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北京首次發佈農産品中長期價格分析報告

  • 發佈時間:2014-08-30 03:32:2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李慶國 高楊

  8月19日,北京市首次發佈《主要農産品中長期(2004—2013年)價格變化規律分析報告》,用“大數據”模式對北京市農業局資訊中心每天從數十家大型農貿批發市場採集的數據比較分析,清晰展示近10年蔬菜、畜禽、水産品等百姓主要“菜籃子”産品的市場波動規律和變化趨勢,為有關部門和生産者準確把握市場走勢、合理調整種養結構提供參考。

  馬鈴薯最多,荷蘭豆最貴,白菜為“鎮價菜”。報告對全市重點批發市場的54種主要蔬菜進行統計,結果發現,十年上市量排名第一的是馬鈴薯,累計上市609.01萬噸,佔蔬菜總量的7.89%。其他超過5%的還有大白菜6.81%、洋白菜5.64%、蔥頭5.24%。通過單種蔬菜價格與54種蔬菜的加權平均價格相除,得出超過平均價150%的有3種蔬菜,分別為荷蘭豆280.73%、鮮香菇197.25%、山藥153.67%。

  查閱大白菜價格走勢圖,記者發現,雖然從2010年4月到2013年4月,大白菜坐上了從每公斤2元下降到0.37元、再回升到2元的“過山車”,但整體相對平穩,10年來比蔬菜平均價格低62.8%,且價格波動和整體蔬菜價格波動曲線驚人一致。這意味著,大白菜的“定海神針”作用猶在。“北京人愛吃大白菜,價格也低,自然就成了保底首選,大白菜發揮著鎮價菜的作用。”資訊中心副主任肖金科説。

  價格上漲,上市量增加,河北是“菜園子”。縱觀蔬菜價格變化年度特徵,2002~2010年,價格持續上行,年平均升幅11.7%;但2011年價格首次出現下行趨勢,蔬菜價格由持續上行轉入波動上行走勢。同時,蔬菜上市量呈持續增加態勢,且增加幅度高於人口增長幅度。2002~2006年,上市量由413萬噸快速增加到762萬噸,年增16.5%;2006~2010年,基本穩定在750萬噸~780萬噸;之後3年,上市量再次增加並突破800萬噸。

  近年來,隨著京張、京承合作不斷深化,河北省逐漸成為北京市最大的“菜園子”,佔蔬菜來源的33.33%,其次是山東省26.4%。批發市場上市蔬菜流向以農貿市場和二級批發市場為主,二者合計佔總量的46.6%,其次為機關學校、配送中心、餐飲和超市。

  鯉魚最穩,豬肉最瘋狂,波動呈“週期性”。橫向比較三大類農産品,10年來淡水魚價格波動幅度小于蔬菜和禽畜産品,其中尤以鯉魚最為穩定,平均價格為每公斤9.41元,年均增長1.5%。全市批發市場淡水魚最主要的來源地為天津市,佔43.8%。

  10年間,豬肉價格上演了最為瘋狂的週期波動,從2010年4月到2013年4月,每公斤豬肉從12元飛漲到24元、再快速下跌到15元。而總結豬肉、雞蛋和雞肉三種主要禽畜産品發現,其價格波動均具有明顯的週期性特徵,週期性影響對其價格波動貢獻率分別為62.3%、50.1%和50.1%。報告還統計出北京市場的“豬週期”一般為38個月。

農産品(000061)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