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科技支撐 面向市場經濟 創新扶貧模式
- 發佈時間:2014-08-29 01:32:55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東源縣燈塔鎮下圍村,廣東省科技廳的幫扶對象。全村面積約6.5萬畝,林地面積6萬畝,耕地面積1500畝;下轄有13個自然村,503戶2760口人,其中貧困戶84戶,貧困人口359人。廣東省科技廳黨組高度重視,成立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派駐得力幹部常駐下圍村幫扶,深入調查摸底,提出初步方案,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扶貧工作,確定以“真心、真情、真行動”作為新一輪扶貧工作的宗旨。廳黨組書記、廳長黃寧生同志在下村指導扶貧工作時明確指示“扶貧工作要做出特色和成效,要走出一條立足科技支撐、面對市場經濟、創新扶貧模式,並且可複製、可推廣的扶貧之路”。目前,廣東省科技廳已籌集資金694萬元落實各個幫扶項目。通過幫扶,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從2012年的不足3萬元上升到現在的10萬元以上,貧困戶年收入已從2012年每人平均不足3千元上升到1萬多元,經濟收入在一年多時間內快速增長3倍以上。
創新扶貧模式,實施“造血”幫扶
廳駐村工作組為了找出一條具有造血功能的産業幫扶之路,面向市場,敢於創新,引進企業,創造就業。目前引進的兩個項目簽約時間均為10年。
一是引進利致電業(河源)有限公司進駐下圍村開辦電子産品數據線加工廠。該廠預計投入資金500多萬元,廠開工可吸納村勞動力200多人,現已招貧困戶入廠培訓上崗共21戶35人。該廠今年計劃在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每家招收1名務工人員,按工資待遇3萬元左右/人/年統計,每戶年收入就可達到3萬元以上。如能招入200名工人,預計可為村民帶來近600萬元的收入,為村集體增收5—6萬元左右。同時,我們聯手企業積極開展扶貧助殘活動。目前村企業對貧困戶的招工已制定了一些優惠措施,特別是對殘障人士也同等招入,而且還享受一定的補貼。
二是引進東莞石碣潤豐國際蔬菜交易中心入村建立蔬菜專業合作社,按照“公司+合作社+標準化+農産品流通”的模式運營,成功流轉農民土地300畝,帶動35戶貧困戶參與種植。企業惠顧農民有保障,企業與村民租地、分紅相結合,村民地租按600元/畝的土地出租,另外有400元/畝固定分紅收入,村民每畝年收入可高達1000元。同時,聘請村民來村蔬菜基地務工,工資按90元/天,年收入能達到3萬元左右。
目前,蔬菜基地聘用在村務農村民50余人。如按在蔬菜基地務工收入3萬元左右/人/年,預計將增加村民150多萬元的收入,加上租金30萬元、共計180萬元,達到了真正支農惠農的目的,確保了農民收入的穩定。此外,按“公司+專業合作社+標準化”模式運營,今年3月,與村合作社簽約150畝,7月份又與村民簽約100畝保價收購蔬菜種植,村民自己種植,公司收購。預計每畝收入可提高到1.5萬元左右,比原畝産的經濟收入提高1萬元左右。現在大部分村民都計劃與蔬菜公司合作按“公司+專業合作社+標準化”模式運營來種菜,現蔬菜種植面積已達400畝。我們的目標是計劃在本村蔬菜基地完善農資派發及收購流通配套設施(新建農資派發點從源頭真正控制食品安全、新建蔬菜收購點盤活河源東源縣蔬菜流通);加強栽培技術引進示範和推廣(引進生態防治相關設施,加強新品種引進示範和推廣、加強栽培技術的培訓,以點帶面,提高東源蔬菜栽培技術上新臺階)。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000畝,周邊村蔬菜種植面積達到2000畝,形成一個3000畝的高科技的供港供澳蔬菜基地。
以上兩個具有造血功能項目的引進加快了下圍村穩定脫貧進程,為村裏算好了一筆經濟賬,實現了“務工就業各戶忙,脫貧致富不出村”,也為村裏算好了一筆社會賬,對解決當前社會關注的農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小孩”的熱點難點有積極作用。
