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林業部門應在國家公園建設中發揮主體作用

  • 發佈時間:2014-08-27 09:34:33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綠色時報8月27日報道(記者 王兮之) 8月24日,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在浙江省開化縣出席“綠色中國行——走進國家東部公園”大型電視訪談節目“8+1對話:美麗開化,美好生活”。在談到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有關問題時,張永利指出,到目前為止,我國林業部門除管理著2163處自然保護區外,還管理著2948處國家森林公園、723處濕地公園、10處國家沙漠公園以及若干數量的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這些保護區和公園總個數約佔全國各類保護區、相關公園總個數的76%,總面積約佔全國各類保護區、相關公園總面積的75%,在國家公園建設中,林業部門應當發揮主體作用。

  張永利説,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黨中央、國務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理論、新實踐,也為林業部門提出了新命題、新任務,需要我們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審慎研究、認真探索。

  張永利説,國家公園是為了保護一個或多個典型生態系統完整性,為環境教育、科學研究、生態旅遊提供場所,而劃定的需要特殊保護、管理、利用的自然區域,其保護強度,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關於自然資源保護區的六種類型中,僅次於“嚴格的自然保護區和原野保護區”。它既不同於嚴格的自然保護區,也不同於一般的自然景區,既排除與保護目標相抵觸的開發利用方式,達到保護典型生態系統完整性的目的,又為公眾提供了遊憩、科研、教育、啟智、娛樂的機會和場所,讓人們借生態旅遊過程體驗自然、感受自然、認知自然,從而達到熱愛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目標,是一種能夠合理處理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利用關係的行之有效的保護和管理模式。

  張永利指出,1956年,國務院責成原林業部會同中國科學院等單位研究建立自然保護區問題,由此拉開了我國保護區建設的序幕。經過近60年的發展,我國已基本形成了以自然保護區為主體,多部門分管、地方管理為主的保護區體系。但是,由於我國人多地少,已經很少再有大面積的原生生態系統來供劃建國家公園,只能主要通過在現有保護區包括相關公園中整合建立。離開現有工作基礎,不利於這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張永利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應注意把握以下六點:一是堅持保護優先。加強自然資源保護是建立國家公園的基礎和前提。喪失了這個條件,建立國家公園的其他目的都將無從實現。所以,建設國家公園必須始終堅持把生態保護放在第一位,在對自然資源有效保護的前提下,適度開發利用。二是堅持明晰産權。國家公園的核心內涵是自然性、國有性、公益性。為保持這“三性”,國家公園建設管理應以中央和省級政府為主,以此為原則來研究、設計、確定産權關係。三是堅持一園一法。在國家還沒有出臺專門的國家公園法律法規的情況下,針對每一個公園制定切實有效的管理辦法,待條件成熟後再逐步形成完整統一的法律法規體系。四是堅持科學規劃。國家公園的設立,應當符合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定位,統籌考慮,科學佈局,積極借鑒國際經驗,及時總結國內好的做法。既要在整個國土上體現合理分佈,又要在每一個公園內形成合理結構。五是堅持試點先行。建設國家公園在我國還處於摸索起步階段,需要先行試點,待取得經驗後再逐漸推開,不能一哄而起,操之過急。既不能搞成簡單的掛牌子工程,更要防止搞成簡單的旅遊開發。六是發揮林業部門的主體作用。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涉及多個部門、多種資源,基於目前現狀和工作基礎,應充分發揮林業部門作為自然資源主要管理者和保護者的優勢,依託現有條件,積極穩妥地加以推進。

  來自中國工程院、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大學、農民日報、浙江省林業廳、浙江省開化縣等有關方面的同志參加了對話活動。對話結束時,全體與會者共同發表了《開化生態宣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