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打造資訊經濟大省

  • 發佈時間:2014-08-29 09:33:49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厲敏

  當今世界,資訊和網路技術正對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生産生活方式乃至政治軍事變革産生根本性、全局性的影響。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物理現實與網路空間在互動中逐步走向融合與統一,繼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後,資訊社會作為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正在到來。以資訊資源為基礎、資訊技術為手段、資訊産業為主導的資訊經濟,正成為世界各國競相發展的戰略重點,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準的重要標誌。

  最近,省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發展資訊經濟的指導意見》,在全國率先提出發展資訊經濟,打造資訊經濟大省,對我省經濟發展方向做出了戰略選擇。

  什麼是資訊經濟

  資訊經濟的概念是1962年美國經濟學家弗裏茲·馬克盧普在《美國的知識生産和分配》中首先完整提出的,隨後美國企業家保羅·霍肯在《下一代經濟》中提出了資訊經濟是以資訊和知識為基礎的經濟;上世紀80年代末,我國經濟學家烏家培提出資訊經濟是以現代資訊技術等高技術為基礎,資訊産業起主導作用的,基於資訊、知識的一種新型經濟。通過對資訊經濟理論發展和本質特徵的總結,我省提出的資訊經濟定義是:以資訊資源為基礎,資訊技術為手段,通過研發與生産知識密集型的資訊技術産品和服務,促進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勞動就業的一種新型經濟形態。它包含以下主要內涵:

  資訊經濟是“以資訊與知識為主,而不是以物質和能源為主”的經濟。從廣義上説,以資訊和知識勞動為主的經濟活動都可屬於資訊經濟。這一廣義特徵,使我們認識到資訊經濟是科技型、知識型、創新型經濟,是綠色經濟、生態經濟,發展資訊經濟與“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互為因果,兩者辯證統一。

  資訊經濟是以“資訊資源為基礎,資訊技術為手段”的經濟,強調的是圍繞資訊資源和技術的經濟活動。因此,資訊經濟是以資訊産業為主導産業的新型經濟。同時,資訊經濟是一种經濟形態,它並不等於就是資訊産業。

  資訊經濟是“研發生産知識型的資訊技術産品和服務”的經濟,包括了資訊技術對其他産業的滲透和改造所産生的經濟活動,如電子商務、網際網路金融、兩化融合、電子政府、智慧城市、資訊消費等。理解了這個內涵,有助於我們理清思路,把當前許多工作統一到資訊經濟的範疇中。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出現的如“網路經濟”、“數字經濟”、“知識經濟”等等,其實都是從某一個特定方面來反映資訊經濟的特徵而已。

  資訊經濟是工業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資訊技術高度發展形成資訊産業後逐步形成的。現代社會將經濟活動分為兩類,一是以物質和能源為基礎,生産物質商品為主導的工業經濟(物質經濟),它以英國工業革命為標誌;二是以資訊和知識為基礎,資訊技術為手段,生産資訊技術産品和服務的資訊經濟。它從20世紀中葉開始,以網路與資訊技術應用帶來資訊與知識總量激增,形成經濟價值並帶動經濟快速發展為標誌。工業經濟有“資本(指物質和能源等生産資料)專用性”特點,這些資本被獨佔、遞減,多污染排放,而成本遞增,發展受約束;而資訊經濟有“資本(指資訊和知識等生産資料)可複製”特點,資訊被共用、增值,多生態綠色,而成本遞減,發展無界限。