立足科技支撐,打造科技特色
廣東省科技廳開展扶貧“雙到”工作堅持以科技為支撐,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産業。根據下圍村現有種養條件及農戶發展生産的意願,積極組織科研院所、高校的農業科技專家進村入戶,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大力發展優質畜禽、蜜蜂養殖、有機蔬菜等高經濟價值的特色農業産業。
充分發揮科技優勢,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蔬菜基地充分發揮科技優勢打造成省級菜籃子基地,省級食品安全示範點、標準化生産技術示範區、新品種引進示範區、蔬菜栽培技術培訓區和觀摩點、河源蔬菜收購流通點;已規劃開展基地食品安全溯源體系(新裝實時監控高清視頻系統、應用推廣蔬菜安全生産溯源軟體、新建農藥殘留速測室並配套農藥殘留檢測設備)。
加強蜜蜂養殖技術培訓和指導。扶貧工作期間成立由15戶蜜蜂養殖戶組成的專業合作社,由具有豐富經驗的養蜂能手擔任組長,資助每戶貧困戶10箱蜜蜂,由廣東省科學院昆蟲所負責養殖技術指導,幫助他們發展生産,增加家庭經營性收入。
加強養雞技術培訓和指導。一是邀請省農科院養雞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為養雞的貧困戶傳授技術;二是加強防疫,提高育苗成活率。幫扶單位將每只雞苗培育到打完第二次防疫鐘後才發放,確保了種苗的成活率。
引進養殖能手,促進貧困戶多渠道致富。今年我們將再引進一家養牛公司成立村合作社。公司提供牛苗,由貧困戶來養殖,利潤平分。如每戶養殖三頭牛,每頭牛利潤6000元,平分後年收入可達9000元。大大拓寬了貧困戶致富的路子。
結合一年一度的“全省科技進步活動月”活動,在村內廣泛開展科技下鄉活動,解答村民們在農業生産上的難題,向村民們贈送一批農業科普讀物。目前,已引導貧困戶參與發展養蜜蜂、養牛、養雞、養豬、蔬菜等特色農業産業,並成立農村專業合作社6家。與此同時我們在發展生産時注重協調發展、合理安排,使各種農産品保價保銷。
面向市場經濟,營造生産生活環境
鋻於前些年扶貧工作出現的工作隊撤走、扶貧成果回到原點的現象。廣東省科技廳扶貧工作一開始就注重面向市場經濟,依靠經濟杠桿,推動扶貧成果的可持續發展。兩個引進的企業憑藉自身在市場打拼多年的成功經驗,完全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來運作。村引進的電子數據線廠一直與華為、華索等多家國內知名企業有加工訂單簽訂。蔬菜基地多年前就與港澳簽訂銷售合同,該公司對港銷售的蔬菜佔香港市場的40%。兩家企業在市場已發展二十多年,而且下圍村只是他們兩家企業的一個試點,下一步將進一步擴大分廠和蔬菜種植面積。對貧困戶自家的農副産品,在自身不能銷售時,我廳工作組積極組織村委會建立銷售平臺與廣東村村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點對點的對接,在網上負責對外銷售農副産品。同時加強指導村民提高種養綠色食品科技含量,確保科學種養,確保産品綠色、安全。
此外,下圍村由於山多地少,自然條件比較差,村道、水利、安全飲水等多項基礎設施尚待建設。廣東省科技廳工作組利用各類支農惠農政策和資訊,積極協調,爭取社會各方資源,加快、加大投入力度,營造良好的生産生活環境。目前已籌集社會資源到位資金356萬元(不包含捐贈物資),科技廳到位資金338萬元,共計694萬元。這些到位資金建成村道8公里,極大地解決了村民出行難、上學不便與急診送醫及時等問題;建成“三面光”水渠12公里,解決了多年以來因農田水利影響産量的問題,尤其是恢復丟荒草多年的50多畝農田,充分調動了村民種植積極性;改善村辦公條件,購置空調、電視、電腦、複印、傳真、列印一體機等辦公設施,同時也為村民提供方便;修建垃圾池20個和垃圾桶一批,改善村衛生環境。逐步建立起下圍村良好的生産和生活環境,有力地推動了新農村建設。
企業的有效運作與村基礎設施的完善為扶貧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