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家級”小鎮煉成記

  • 發佈時間:2014-09-02 04:35:41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省277個小鎮入選全國重點鎮,數量居全國第一

  □本報記者 熊筱偉

  近日,住建部等7部委公佈全國重點鎮名單,我省277個鎮入選,數量居全國第一位,較第二名多出70個。

  入選全國重點鎮,“門檻”不低。根據相關要求,需滿足人口達到一定規模、區位優勢明顯、經濟發展潛力大、服務功能較完善、規劃管理水準較高、科技創新能力較強6項指標。“數量領先,是對我省近年來抓小城鎮建設做法和經驗的肯定。”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何健説。

  是怎樣的創新之舉,才能讓小鎮躋身“國家級”行列?277個川籍全國重點鎮,究竟是如何“煉成”的?

  A

  在期待中迅速起步

  提出“百鎮建設試點行動”,從規劃編制、項目建設、新村建設、人居環境入手,確定300個試點鎮進行試點,“不論從出臺相關政策的時間,還是支援力度,我省都走在全國前列。”

  對277個川籍全國重點鎮而言,實現華麗轉身絕非易事——不是“富二代”的它們,發展起點並不算高。“過去都説,汽車一跳,鄉鎮到。”提起上世紀90年代的鄉鎮道路,如今的全國重點鎮——遂寧市攔江鎮居民雷兵仍記憶猶新:從市區回來,一到鎮上路就變得坑坑洼洼,“(汽車)走在上面跟坐船一樣,一上一下的。”

  攔江鎮的尷尬,直到本世紀初在我省仍普遍存在。很大程度上,源於鄉鎮缺乏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過去,我國財政固定資産投資,多用於縣級以上城市;而解決三農問題相關資金,又直接到了“田間地頭”。“鄉鎮,成了‘被遺忘的夾心層’。”省住建廳村鎮建設處處長文技軍説。

  改變這種狀態,是四川發展的內在需求。對我省實施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兩化”互動、城鄉統籌發展戰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而言,“小城鎮是延伸城市服務、反哺農村的中間環節;也是就地就近吸引勞動力、為縣域經濟提供增長極的重要載體。”省社科院副院長盛毅直言。

  而老百姓,對此有著更直接的表達,“要是鎮上沒有好小學,就只有送娃兒到納溪城區上學,每天少説多走20公里!”瀘州市大渡口鎮紅聯村村民母小英的話很實在。

  面對著老百姓的期待,四川迅速行動起來。去年5月,我省出臺《關於2013年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明確提出啟動“百鎮建設試點行動”,從規劃編制、項目建設、新村建設、人居環境入手,分三批共300個試點鎮進行試點。省級財政將連續3年,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於試點鎮建設,其用地指標也將實現單列。“不論從出臺相關政策的時間,還是支援力度,我省都走在全國前列。”文技軍表示,277個川籍全國重點鎮,與300個試點鎮名單幾乎重合,這顯示出試點行動的成效。

  B

  在統籌中找準定位

  産業統籌、環境協調……小鎮規劃,正一步步走向通盤考慮、量身定制。“每一座鄉鎮,都將通過規劃,在新型城鎮化路徑中找準自己的位置。”

  高大挺拔的熱帶植物、歐式尖頂的紅房子、古典式路燈……一到週末,成都、重慶等地的遊客,紛紛涌入攀枝花市紅格歐洲風情小鎮。以前的紅格鎮,可沒有這樣的吸引力。

  要實現發展,小城鎮就得打造有特色的産業。作為全國重點鎮,紅格鎮的定位也並非一開始就如此清晰——僅小鎮規劃就歷經6次調整。“産業雷同,曾是小鎮建設的‘通病’。”省經信委企業處副處長熊莊認為,上世紀末我省小鎮一味開工工業,以至大量同質化的鄉鎮企業惡性競爭。

  轉變,始於“百鎮建設試點行動”。和已啟動試點的200個小鎮一樣,在省住建廳指導下,紅格鎮擁有了“量身打造”的總體和詳細規劃。“根據定位,紅格鎮沒有將工業發展納入規劃範圍。”該鎮相關負責人介紹。

  規劃帶給小鎮的轉變,不止于産業。規劃理念中的一個細節,耐人尋味:宜居,始終置於宜業二字之前。“小鎮規劃,堅持突出優化城鎮佈局、形態、功能和結構——一句話,就是要讓老百姓住得更舒服。”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説。

  産業統籌、環境協調……小鎮規劃,正一步步走向通盤考慮、量身定制。目前,我省正在編制《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四川省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其中都包含重點鎮發展專項規劃,將從省域層面統籌政策、合理確定重點鎮佈局。“每一座鄉鎮,都將通過規劃,在新型城鎮化路徑中找準自己的位置。”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C

  在體制上追求創新

  小鎮要發展,就需要建設資金。除多方籌資外,我省亦在體制創新中探索解決之道,逐步通過優化稅收分成、撥付財政專項資金、土地收益留用等方式,壯大試點鎮財力。

  去年9月,省政府出臺進一步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8條措施,其中有4條直接針對小城鎮發展。

  要將規劃變為現實,身為全國重點鎮的南充市多扶鎮列出長長的“建設清單”:鎮內20余條街道要水泥硬化;鋪設管網11.4公里;建日處理2萬噸的污水處理廠……每年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在1.4億元以上。

  問題是,誰來“買單”?由於“鄉財縣管”,小城鎮無財力。“就目前而言,更多地還需要上級財政支援,以此帶動社會投資。”文技軍介紹,在省、市、縣三級財政投入外,省住建廳亦將整合專項資金,支援省級重點鎮規劃編制和市政道路、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財政資金下發,探索將資金下發的數量與吸納轉移農業人口的數量掛鉤;積極運用市場機制籌資,引導和集聚社會資金向小城鎮投入,如成都就建立了小城鎮投融資平臺。

  除多方籌資外,我省亦在體制創新中探索解決之道:將逐步通過優化稅收分成、撥付財政專項資金、土地收益留用等方式,壯大試點鎮財力。

  2013年,“百鎮建設試點行動”累計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21億元,帶動全省小城鎮完成基建投資約280億元。

  除資金外,土地、行政體制配套工作亦在試點鎮中展開。截至目前,“百鎮建設試點行動”已落實建設用地指標18268畝;根據需要和承接能力,事權、人事權下放試點亦逐步進行。

  以全國重點鎮為主體的“百鎮建設試點行動”,去年帶動全省小城鎮吸納轉移農業人口約52萬人,今年,這個數字預計達50萬人;明年啟動第三批百鎮試點後,試點鎮數量將超過川籍全國重點鎮。

  對四川而言,277個小鎮煉成全國重點鎮,還只是一個開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