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根植大地的愛心創意

  • 發佈時間:2014-08-30 03:32:2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隨著城市病的侵襲以及兒童教育觀念的轉變,假日裏,更多的家庭帶著孩子回歸鄉野,傾聽天籟,親手採摘。祖國的花朵,我們的未來,更需要與田園親密無間。

  田牧 文/圖

  北京市通州區于家務鄉崔各莊村,是京郊一個平凡的小鄉村,村子不大,人口不多,有能力的年輕人基本上都在城裏上班,還有一些在周邊打工。村裏的張大姐告訴筆者,像她這樣的留守婦女,除了在家務農,每個月打打零工能掙幾百塊錢的零花錢,看到京郊一些地方的農家休閒旅遊搞得紅紅火火,蔬菜、柴雞和農家飯都賣出了天價,張大姐顯得很無奈,她説,城裏人是不會到這裡來的,咱們除了菜地什麼都沒有,人家來了也沒有吃的玩的,咱們只能看著人家致富,幹著急。

  不過這個情況卻在今年夏天發生了改變,張大姐驚喜地發現,很多城裏人帶著孩子來到這個不起眼的小村子,村西口的一大片荒草地傳來了陣陣歡聲笑語,而自小在農村長大的張大姐,也因為過硬的農活手藝和農家廚藝,成為了一名專門指導小朋友進行農事體驗的老師,每天帶著小朋友們挖紅薯、做包子、搓玉米,還專門指導城裏來的孩子認識各種蔬菜,捉蟲子和澆水。談到這裡,張大姐高興地説:“現在不但自己的一點農活手藝可以掙工資,還有這麼多的城裏人叫我老師,呵呵,真是想也想不到!”

  是什麼給這個小鄉村帶來了如此大的變化呢?筆者帶著問題驅車來到了這個距離市中心40公里的地方。原來,去年幾個年輕人在崔各莊西口包下了原本撂荒的土地,不但種植了大量的蔬菜和景觀林,還專門拿出了幾十畝土地,開發了一個專門面向0~7歲寶寶家庭的體驗園,並且給項目取了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田媽媽農樂園”。田媽媽是什麼意思?田媽媽有什麼特色?這樣的項目會有市場嗎?帶著一連串兒的問題,筆者找到了田媽媽(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CEO要雁崢,這個書香氣十足卻又皮膚黝黑的年輕人,講述了一群下鄉青年的創業故事。

  孩子需要撒點兒野深耕親子市場的農樂園

  要雁崢介紹,之所以取名“田媽媽”,是因為我們希望讓田野、讓大地成為每個小朋友們成長過程中的好夥伴,像媽媽一樣用綠色呵護每個寶寶的健康成長。身邊70、80後的朋友們,基本上都變成了三口之家,讓孩子吃得健康,有地方玩是很多家長最關心的問題。而恰恰這個問題,在北京這樣的超大城市卻沒有答案。要雁崢説:“我自己是兩個雙胞胎姊妹的父親,平時最頭疼的事情就是帶孩子去找玩的地方,孩子3歲左右的時候,我發現她們特別喜歡去採摘各種水果蔬菜。採摘之餘她們的樂趣是在農地裏玩土、和泥還有拔草,一起追逐蝴蝶、放風箏,簡單的樂趣好像把我也帶回了童年。我覺得應該創造更多的空間和機會,讓孩子們回歸田野,讓農業成為親子休閒的載體。”

  北京周邊的農業園、採摘園還有開心農場很多,田媽媽有什麼不同呢?要雁崢説,田媽媽最大的不同是“先找市場,再建農場”。他是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規劃設計的,非常清楚做農業項目這潭水的深淺,做農業的過程非常艱辛,不能著急,要從細節做起,一點一點來,如果簡單的複製和模倣,一定是死路一條。田媽媽正是看中了學齡前這個特殊年齡段對於食品安全、認知教育、戶外體驗還有家庭休閒的需求,因此策劃了這個項目。和其他園區最大的不同,就是市場定位非常明確,只面向0~7歲的寶寶家庭,主題非常突出,就是深挖農業特色,因此能夠非常準確的設計産品並滿足市場的消費需求。

