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實體服裝小店求變求突圍

  • 發佈時間:2014-08-29 04:54:17  來源:西安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産經觀察

  記者在近日的採訪中發現,在電商衝擊日益加劇、品牌連鎖賣場擴張提速的當下,為數眾多的實體服裝小店正經歷著不同程度的生存考驗,在這種環境下,有的經營者選擇放棄,更多的則是在努力中求變,力求探索出新路子使小店的經營得以延續……

  ■記者 楊耀青

  實習生 文曉夏 文/圖

  “以前這裡的顧客摩肩接踵,特別是週末,要想樓上樓下整個逛一圈,需要好幾個小時,沒想到現在居然變成了這樣,顧客少了,二樓的小店有很多都關門了……”8月24日是星期日,這天一大早,市民程月菊和丈夫乘車來到位於我市城西的一處市場,這裡聚集著眾多以經營服裝為主的小店。

  3年前的夏天,程月菊和丈夫來到這裡,為即將結婚的兒子挑選婚禮服裝,這些小店給其留下的印像是商品豐富、價格適中。“就在那年夏天,我們先後3次來到這個市場,有時還帶上親戚朋友,每次都是滿載而歸。”程月菊告訴記者,這次她和丈夫來這裡打算買幾件秋裝,雖然最終也挑選到了合適的服裝,但所見之景還是使其感到些許的失落。

  記者在近日的採訪中發現,上述情景只是實體服裝小店生存現狀的一個縮影……

  今昔對比:從日營業額破三千到四天“零進賬”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網路購物,這一點大家都很清楚。尤其是最近兩三年,大屏智慧手機普及速度很快,人們通過手機軟體挑選服裝非常方便,可以説,電商的衝擊是我們這些實體小店經營壓力的主要原因,但是,我認為目前的狀況並不能全部歸因於此。”45歲的宋先生在上述市場從業多年,見證了實體服裝小店由盛轉衰的過程,在他看來,實體服裝小店經營的滑坡,與行業自身發展滯後有著不小的關係。

  “比如説購物環境,顧客對這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很多商業綜合體能夠提供較高品質的服務,顧客在選購服裝的同時,還可以方便地就餐、逛超市、看電影,地下車庫也為停車提供了便利……反觀我們(實體服裝小店),在購物環境方面大都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的水準,一排排的店舖緊挨在一起,店內、店外乃至顧客就餐的區域都比較擁擠,整體的硬體、軟體環境與人們的需求與期待有著不小的差距。”宋先生告訴記者,根據他多年經營小店的經歷,他發現近幾年進店的顧客大致有兩類,一類是年紀較大的人群,通常沒有接觸過網路購物,並且很少去商業綜合體等場所,另一類則是居住在附近的人群,他們來這裡逛小店主要是“圖個方便”,有時是在出門散步時順便來轉轉,遇到合適的衣服就買幾件。

  “原先的情況可不是這樣,大概在2009年左右,那時小店的生意非常紅火,顧客中大部分是學生和上班族,他們選購服裝較為頻繁,有的甚至每週都會來買衣服,小店的經營狀況大都比較理想,這裡不少老闆都同時經營著兩三個,甚至更多的店舖。”據宋先生介紹,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店的經營愈發艱難。“以我的這個店為例,現在每月的營業額和2010年經營最好時相比,下降了60%左右。”

  今年8月下旬以來,記者先後走訪了我市城西、城東、城南等地多處實體服裝小店較為集中的區域,發現除了部分臨街等地理位置較好的店舖外,其餘店舖整體經營狀況並不理想,尤其是在部分市場(購物廣場)的二樓及二樓以上區域,店舖關閉的情況較為突出,店舖門頭、卷閘門甚至樓梯口等位置可見大量的“低價轉讓”等資訊,個別仍在“堅守”的小店也是門可羅雀。

  “旁邊的幾家都不幹了,我打算再堅持一陣子,看看能不能有所好轉。”丁璐在我市城南一處購物廣場經營一家實體服裝小店,主要銷售男士西服套裝、女士手提包等,據他介紹,2009年左右,小店的生意達到了頂峰,進店的顧客絡繹不絕,單日營業額曾一度突破三千元。“我對那時的記憶非常深刻,好像就在昨天,沒想到現在會變成這樣,前陣子天氣最熱的時候,我的小店連續4天‘零進賬’,當時真是難過極了。”

  艱難求變:多種嘗試飽含辛酸只為小店經營延續

  一把竹制躺椅,兩個金屬圓凳,幾個身著展示服裝的塑膠模特……與眾多實體服裝小店門前的擺設類似,吳女士的小店也是以這樣的方式等待、迎接顧客的到來。她的小店位於我市一處大型市場的二樓,一眼望去,長長的通道內僅剩三四家店舖尚在營業,其餘的店舖大門緊閉,門上大都留有“轉讓”等資訊。

  正值中午12點多,吳女士端著盒飯一邊吃一邊告訴記者,以前這裡生意紅火的時候,賣飯的人每天中午都會推著餐車來到通道內,向兩側的店舖叫賣,由於那時店舖較多,幾十套盒飯很快就賣完了。“但是,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賣飯的人即使跑到樓上一趟也賣不出去幾盒,所以乾脆也就不上來了,我們現在都是自己下樓去找他們買飯。”

