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事業”緣何苦不堪言?
- 發佈時間:2014-09-02 08:34:37 來源:海南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梁振君 實習生 林詩婷
核心提示
近三年來,因進口和走私進來的食糖日益增加,導致我國的食糖出現了虛假的“供大於求”現象,致使糖價從7800元/噸持續大跌至當前的4500元/噸左右,制糖企業出現了全國性的鉅額虧損。
糖廠連年巨虧,産業鏈條上抵禦風險能力最脆弱的海南蔗農,同樣叫苦不迭,上榨季基本無利,有的甚至虧損,種甘蔗積極性深受打擊。
面臨嚴峻外部環境的同時,我省蔗糖業也存在技術産能落後、政策扶持不足等問題。
蔗糖産業事關我省“老少邊窮”地區70萬農民脫貧致富的問題。“如不立即採取有力的挽救措施,我省這一具有區位優勢、始終是産糖市縣重要産業的甘蔗糖業,數年之內將遭遇毀滅性打擊!”海南省糖業協會理事長王達洲憂心忡忡。
現狀
糖廠蔗農皆叫苦
“蔗、糖均大幅減産,蔗農基本無利,糖廠虧損巨大,海南制糖業正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海南省糖業協會理事長王達洲説。
糖廠:3個榨季虧損超7億
3年內7家糖企相繼“倒下”,老闆最怕追債電話
建成于1983年的海南椰寶糖業有限公司坐落在海口市石山鎮美黨村。“糖廠老闆這段時間一般不接陌生人電話。”門口值班的保安説:“這幾年糖價不好,老闆虧損很多,聽説還欠不少蔗農錢,追債電話太多了。”
“糖廠連年巨虧,生意的確不好做。”對於蔗農債款問題,海南椰寶糖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輝似乎有難言之隱:“這個還是不要説了。”
東方糖廠總經理張堅在制糖業浸淫30年。“以前也遭遇過低迷時期,但只是收益的多與少問題,最近這三個榨季不同,從蔗農到糖廠再到整個産業,無一倖免。”張堅説,2012/2013年榨季東方糖廠虧損達2000多萬元,上榨季再虧1000多萬元,新榨季估計還要虧上千萬元。
椰寶、東方等糖廠的遭遇絕非個案。
據海南糖業協會統計,海南制糖企業已連續三個榨季出現鉅額虧損,累計虧損額達7.12億元,制糖企業數量已經從3年前的24家銳減至2013/2014年榨季的17家。“即將到來的2014/2015年榨季,又有3家制糖企業將關閉或停産。”王達洲説。
蔗農:上榨季同比減收1.81億
收購價跌到400多元/噸,畝産高的種植大戶勉強保本
“忙活一整年,上榨季全白幹了,聽説不少人還倒貼。”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安仁村村民老王種有5畝甘蔗,全家人本指望甘蔗增收,孰料事與願違。
“我們種甘蔗好多年了,每年産量可達20噸左右,以前收購價最高可以達600元/噸左右,但近年來價格越來越低,去年跌到了400多元/噸,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老王眉毛緊蹙。
不願具名的種植大戶許老闆上榨季在儋州種植甘蔗1000畝,由於種植了“脫毒健康種苗”,加上雇用專業技術人員管護,收穫時平均畝産逾5噸,最高的達5.5噸,足足比全省平均畝産量高出1噸多。因畝産相對較高,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收購價下跌帶來的影響,上榨季他基本保本。
海南糖業協會秘書長李京説,2013/2014榨季,全省蔗農甘蔗生産總收入16.30億元,同比減少25.20%;因收購價下調,全省蔗農共減收1.81億元;全省平均每戶參與種植甘蔗的農戶蔗款收入1.36萬元,同比減收4600元。
制糖業:蔗農不願種 糖企“吃不飽”
業內人士指出:海南制糖業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
人們依稀記得,2010年的“糖高宗”風潮一度讓業內興奮不已,海南白糖出廠價當年達到創紀錄的7800元/噸。在高糖價刺激下,海南甘蔗種植掀起一輪恢復性增長熱潮,並在2012年遏制住了種植面積連續5年下滑、從2007年的120萬畝下降至2011年的70余萬畝的態勢。
上榨季,海南入榨甘蔗量355.05萬噸,同比減少17.86%;産糖量41.65萬噸,同比減少16.25%。2014/2015年榨季,我省甘蔗種植面積又再次銳減至77萬畝。
甘蔗種植面積的銳減使一些糖廠出現“吃不飽”現象,産能利用率嚴重不足。
“這幾年東方糖廠根本‘吃不飽’,上榨季我們消化了40萬噸原料甘蔗,估計新榨季只能獲得25萬噸的供應量。”張堅解釋,這是因為東方市的甘蔗種植面積從去年的11萬畝猛降至今年的6.7萬畝了,幾乎減少一半。
上述不願具名的種植大戶許老闆説,由於行情低迷,新榨季他只好將甘蔗種植面積減至700畝。
“蔗、糖均大幅減産,蔗農基本無利,糖廠虧損巨大,海南制糖業正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王達洲説。
探因
為何這般苦?
