個人電子終端。這是國家統計局與相關技術企業合作,結合此前統計部門積累的資訊和技術經驗,創新研發的一種手持電子終端系統。它集資訊採集、傳輸、電子地圖等多項資訊技術于一身,發揮了兩個方面的突出作用:

  首先,它能夠顯著提升統計真實性。真實是統計的生命線。一方面,PDA具有拍照和定位功能,普查員對企業的營業執照、納稅憑證、行業組織代碼進行拍照後,還可以對被普查單位進行定位,單位是否真實存在、普查員是否實地到了被普查單位進行調查,一目了然。在"三經普"中,使用PDA採集的中小企業及個體經營戶的單位漏報率非常低。另一方面,數據蒐集之後,由PDA直接報送到國家統計局,減少了逐級報送的環節,排除了很多人為干擾因素,而且任何數據改動都會留下可追溯的電子痕跡,這也大大增強了統計數據的真實性。

  第二,它也明顯提升了統計的及時性。真實的數據越能及時地傳遞給用戶,數據發揮的作用就越大。這次"三經普"的統計及時性大幅度提高。當前"三經普"的統計數據已經到了數據匯總階段,而此前這個時候,統計數據還只在錄入過程中,時效比過去提高了3個月左右。

  在經濟普查中,每個單位需要填七八套表,每套表又有許多指標,過去完全採用手寫方式,調查回來後需要雇傭大批人員把幾百萬人蒐集到的手寫報表錄入為電子版,不僅費力費事,誤差也大。我記得多年前我們統計部門還組織過錄入競賽,最快的錄入員1小時能錄入2萬個字符。而"三經普"中,工作流程就大不相同了,普查員手持PDA,直接根據事前輸入的電子地圖,確定企業位置,將企業人數、營業收入、納稅數據等資訊填入電子錶格,點擊後就直接發到了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處理平臺。PDA的全面使用解決了採集和報送環節的資訊化,提升了採集和報送時效,同時還省去了錄入環節,明顯提升了及時性。

  另外,PDA的使用還將實現我國經濟普查史中又一個第一次:由於PDA中存有電子地圖,數據出來之後,大到大江大河沿線、各鐵路沿線的經濟情況,小到一個城鎮、一條街道、一棟建築的經濟情況,都可以在電子地圖上一清二楚地統計與展示出來,實現數據統計從一維向二維的質的飛躍,對於制定區域經濟規劃等將提供充分而準確的數據支撐。這在我國經濟普查史上是第一次。

  對統計事業發展而言,PDA發揮的作用與智慧手機在人們生産生活中發揮的作用是一樣的,都具有革命性。

  《財經國家週刊》:現在百度等網際網路企業都在使用大數據進行相關預測。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統計工作是不是造成了很大壓力?

  馬建堂:我們不認為是壓力,覺得這是統計事業的巨大機遇。國家統計局在擁抱資訊技術方面,是一直走得比較靠前的。

  大數據能夠使統計部門獲得更加豐富客觀及時的基礎數據,大大縮短數據採集時間,減少報表填報任務,減輕調查對象負擔,進一步提升統計工作效能,使統計數據更加真實準確。

  現在我們正在加強與網際網路企業合作,強化對大數據的運用。比如,通過與電商企業的合作,獲取了過去因沒有名錄庫而無法統計的網上零售額數據。統計局正在通過網際網路搜索數據預測經濟走勢,建立新的宏觀經濟預測模型,同時,用以判斷評估統計數據。

  我們希望企業等民間機構進一步向政府統計部門開放大數據,以便統計部門更好地服務社會大眾。國家統計局也將向社會逐步開放個體資訊以外的統計數據。數據開放和統一標準是大數據利用的兩個關鍵環節,希望立法先行,全社會共同努力。記者 王海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