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放緩不良率抬頭 銀行須探索新增長點
- 發佈時間:2014-08-28 20:17:53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8月28日電(記者吳雨、劉錚)隨著工行28日傍晚宣佈上半年7.2%的凈利潤增幅,上市銀行上半年成績單已大多交出。儘管各傢具體情況不同,但銀行利潤增速下滑在市場預料之中,而不良貸款率小幅攀升仍然是待解難題。中國經濟新常態下,中國銀行業利潤增長也進入了新常態。
經濟下行壓力使銀行利潤增長進入新常態
大行中,工行以1484億元凈利潤穩坐國內“最賺錢銀行”頭把交椅,但凈利潤增速同比回落5.2個百分點;農行和中行凈利潤增速雖保持兩位數,但增速也出現回落;交行凈利潤增速則保持去年的個位數水準。股份制商業銀行相對更顯活力,但凈利潤增速也普遍放緩。
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大環境下,兩位數出頭甚至個位數的銀行凈利潤增速已經折射出經濟的“新常態”。其實早在一季度,工行和交行的凈利潤增速就已經下滑至個位,大行也過上“緊日子”,市場已見怪不怪。
“在當前經濟增長放緩、經濟結構調整深化的大背景下,儘管上半年凈利潤增速下降,但呈現出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跡象。”交行行長彭純認為。
“兩位數的增長來之不易,經過了艱辛的努力。”中行行長陳四清也坦言。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分析,銀行凈利潤增長是宏觀經濟的反映,當宏觀經濟增速換擋後,銀行也不可能維持高速增長,也相應進入新常態。當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時,銀行業資産規模擴張也顯著減緩,銀行凈利潤普遍高增長的時代一去不返。
調整陣痛帶來不良貸款繼續攀升
從凈利潤增速放緩的原因來看,不良貸款對於利潤的侵蝕不可忽視,經濟結構調整陣痛開始顯現。
從公佈半年報的銀行來看,不良貸款率有所抬頭。其中,農行不良貸款率最高達1.24%;工行、中行和交行分別為0.99%、1.02%和1.13%,平安、浦發和華夏銀行不良貸款率都在0.9%出頭。
“資産品質是銀行的生命,不良資産反彈是銀行業當前面臨的共同問題。”中行副行長張金良表示,信貸資産品質變化是經濟放緩、結構調整的反映體現,目前中行資産品質處在合理區間,全國銀行業不良率平均水準為1.08%。
半年報顯示,各家銀行上半年不良率産生的領域和區域都有類似之處,比如受鋼鐵貿易業務和民營中小企業風險擴散的影響,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區的零貸業務,帶有較為鮮明的區域和行業特色。
“經濟進入新常態後,資産品質問題暴露更充分,不良率都有所攀升。”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趙慶明説,“為了覆蓋風險,銀行需要多提撥備,利潤增幅勢必受到影響。”
不少銀行還加大了不良的核銷力度。上半年,農行核銷不良貸款69億元,並打包出售83億元不良資産,下半年還有一些計劃安排。多位銀行高層表示,下半年資産管控仍然面臨很大壓力。
趙慶明認為,如果銀行不接受“新常態”,不願充分暴露風險,反而將來會面臨更大的風險。
銀行在改革開放中尋找新增長點
不能僅靠吃息差、不能再走外延性的發展道路、不能再依靠股改紅利……銀行高層也深知轉型迫在眉睫,也正在尋找今後銀行發展的新增長點。
農行副行長樓文龍在業績發佈會上説,銀行傳統收入來源靠息差,但隨著利率市場化到來,息差收窄,銀行的轉型還要從非利息收入方面進行綜合發展考慮,加快發展多元化經營。
多元化經營,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已經是銀行的普遍共識。中行上半年非利息收入增長13.4%,非利息收入佔比達三成。不過,8月1日起,銀行按國家要求減免了不少收費項目,這為下半年中間業務增收帶來一定壓力。
中行行長陳四清坦言,整頓收費項目對中行當前中間業務收入有一定影響。不過從長期看,發展中間業務是未來發展方向,要主動適應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的趨勢,爭取從傳統的融資仲介向全功能的服務仲介轉型。
在網際網路金融浪潮之下,不少銀行開始探索網際網路金融道路。目前已經有民生、平安等9家銀行推出不設實體網點的直銷銀行,不少銀行還專門成立了資産託管部門。半年報顯示,農行理財業務規模接近1萬億元,收入增速24.8%;交行財富管理領域資産託管規模較年初增長超過30%。
此外,隨著上半年人民幣國際化的快速推進,多家銀行境外業務也大幅增長。海外較低的利率水準,以及中國金融業的開放,使得利用海外較低成本資金越來越成為現實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