“19世紀的種植模式、20世紀的制糖工業生産模式、21世紀的流通模式。”8月22日在海口召開的海南省制糖行業2014/2015榨季保增長工作會上,中國糖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閆衛民一針見血道破海南甘蔗制糖業本身存在的問題。
各自為戰,集約化程度不高
省工信廳副廳長廖強説,海南種植甘蔗的條件是全國最好的,單産和糖份潛力都是全國最高的,尤其是西部的臨高、儋州、昌江、東方、樂東等地,蔗糖産業不愧為“金飯碗”。
“然而長期以來,這些地區的甘蔗生産一直都是零星分散的,基本上仍停留在小農經濟時代,落後的思想觀念和生産方式,嚴重制約著甘蔗生産的技術進步和推廣。”廖強説。
上榨季我省甘蔗工業畝産量平均3.77噸,同比下降0.99噸,減幅達20.80%。全省平均白砂糖一級品率僅70.52%,同比下降2.41%(連續三個榨季下降)。
三四十年前的設備還在用
海南制糖工業生産模式的現狀也讓業界汗顏。
“海南糖廠的設備大部分都比較陳舊,尤其是動力和制煉車間,一些三四十年前的設備還在使用。有的設備即使通過技術改造、升級,但仍然很落後,生産技術的落後突出表現在糖分總回收率一般要比廣西低2%左右。”廖強説。
李京説,海南制糖企業平均産能僅有0.25萬噸/日,規模過小加之技術裝備落後、生産管理與技術管理水準不高,産品單一而粗糙,導致制糖生産成本無法下降、食糖價格無法提高,産品銷路不暢,企業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偏低。
進口和走私食糖增多
同時,生産成本居高不下,也在困擾甘蔗種植業。“現在雇用工人砍甘蔗的價格是120元/天,裝車價格至少要1500元,耕種前期的機耕費用四五百元,再包括兩次施肥肥料費用500元,林林總總加起來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海口石山鎮安仁村蔗農老王説。
“建省以後政府從未明確提出如何發展蔗糖産業的問題,相關職能部門都沒有把甘蔗生産和制糖生産作為重要工作來抓,蔗糖産業産銷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無人主持解決。”業內人士指出,政府層面對蔗糖産業的重視程度和扶持力度不夠,也是導致産業難以衝破困境的重要因素。
外部環境方面,近三年來進口和走私進來的食糖日益增加,導致我國的食糖出現虛假的“供大於求”現象,致使糖價從7800元/噸持續大跌至當前的4500元/噸左右,制糖業出現全國性鉅額虧損。
內外交困之下,海南蔗糖産業也難以獨善其身。
出路
五舉措可望迎來行業轉機
我省種植甘蔗的地區多是經濟欠發達和旅遊資源匱乏、交通不便、農業商品率低的少數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也是乾旱缺水、起伏不平的丘陵山區。食糖稅收是産糖市縣不可或缺的稅率很高的稅源。
深陷重重危機的海南甘蔗制糖業,出路究竟在何方?
1
推廣良種良苗及種植新技術
首先,我省甘蔗品種退化嚴重,而推廣良種良苗可獲得事半功倍的效益,故甘蔗良種良苗的培育推廣是基礎與前提。
海南省甘蔗學會理事長楊本鵬是國家甘蔗産業技術體系執行專家組成員。對於當前海南甘蔗種植技術和水準,他唏噓不已。“一個簡單的蔗田深耕技術,全省推廣率不到30%,而廣西、廣東等産區卻達到70%;甘蔗‘雙芽苗’種植技術,30年前就被證實有效,但我省近幾年才推廣開來,比外省産區晚了十幾年。”
李京説,必須高度重視良種甘蔗的引進與推廣,以及健康種苗、地膜覆蓋、配方施肥、蔗田滴灌、蔗田套種等新技術的普及,儘快實現甘蔗生産良種、良苗和良法化,實現甘蔗生産高效益化。同時支援和鼓勵制糖企業或別的相關企業組建甘蔗生産專業服務隊伍。
2
加快甘蔗生産全程機械化
甘蔗生産對勞動力需求量和勞動強度的要求較高,一直以來,海南甘蔗生産主要依靠人工作業,落後的生産方式制約著甘蔗生産的發展和甘蔗糖業成本的降低。
閆衛民認為,行情低迷之時,抵禦市場風險最有效的辦法是加快甘蔗生産全程機械化,以提高産量和蔗農效益。
目前,廣西、雲南等主要産糖區甘蔗生産機械化水準逐漸提高,其中廣西作為我國最大的蔗糖生産基地(約佔全國六成),其糖料蔗生産綜合機械化水準約41%,主要集中在耕種環節。
“在海南,機械化收割可以忽略,即便在耕種環節,在一些種植地區,人們偶爾才看見蔗農開拖拉機犁地。”廣西洋浦南華糖業集團董事長、中國糖業協會副理事長馮小華説。
