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空中晴雨錶”:三大航年中業績下滑透視
- 發佈時間:2014-08-31 18:32:2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8月31日電(記者 錢春弦、賈遠琨)本週末,國航、南航、東航正式公佈2014年中期業績:我國三大航空公司數據盡墨。三大航半年報強調幣值作用——在本幣升值盛宴之後,作為經濟晴雨錶的民用航空業面臨的國內經濟社會發展換擋、市場有效需求不足等問題暴露出來。加快轉型、提升服務、降本增效,是走出陣痛、避免低迷的必由之路。
業績下滑:幣值戲份有多大
南航上半年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10.1億元,同比下降437.09%,國航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4.74億元,同比下降57.60%,東航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400萬元,同比下降97.76%。
南航、國航、東航表示,業績大幅下滑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本幣大幅貶值帶來匯兌凈損失。航空公司業績對人民幣走勢敏感,原因在於航空公司採購飛機、購買航油等有大量美元負債。人民幣升值,意味折算成人民幣債務減少。據估算,人民幣對美元每升值1%,就能給航空公司帶來數以億元的匯兌收益。
業內人士指出,從本質上看,幣值變化帶來的其實只是賬面變化,上座率、運輸量等航空公司實體業務並不會隨著幣值變化而大幅變動。
自2011年起,全球航空業連續下滑,我國航空公司賬面仍然盈利,其實這只是本幣升值匯兌收益和補貼支撐下實現的。2014年2至5月,人民幣進入貶值通道。下半年以來雖有反彈,但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累計貶值幅度約2.5%。業內人士指出,匯兌虧損的浪潮退去,主營業務不佳的真相就藏不住了。
需求為王:國內經濟換擋期
匯兌收益損失之外,今年以來,地緣政治對航空公司的影響如影隨形。馬航MH370航班失聯、泰國政局動蕩以及中東局勢動蕩等多重因素,導致航空公司國際市場下滑。不過今年以來中韓、中歐、中美、中非航空市場迅速增長,有的增幅在15%以上,但目前在這些市場,外航基本上佔主導地位。我國航空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亟待提高。
業內人士認為,對我國航空公司而言,國內市場舉足輕重。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逐步進入增速換擋期,航空市場有效需求不足。“從外部環境來看,經濟增速下滑、政府‘八項規定’、高鐵分流等影響下,民航業有效需求增速呈下滑趨勢,而這一趨勢還將持續。”銀河證券分析師李軍説。
興業證券分析師曾旭表示,從三季度旺季開始,航空景氣度快速攀升,旅客需求和客運率環比趨好。6月中旬以來,平均票價環比大幅提升,7月第一週票價環比增長7.2%。同比增速來看,旅客量和總週轉量增速重回10%以上。
不二法門:提升服務加快轉型
為改變被動局面,下半年以來,各航空公司“新招”頻出。7月東航宣佈其旗下中國聯合航空有限公司轉型成為低成本航空公司。
為追上“移動網際網路生活”步伐,國航、南航、東航都在發力推廣機上WiFi。國航4月份進行機上無線局域網測試,東航也在京滬航線部分航班上推機上WiFi測試飛行。
降本增效也是航空公司渡過難關的重要手段。國航、南航、東航陸續宣佈減少機票代理商佣金,這意味著航企這部分成本有望節省數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歸根到底,航空公司發展有賴於實體經濟發展,因為它就是宏觀經濟晴雨錶之一。如果中央把治理“三公”開支進行到底,大眾化需求真正釋放,國民旅遊休閒成為新的消費增長點,我國民航可以繼續高速增長。每年超過32億人次的國內旅遊者,才是我國航空公司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