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外媒頻唱衰中國製造 專家稱中國製造要靠人才紅利

  • 發佈時間:2014-09-02 00:0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北京9月2日電 題:外媒頻唱衰中國製造 專家稱中國製造要靠人才紅利

  記者 李金磊

  近日有外媒報道稱,隨著勞動力等成本大幅上漲,中國製造業的生産成本正接近美國。雖然中國仍將是一個製造業大都會和重要市場,但“中國製造”標簽無處不在的日子已成過去。

  專家表示,“中國製造”在向“中國創造”的轉變過程中面臨不少挑戰,但仍具綜合競爭優勢,隨著人口紅利的衰減,未來將更多轉向依靠人才紅利和科技創新。

  外媒:“中國製造”無處不在的日子已成過去

  近期,外媒頻頻唱衰中國製造。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近日報道稱,中國的年均經濟增長率自1990年以來已經從13%降至7.5%左右。高達兩位數的工資漲幅沖淡了它曾經遙遙領先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房地産和公用事業費用也出現上漲,外國公司的營收稅率攀升了三分之二。

  報道稱,中國仍將是一個製造業大都會和重要市場,但“中國製造”標簽無處不在的日子已成過去。而馬來西亞等10個東南亞國家的生産活動繼續蓬勃發展,給那些把目光投入中國以外的跨國公司帶來營利機會。

  此外,波士頓諮詢集團稍早前發佈的報告也聲稱,由於工資大幅上漲和能源成本上升造成競爭力下降,向來被稱之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在全球製造業賽跑中開始落後。

  根據該集團編制的全球製造業成本競爭力指數,以美國為100,中國今年數值為96。換句話説,現在在美國生産相比在中國生産成本僅高出4%。過去中國的讀數僅略高於80,如今中國與美國的成本差異已大幅收窄,中國相對於美國的製造業價格優勢逐漸消失。

  報告指出,由於溫和的工資增長和能源價格下降,美國和墨西哥成為更受青睞的製造業産地。未來數年將會有越來越多美國企業選擇在本土附近生産産品。

  “中國製造”正向“中國創造”轉變 需直面挑戰

  面對外媒的唱衰,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近年來,隨著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不斷上升,中國出口産品傳統優勢有所弱化,但仍然具備綜合競爭優勢,比如基礎設施、産業配套完善,並且已經培育出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和企業。

  事實上,“中國製造”一度以技術含量低、勞動密集型産品的加工製造為標簽。但如今“中國製造”正逐漸向 “中國創造”轉變,以高鐵為代表的高端産品正在扭轉“中國製造”廉價和“大而不強”的印象。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對中新網記者表示,目前,中國製造業在通訊、家電、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設備等領域形成了局部優勢,這正是中國製造業靠轉型升級在國際市場上佔據的制高點。

  白明提醒,中國製造雖然進步明顯,但仍需直面成本提升的挑戰。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勞動者也需要分享發展成果,近年來各地用工成本上升也説明這一趨勢,許多地方在不斷上調最低工資水準。

  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有24個省份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22%;2012年有25個省份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20.2%;2013年全國有27個地區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調增幅度為17%;今年以來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的地區已有17個。

  白明指出,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製造業在相對勞動力成本上與美國並沒有明顯優勢,而與南亞、東南亞比較,在絕對勞動力成本上又受到越南、印度、柬埔寨、孟加拉國等國家的挑戰,一些跨國公司的工廠已經開始這些地區轉移。

  要更多依靠人才紅利 實現技術和人才“雙高”配置

  該如何應對上述挑戰?民生證券宏觀研究員朱振鑫對中新網記者表示,“中國製造”在單純的人工成本上已經沒有優勢,雖然技術上領先於新興市場,但仍落後於德國這樣的製造強國,要持續保持競爭力,還得靠科技創新,改革創新體制,最大程度釋放人才紅利。

  白明也指出,要應對當前生産成本優勢縮小的趨勢,中國製造業必須要加速轉型升級,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在勞動力等成本提升導致價格競爭力優勢不如以前的情況下,逐步提高技術在競爭力形成過程中的權重。

  白明認為,雖然中國製造業的技術競爭優勢與美國還有差距,但只要能夠有所縮小,就有可能在價格競爭力與非價格競爭力進行綜合比較的過程中,形成更高的“總賬競爭優勢”。也就是説,論價格,中國製造業或許比不上東南亞,論技術,或許比不上美國,但要論“算總賬”,中國還有機會獲取更多競爭優勢。

  白明指出,中國製造業已經在國際市場上形成了高鐵等佔據優勢的“第一梯隊”,但只有高鐵還不夠,還要有更多的製造業領域進入到“第二梯隊”的行列中,在此基礎上,努力發掘 “第三梯隊”、“第四梯隊”的雛形。

  “要繼續加大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的力度,不斷強化二次創新”,白明指出,在提高現有裝備水準技術含量的同時,更要提高勞動者的總體素質,尤其是要提高對勞動者技術素質的重視程度,使勞動力的技術含量加速提升。

  “實現高端技術與高素質勞動力的‘雙高’配置,就會産生更多的人才紅利,而依靠這些紅利最終可以克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人口紅利衰減的負面影響。”白明説。(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