  事實上,就餐方式的改變只是吳女士小店經營情況變化的一個縮影。之所以沒有像其他店舖那樣關門歇業,是因為吳女士一直致力於在經營領域尋求改變,讓小店的經營能夠得以延續。

  “位於市場一樓的店舖客流量都在逐漸減少,更何況我們這些位於二樓的店舖,努力維持人氣是關鍵。”吳女士説,大概3年前,她開始一邊開實體店一邊經營網店,這種“雙管齊下”的方法,很多類似的小店都嘗試過,但問題在於,隨著時間的推移,服裝的上游批發商也紛紛通過網路進行銷售。“要是論起價格優勢,我們肯定比不過人家。”吳女士告訴記者,她很快就把目光轉向了“回頭客”——通過精美的商品、實惠的價格和優質的服務,逐漸培養一批小店的“粉絲”,大家通過手機社交軟體聯繫溝通。

  “需要什麼樣的款式、最快啥時候到貨、不滿意的怎麼退換等一系列問題都可以方便地解決。”吳女士説,事實證明,這種嘗試的確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好景不長,大約過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已經建立聯繫的“回頭客”數量逐漸減少,問及原因,得到的回答是大家逐漸對手機社交軟體上的推銷內容不感興趣,甚至反感……

  記者了解到,努力嘗試、尋求改變的不僅是實體服裝小店的經營者,部分大型市場的管理方也在做著大量的努力。引入多種類型的商業經營,是其中較為典型的做法。

  “以前市場裏大都是經營服裝的小店,商品種類相似,吸引的顧客類型也很相近,為了拓展顧客人群的覆蓋面,我們引入了一些其他類型的商業,比如小書店、美甲店、玩具店等。”佟青(化名)是一家大型市場管理方工作人員,他告訴記者,引入這些店舖後,客源的結構更趨合理。“一家人來這裡逛,大人、小孩都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信心仍存:放大休閒互動等比較優勢爭取市場

  值得欣慰的是,雖然面對著諸多困難和挑戰,但採訪中,大部分實體服裝小店的經營者都表達出堅守下去的毅力和信心,他們的理由在於,無論市場環境如何變化,作為實體店的經營者,只要付出努力,總能尋找到適合小店生存和發展的市場空間。

  “最近幾年,一大批大型‘服裝超市’出現在各大商場、商業綜合體等地,這些品牌連鎖經營賣場優勢很明顯,顧客可以在海量的商品中隨意挑選、試穿,購物全程基本上都是‘無干擾’的,這與我們這些小店有著一定的區別。”一家實體服裝小店的經營者説,以試衣環節為例,小店通常僅能提供較為簡陋的場所,有的甚至拉塊布簾子就成了臨時“試衣間”,顧客體驗不佳。“熟悉服裝零售業的人們應該都知道,‘上身試穿’對於銷售成敗的重要性……這些問題是我們(小店)的劣勢,應該從這些方面入手,彌補不足。”

  記者在採訪中還發現,不少受訪市民表示,他們之所以逐漸疏遠實體服裝小店,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價格透明度不佳。

  “我曾在小店買過一件男士襯衫,店方開口要價320元,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後85元成交。”在我市一家科技園區工作的張女士表示,在一些實體小店購物,必須具備一定的砍價技巧,否則買東西就很不划算,久而久之,大家也就逐漸遠離這些小店,轉而選擇那些價格相對透明的網店、“服裝超市”等渠道。

  不難看出,實體服裝小店若要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突圍,首先必須重視並解決上述問題。與此同時,發揮自身所長也是實現突圍的關鍵。記者在對數十位實體服裝小店經營者採訪後,初步總結出了受訪者認為上述小店具備的優勢,其中,分佈面廣、休閒性突出、互動潛力大等是他們提及較多的“比較優勢”。

  “除了那些入駐大型市場、購物廣場等地的店之外,還有為數眾多的實體服裝小店廣泛分佈于大街小巷,有的是臨街商鋪,有的就在居住區旁邊。”在上述受訪經營者中,一位約50歲的楊長安告訴記者,對於臨街和位於繁華區域的商鋪而言,由於周邊區域客流量較大,近年來在經營方面遇到的壓力相對較輕。這些小店的顧客中,很多人並不是專程前來,而是在休閒散步過程中順便逛逛。“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它意味著大量的客流,以及覆蓋面較廣的顧客群體,發揮這些優勢有助於擴大商機、提升競爭力。”

  與此同時,上述小店的經營者中,已經有不少正在向更高層次看齊,他們充分意識到了提升硬體、軟體服務的重要性。從銀行卡支付等設備的配備,到售後退換貨服務的規範化,一系列的改變正在實體服裝小店中悄然進行著,正如一位受訪的經營者所説,沒有人能夠斷言市場的未來,但只要尋找到正確的突破口並付出努力,實體服裝小店就有機會在逆境中實現突圍,繼續閃耀自己的光彩。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