  發展資訊經濟時不我待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以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為代表的資訊網路技術的應用,給發展資訊經濟帶來戰略機遇。世界發達國家為此紛紛調整發展戰略,美國提出“再工業化”,英國發佈《資訊經濟戰略》,德國提出打造工業4.0,俄羅斯發佈《資訊社會發展規劃》。抓住資訊經濟發展的機遇,將決定一國在國際上的競爭地位。在這重大機遇期,習總書記深刻指出:“資訊技術成為率先滲透到經濟社會生活各領域的先導技術,將促進以物質生産、物質服務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向以資訊生産、資訊服務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轉變,世界正在進入以資訊産業為主導的新經濟發展時期”。他還指出:“建設網路強國,要有自己的技術,有過硬的技術;要有豐富全面的資訊服務,繁榮發展的網路文化;要有良好的資訊基礎設施,形成實力雄厚的資訊經濟”。資訊經濟發展不僅是建成網路強國的重要標誌,對加快經濟轉型升級,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近年來,我省資訊産業快速發展,資訊技術在各領域的滲透不斷深入,在電子商務、物聯網、雲計算和“兩化”融合等領域有先發優勢和良好基礎。為發揮浙江的體制、機制和産業等優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省政府提出通過五年努力,讓資訊産業成為全省重要的支柱産業,資訊經濟的主導地位初步確立,實現從製造大省向資訊經濟大省的跨越;基本建成特色明顯、全國領先的電子商務、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網際網路金融創新、智慧物流、數字內容産業中心,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國家示範區建設紮實推進,成為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資訊經濟發展的先行區。

  重點突破十大領域

  為實現省政府提出的工作目標,我們要在以下十個領域重點突破:

  資訊基礎設施。要在光網、無線寬頻、雲設施建設方面超前發展起到拉動效應,建設“寬頻浙江”,打造全省免費WiFi,爭取無線局域網覆蓋全省重點鄉鎮以上公共服務場所,把浙江打造成全國乃至全球資訊基礎設施最為先進的地區之一。

  電子商務。電子商務是我省最具優勢的産業之一,要打造有國際市場輻射力的國際電子商務中心,有金融領域創新力的全國網際網路金融創新中心,有國內物流樞紐作用的全國智慧物流中心。

  電子資訊製造業。電子資訊製造業是資訊經濟的基礎性産業,要力爭2020年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3萬億元,産業增加值佔全省GDP比重超過10%,重點發展積體電路、高端通信及網路設備等。

  物聯網産業。我省數字安防産業優勢明顯,物聯網産業有良好基礎。要著力構建物聯網産業體系,以杭州濱江區為核心,建設全國領先的物聯網産業中心,並在數字安防等領域形成全球産業中心。

  雲計算、大數據産業。雲計算和大數據是未來的大産業,我省有全國最大的公有雲,私有雲也處於領先,以阿里巴巴、淘寶、義烏小商品城為基礎的商用大數據價值巨大。要支援阿裏雲做強做大,支援建立大數據資源公司,大力開發大數據應用,打造全國雲計算和大數據産業中心。

  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是資訊經濟的重要支撐,要大力發展支撐兩化融合、智慧城市及行業的應用軟體,基於雲計算、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資訊消費的軟體和應用。大力發展雲工程雲服務企業。

  資訊消費。資訊消費在保增長、調結構、擴內需、惠民生中發揮重要作用,要大力發展數字生産、新媒體、影視、動漫遊戲、數字家庭等,打造全國一流的數字媒體基地、數字閱讀基地和全國數字內容産業中心,實現數字內容産業鏈一體化發展。

  “兩化”深度融合。我省是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國家示範區,要深入實施“兩化”深度融合十大專項行動,大力推進設計數字化、裝備智慧化、生産自動化、管理現代化、行銷服務網路化建設,加快“機器換人”,推動産品與裝備製造向智慧、綠色、服務、安全方向發展。

  智慧城市。我省已經在20個領域示範建設,要以此為基礎,推進社會管理、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資訊化。重點加快政府資訊資源開發利用,建設統一的公共資訊資源平臺,全面應用電子政務雲和公共雲平臺。

  資訊安全産業。沒有網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要積極規劃建設省級資訊安全産業園,大力發展網路與資訊安全産業,實行政策傾斜支援本省企業做強做大,建設安全自主可控的資訊技術産業體系。

  (作者為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總工程師)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