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帶一路”建設不宜“濃粧艷抹”

  • 發佈時間:2014-09-01 21:30:30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張莉  責任編輯:羅伯特

  自2013年9月習總書記正式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至今已近一年,目前“一帶一路”建設已從構想、造勢進入到規劃階段,沿線的各個省市都熱情高漲,積極參與,分別提出了相關的功能定位、發展目標和具體規劃等。為了更好地實現既定目標,需要厘清一些問題,加快確定發展方向。

  避免過度競爭

  “一帶一路”建設既需要拓展與亞歐國家的合作,也需要加強內部省市之間的合作,但從目前的格局來看,相關省市似乎“競爭”大於“合作”。各地規劃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定向都是和中亞或亞歐國家的合作,這就很可能導致各地為了拉項目,無原則地提供各種優惠待遇,從而造成我國資源流失,開放效益降低。比如2011年以來,我國中西部一些重要城市陸續開通了國際班列,渝(重慶)新歐、成(成都)新歐、鄭(鄭州)新歐等班列,當地政府補貼力度大,但這些班列都是低密度運作甚至仍處於嘗試運營階段。因此,在國家層面進行統籌協調、規劃佈局的同時,各省市在與亞歐國家的合作中,也應堅持互利互惠的市場化原則,不能無限制地“讓利”。

  從相關省市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規劃看,有一種傾向需要防止,即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為目標或藉口,大搞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鐵路,港口建設。在當前經濟發展內外部壓力加大的形勢下,投資拉動會帶來短期內的經濟增長數據好看,但消費和出口並未得到實質性增長,經濟增長的內生動能缺乏,“一帶一路”建設反而成為新一輪政績工程的比拼陣地。在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期,仍需要實現投資、消費和出口的共同發展,過於偏重投資勞動,將使我國經濟發展增添新的隱患。

  另外,“一帶一路”建設主要由政府自上而下發動,各部委也積極出臺規劃,國家發改委已經完成“一帶一路”建設産業規劃。這種規劃表面上看是對“一帶一路”上的産業佈局進行合理安排,目的是防止産能過剩和同質競爭,但由於相關省市各有發展基礎和特色,在政府規定的産業佈局下,往往削弱了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發展能力,反而會抑制經濟發展的活力。

  厘清發展方向和重點

  要防止上述可能出現的問題,國家層面需要儘快公佈頂層設計,明確發展目標和發展方向。但國家層面的規劃需要兼顧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政府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不能管得過多,要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加強監管保證市場的“可控”,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強化政府的“可用”。要避免大張旗鼓,使得國際社會懷疑中國的用心。與其濃粧艷抹,不如“輕描淡寫”。“一帶一路”建設的內容不要過於寬泛,建議重點解決好三件事:

  首先,開放理念和標準的樹立。要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弘揚中國“和諧、包容、合作、誠信”的開放理念,樹立大國形象。要在“一帶一路”建設當中,推動相關領域建立統一的標準,如通關一體化標準、産業行業標準、物流運輸標準等,以標準的統一來推動“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

  其次,做強物流運輸。“一帶一路”建設的基礎還是要通過道路聯通、物流運輸的便捷,推動相關地區的貿易暢通和民心相通。首要問題就是要充分發揮歐亞大陸橋的作用。但與西伯利亞大陸橋相比,歐亞大陸橋的競爭力正在減弱,在2014年4月鐵路運輸費用再次上漲後,歐亞大陸橋國內運輸成本已經較西伯利亞大陸橋高出30%。當務之急,需要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實現歐亞大陸橋通關便利化。

  最後,做大四産激活四流。“一帶一路”建設不應對各地區的産業佈局進行過於細緻的規劃,只要突出重點發展的四大支柱産業即可。一是資源能源加工業,要加強和中亞地區能源合作;二是大農業,要推動傳統農業現代化,發展現代農業、農産品加工和農産品貿易;三是各地自身培育的特色産業;四是文化産業,要打文化牌,輸出中國文化,引進亞歐文明。四流,就是最終要實現物流、人流、資金流、資訊流的自由流動與暢通。

  (作者係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