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千溝萬壑看巨變

  • 發佈時間:2014-08-28 07:32:55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夏末,西北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間,一叢叢綠樹青翠欲滴。這裡是寧夏彭陽縣城陽鄉陳家溝村的林場。寧夏彭陽氣候乾旱,這裡曾經植被稀少,黃沙漫漫。如今,彭陽處處綠樹成蔭,森林覆蓋率已提高到26.2%,一躍成為全國著名的生態示範縣。

  彭陽是我國實施“三北工程”修復黃土高原生態的一個範例。30年來,山西、內蒙古、河南、陜西、甘肅、寧夏、青海7省區協力同心,造林779.1萬公頃,使黃土高原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9.55%,森林生態系統得到初步恢復。

  夙願——讓黃土高原返綠

  走進黃土高原,天還是那片天,但地已不再是那片地。看著千溝萬壑間的叢叢綠樹,初來的人們很難想像,30多年前,這裡曾經風沙漫天,黃土裸露。

  黃土高原東起太行,西至青海,南接秦嶺,北抵塞外,涉及山西、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河南、內蒙古7省區,總面積64.87萬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6.76%。由於氣候變遷、過度開發,黃土高原一度植被破壞嚴重,一到下雨,黃土就流失成滾滾泥湯,衝進黃河,淤塞河道,抬升河床。天長日久,黃河成了世界著名的地上懸河,洪水氾濫頻繁。

  荒漠化、沙漠化是肆虐黃土高原的第一大災害。調查數據顯示,僅寧夏就有荒漠化面積4461.0萬畝,其中沙化土地面積1774.5萬畝。內蒙古烏審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和杭錦旗,地處毛烏素沙地腹地,降雨稀少,蒸發量大,沙塵暴頻繁,危害嚴重。由於乾旱少雨、超載過牧,草原生態環境惡化加劇,草地退化、沙化和鹽化面積逐年增加。青海黃土高原地區有荒漠化土地2100多萬畝,佔全省總面積的40%以上,且以每年145萬畝的速度擴展,草地退化、沙化和鹽化面積一度逐年增加。黃土高原生態環境惡化另一表現是水土流失,年均輸入黃河泥沙曾達16億噸,成為我國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

  環境日益惡化,使黃土高原生態系統功能衰減,耕地資源減少,土地生産力降低,自然災害頻發。大量入黃泥沙增加了黃河防洪安全難度,威脅著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制約了黃土高原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讓黃土高原重現綠色,成為人們的共同期盼。

  壯舉——建綠色萬里長城

  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説,讓黃土高原變綠,讓黃河水變清,讓黃沙後退,是黃土高原生態建設的“三大目標”。自1979年起,我國先後啟動實施了“三北工程”、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等一系列生態“治黃工程”。

  “三北工程”就是在西北、華北、東北風沙危害、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建設大型防護林工程,形成帶、片、網相結合的“綠色萬里長城”,從根本上改善域內生態環境和生産條件。黃土高原生態修復是“三北工程”主要戰略目標之一,具體措施則是植樹造林、發展林果、涵養水土。

  國家林業局三北局數據顯示,30多年來,“三北工程”在黃土高原完成造林779.1萬公頃,加之其他生態工程的植樹造林,使黃土高原區森林覆蓋率由1977年的11%提高到目前的19.55%,建成了區域性防護林體系骨架,森林生態系統得到初步恢復。山西省“三北工程”黃土高原區造林153.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27.8%;甘肅省“三北工程”黃土高原地區完成造林24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18.6%;陜西省“三北工程”黃土高原區293.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32.74%;寧夏黃土高原地區森林覆蓋率由1977年的1.1%提高到現在的9.84%,生態狀況已經明顯好轉……

  “三北工程”不為單純造林而造林,栽致富樹、發展特色林果成為黃土高原生態修復的重要組成部分。甘肅省在黃土高原地區造經濟林近800萬畝,農民每人平均0.5畝,果品年總産133.5萬噸,産值25.2億元。陜西省經濟林面積已達135.6萬公頃,年産各類幹鮮果品1000多萬噸,産值超過100億元。山西省臨汾市幹鮮果品由1978年前的11.91萬畝發展到84.88萬畝,果品産量達16335萬公斤,果品收入48160.4萬元。

  目前,在晉陜沿黃地區及甘肅隴東、寧夏等地,大力發展起來的紅棗、花椒、核桃、枸杞等生態經濟兼優樹種,已經支撐起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區域輻射帶動力、商業品牌響的名特色優新幹鮮果品基地。農業産業結構得到優化,農民收入穩步增長。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是一場攻堅戰。“三北工程”堅持山、水、田、林、路統一規劃,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封山育林,禁牧育草,按山系、分流域綜合治理。山西省通過“三北工程”建設,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60萬公頃;甘肅省“三北工程”造林涵養水源面積5.77萬公頃,保持水土面積12.75萬公頃,控制水土流失面積205.36萬公頃。30多年來,“三北工程”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5萬平方公里,使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達到23萬多平方公里。近50%的水土流失區域得到不同程度治理,水土流失面積減少2萬多平方公里,土壤侵蝕模數大幅度下降,年入黃泥沙減少4億噸左右,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

  目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積和侵蝕強度都出現了下降趨勢,下游河床淤積抬高實現減速,為黃河水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創造了有利條件。

  成就——古老荒原現生機

  “三北工程”給黃土高坡染上層層綠意,古老的荒原重獲新生。

  8月末的內蒙古烏審旗,綠意盎然。全旗森林總面積達550多萬畝,形成了以人造板、飼料加工和生態旅遊、生物質發電為主的林業産業體系,農牧民來自林業的每人平均純收入達1700元,走出了一條沙漠增綠、資源增值、農牧民增收、企業增效、地方增稅的治黃興綠之路。

  植樹造林、封山禁牧、退耕還林、退牧還草,轉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促使烏審旗等黃土高原地區傳統耕作方式和畜牧模式開始轉變,奠定了綠色增長的物質基礎。長期以糧食為主體的種植業向糧經結合的種植結構轉變,減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土壤結構,提高了土壤肥力;畜牧業生産方式開始向規模化、集約化的養殖模式轉變,為黃土高原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提供了豐厚的綠色資源。

  綠色前進,黃色退卻,為黃土高原帶來了生機與活力,給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注入了不竭動力。山西省臨汾、呂梁,陜西榆林、延安,甘肅隴東,寧夏寧東,青海海東,都已成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地,成長為區域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和引擎。甘肅省慶陽市通過植樹造林,形成了帶、片、網結合的龐大防護林體系,使全市434.9萬畝的耕地受到林網庇護,僅此一項,全市年增産糧食1570萬公斤。陜西省韓城市在“三北工程”建設中把發展花椒作為全市的支柱産業,花椒經濟林總面積已達3萬公頃,建成了全國規模最大的花椒商品生産基地,花椒總産1.6萬噸,收入3.75億元,佔到當年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的42%。

  昔日黃沙漫天的黃土高原,如今綠意日益濃郁,建設美好家園的夙願正逐步變成現實!(記者黃俊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