據業內人士介紹,2013年廣西柳州建立了1000畝“甘蔗生産全程機械化及高效節水灌溉示範基地”,通過從耕地、種植、植保、砍收及運輸等環節全程機械化運作,千畝甘蔗基地管理僅依靠6-8人即可完成。
3
開發高附加值深加工産品
李京認為,現有的制糖生産模式很難具備可持續性,必須徹底改變長期以來只是把食糖作為其他工業原料來生産經營的傳統觀念。
“我省糖廠的産品單一且粗糙,各糖廠基本上都是生産原料型的大包裝的白砂糖,且一級品率僅有70%多。”廖強建議,要想使糖價從原先的豆腐價賣出肉價,必鬚根據市場需求不斷開發具有高附加值的深加工産品,如各種不同包裝的精細食糖,醫藥專用糖,無硫糖、營養糖、冰糖、方糖和塊糖等,要特別重視開發各種配方的富硒紅糖,並重視品牌的樹立。
“我省食糖總量不多,這些優質的食糖完全可以走全國直供消費市場的道路,如果繼續作為工業原料簡直就是一種浪費。而一旦實現了這樣的轉變,我省的糖業必將可以承受較高的甘蔗收購價格,承受較大的國內外市場壓力,併為地方財政提供更大更穩定的稅源。”王達洲認為。
此外,要最大限度發揮每一條甘蔗和甘蔗的每一部位的作用。甘蔗制糖過程中的各種副産品如甘蔗渣、糖蜜、濾泥、廢水、廢氣乃至甘蔗葉等,都應該得到利用,生産出各種高附加值的副産品。
4
稅收貸款政策扶持不可少
馮小華坦言,較之廣西、雲南等地,海南對蔗糖産業的扶持力度很弱。
“我省應明確把甘蔗等同於橡膠、香蕉等主要農産品,對甘蔗生産給予明確的財政補貼。”李京説,甘蔗生産的各項補貼資金,除了國家和地方政府既有的專項資金外,還可以從食糖稅收中拿出部分作為專項扶持資金,返還于蔗糖生産。
王達洲建議,海南在研究糖料甘蔗具體的收購價格時,應充分協商以兼顧到各方利益,體現工、農風險共擔的精神;充分考慮到國內外糖價運作動態、甘蔗生産與制糖生産成本的變化動態;充分優待良種,實行優質優價,逐步實現按質論價。
同時,政府對制糖企業技術改造所需進口的高效、節能的糖機設備應給予減免關稅,對制糖企業拓展相關項目及産品,也應該給予稅收減免(如對綜合利用産品,應該免征增值稅和減免所得稅)。
此外,對甘蔗生産和制糖生産貸款應給予適當補貼,以減輕甘蔗、制糖生産的成本負擔;繼續用好國家工業儲備糖政策,緩解食糖市場壓力。
另據透露,省國稅局正研究如何理順制糖生産成本中原料進項稅額扣除率由現行的13%改為食糖銷售時的17%的適用稅率的相關問題。“政府作這樣的調整之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制糖生産成本負擔,增強企業支農能力,相關方面應該繼續協助、跟進此項工作,力求早日落實。”李京建議。
5
推動行業整合實現規模效益
2013/2014年榨季,海南制糖行業在食糖市場疲軟的形勢之下,也加快了改制重組、淘汰落後産能的步伐。
海口市屬國有性質的富匯糖廠在上榨季結束後已關閉;東方糖廠和白沙合水糖廠在2013/2014年榨季開榨前夕就被廣東恒福糖業集團有限公司全資收購。
2014/2015年榨季,我省制糖企業將減少至14家,分屬6家企業。“我省的制糖企業已全部轉變為非公經濟形式。行業進一步整合之後,我省制糖産能存量將顯得更加健康而富有活力。”李京説。
“海南甘蔗制糖業正面臨巨大的危機,但低迷的糖價也是重新謀劃産業發展難得的機遇,只要把握得好、轉變得快,發揮好海南獨特的優勢,就能轉危為機。”廖強認為。
(本報海口9月1日訊)
新聞點擊
我省甘蔗
種植面積減兩成
本報海口9月1日訊 (記者梁振君 通訊員秦秀鳳 陳泉治 實習生林詩婷) 近日召開的海南省制糖業2014/2015榨季保增長工作會透露,由於連續兩個榨季下調甘蔗收購價格,不少農民包括一些專業大戶和專業合作社種植甘蔗的積極性嚴重受挫,加上今年春末夏初出現較大旱情,以及超強颱風“威馬遜”的襲擊,2014/2015榨季我省甘蔗生産形勢嚴峻。
海南甘蔗糖業是傳統的、具有明顯區位優勢的一個産業,涉及工業、農業和地方財政收入,是産糖市縣重要的産業,關係千家萬戶農民生計。
事實上,和國內形勢一樣,近幾年海南甘蔗生産形勢不容樂觀。據分析,受進口糖衝擊影響,加上島內蔗、糖生産成本又居高不下,糖價長期持續低迷。
海南省糖業協會理事長王達洲説,我省2014/2015榨季甘蔗種植面積僅為77.08萬畝,減幅超兩成。更令人擔憂的是,新榨季新植甘蔗面積僅為19.94萬畝,比上榨季的29萬畝還少近10萬畝。初步預計2014/2015榨季我省蔗、糖總産量分別在250萬噸和30萬噸以下。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