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揪出“油耗子” 堵住“油漏子”

  • 發佈時間:2014-08-29 09:33:59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通訊員 陳佳佳 趙成功

  “來,再看一遍回程……就是這裡!”

  5月的一天,浙江溫州石油安全督察隊隊長林新華和隊員一起,盯著GPS軌跡琢磨。幾天來,幾座加油站的異常損耗引起了林新華的注意,新一輪的偷盜油偵查似乎找到了突破口。

  早在2012年,溫州石油在零售損耗管理上就下足功夫,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管理制度的執行就像“板上釘釘”,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分公司領導班子時常敦促相關職能部門及承運商朝陽車隊從嚴管理,然而還是被“油耗子”鑽了空子。

  2014年4月,安全督察隊接到上級指令要徹查配送車、油罐車的運輸途徑。檢查中,他們通過ERP系統發現,某輛油罐車所經油站的損耗存在異常,但奇怪的是,該油罐車從油庫到油站的GPS軌跡完全正常。

  “車子運輸過程中都是正常的,損耗到底去了哪呢?”林新華帶著疑問反覆查看GPS軌跡,終於在回程中發現端倪——油罐車在回到停車場前的某個固定地方時,GPS總會突然中斷,顯然是非正常關閉。於是,督察隊員找到GPS中斷地點連續蹲守幾天,發現油罐車每次駛到該處都會拐入一個隱蔽點。為了不暴露身份,督察隊沒有貿然採取行動。

  當偵查陷入僵局時,林新華接到了舉報電話,説違規駕駛員在油罐車上自製裝置偷油,而偷油現場竟然就在最危險的地方——加油站。

  為了證實舉報內容,林新華連續幾日在多座加油站“潛伏”。通過卸油區的監控視頻,他發現,這些油罐車駕駛員在開始卸油前都會迅速跑回駕駛室。這一行為似乎暗示,駕駛室內很可能裝有可疑裝置。

  6月7日,安全督察隊在可疑油罐車上找到了偷油裝置。林新華仔細察看了油箱和油罐底部,原來“油耗子”不再打油罐車出油口鉛封的主意,而是將作案視線轉移到油箱回油管。駕駛員在油箱回油管上裝了一個三通接頭,在油罐底部的隱蔽處挖了一個洞,外接一條細皮管與三通接頭相連,並安裝了電磁閥。

  當油罐車駛入加油站卸油區完成油品驗收時,駕駛員趁計量員不注意迅速回到駕駛室打開電磁閥對應的開關。這個電磁閥開關控制連接油箱和油罐底部的外接皮管,使油品回流到油箱內。

  卸完油後,駕駛員駛出油站,回程途中與油販子接洽在固定地點,將油箱內的油卸出,完成一次偷油過程。油罐車的油箱平均可裝200多升油,如此一來,駕駛員若一天送兩趟油,就可偷取300~400升油。

  林新華將此情況第一時間上報分公司經理。經理馬上下令,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徹查每一輛油罐車。

  此外,還有駕駛員借“修車之名”,在加油站卸油時動手,將外接皮管與油箱回油管上的三通接頭相連,借助油罐內部壓力使油品回流入油箱。待駕駛室的油箱油表顯示快滿時,再手動將皮管拔出堵住。整個過程明目張膽,足見“油耗子”氣焰囂張。

  6月8日起,安全督察隊在油庫、停車場、油罐車運輸途中,對油罐車逐一進行檢查,溫州朝陽運輸車隊也大力配合。通過檢查發現,有4輛油罐車安裝了偷油裝置。

  “這次普查就是要讓‘油耗子’在太陽底下曬曬,違法行為始終是見不得光的。我們花再大的力氣也要打壓偷盜油行為!”林新華表示,駕駛員可以在加油站“眼皮子底下”作案,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計量員的警覺性和對油罐異常損耗的分析能力還有待提高。

  通過對偷盜油分子的嚴懲,相關職能部門、基層庫站和朝陽車隊上下都做到風險查到崗、措施防到位。揪出“油耗子”,堵住“油漏子”,夯實了數品質管理的基礎,為溫州石油零售損耗管理的健康運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油品銷售企業作為中國石化成品油銷售的對外窗口,零售損耗不僅對企業造成效益流失,還會影響“質優量足”的品牌形象。因此損耗管理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顧客對企業的忠誠度和信任度。抓損耗既是出經濟效益也是創社會效益。溫州石油公司通過打造GPS三級監控體系;利用ERP系統懸絲號脈;嚴格校驗提高裝置精確度;組建專家組幫扶找“短板”;用獎懲制度提高執行力等五大管理創新,統領零售損耗管理,從而推動損耗控制的精細管理往更深處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