  要雁崢介紹,目前學齡前市場的搶奪異常激烈,親子成為了城市休閒商業地産不可或缺的業態,而田媽媽農樂園並不在主戰場,雖然需要培育,但是前景也非常值得期待,隨著城市病的侵襲以及兒童教育觀念的轉變,一定會有更多的家庭逃離城市,回歸鄉野。並且,休閒農業作為田媽媽項目的一個抓手,教育、體驗、藝術、運動、美食等功能都可以無縫的銜接進來。

  寓教于農簡單自然的田媽媽

  項目好不好,媽媽説了算。李媽媽説,3歲半的兒子是田媽媽的小會員,第一次到田媽媽就喜歡上這個地方,因此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每個週末至少會有一天在這裡度過。李媽媽介紹,兒子最喜歡的是參加各種體驗活動,有小夥伴一起非常開心,並且活動之後還可以去摸魚、走稻草迷宮、挖沙山、拍泥、趕小鴨、做手工。兒子有事幹,可以學東西,爸爸媽媽也可以休息和朋友小聚,這是李媽媽最滿意的地方。

  田媽媽上周的活動是“一起做農家大包子”,時間是9點半到11點半。

  北京的8月還略顯悶熱,參加活動的家庭有40個左右,看得出每個小朋友都很期待,每個人領取了田媽媽的圍裙、套袖還有小帽子,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先去採摘食材,小朋友們經過裝扮馬上變成了小農夫。採摘食材的過程孩子們都很興奮,近距離接觸並且採摘各種蔬菜讓家長和孩子們在共同勞動的過程中收穫了快樂。

  李媽媽介紹説,兒子在家裏不愛吃飯,這是小孩子常見的毛病,但是到了這裡,自己勞動的成果吃起來津津有味,這也是要帶孩子到農村的原因之一。採摘的環節結束後,小朋友和家長們開始分組體驗磨豆漿和包包子,張大姐開始忙活了,不停地教圍坐的小朋友們捍麵皮、包包子,11點左右體驗活動結束了,看得出每個孩子還是意猶未盡。下午很多孩子選擇了自由活動,玩兒泥巴、送小鵝回家、拜訪羊寶寶的家、稻草迷宮尋寶、玉米棒投擲等項目都是特別接地氣又深受小朋友們喜愛的項目。

  用愛創業期待更多田媽媽

  筆者算了一筆賬,按照每個週末100個家庭,每個家庭平均消費300元,每週收入3萬元,北京比較適宜出遊的週末全年大約30幾個,一年不過100萬元,能覆蓋田媽媽200畝園區的投入和運營嗎?

  要總沒有直接回答,但他確有另一番考慮。要雁崢介紹説,田媽媽在沒有開始推廣的情況下,已經有500多個寶寶家庭成為了田媽媽的會員,每個會員家庭既是他們的客戶,也是他們的創意團成員和創業夥伴,這是FCF(家庭創意農場)的新模式,田媽媽的會員有共同的需求,是在用愛創業,核心關注是寶寶們的健康成長。北京市有100萬0~7歲的兒童,全國有1個億,田媽媽在北京有超過十家的連鎖園區和線上平臺,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是田媽媽未來的第一生産力!

  連結:

  親子農業是一個以農業創意發展為主題,以親子教育為目標的寓教于樂的新型多功能農業業態。隨著我國城鎮化水準的不斷提高,沒有農村和農業體驗的孩子特別多。親子農業是親子教育和農業發展的需求,提升了農業的發展空間,相應國家關於親子教育方面的政策,是解決親子教育一體化,系統化和全面化發展的重要途徑。

  急劇膨脹的親子教育市場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良莠不齊、盲目跟風、缺乏規範等問題。每年有不少親子教育機構興起,也有不少倒下。重品質、重行銷、重管理、有特色的連鎖親子教育機構將成為市場的主流。

  親子教育與農業結合發展引領新藍海,根據市場調查分析判斷,我國的親子教育市場雖處於初期發展階段,市場潛力很大,但是由於未能逃脫城市的局限,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很快會進入“微利時代”。而國家現在大力支援農業發展,兩者結合將會衝撞出巨大的火花——親子農業。親子農業在國外發展的比較成熟,在國內還處於起步階段,成功的案例寥寥無幾,市場幾乎空白。而親子農業的“回歸大自然,享受原生態”,受到家長和孩子的無比喜愛。原生態的環境、非城市化的設施和玩具給家長和孩子帶來了放心、歡心,且擁有低成本的盈利模式和高消費的人群,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