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瑞士私人銀行將首度披露財報 私人銀行業面臨重大調整

  • 發佈時間:2014-08-26 10:34:41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瑞士規模最大的私人銀行隆奧銀行(Lombard Odier &Cie)將於8月28日對外公佈財務數據的消息引起輿論關注。此外,瑞士第三大私人銀行——百達銀行(Pictet &Cie.Group SCA)也可能會在本月披露盈利情況。

  目前兩家銀行尚未透露將公佈哪些財務數據,但這一舉動代表著在近200年的歷史裏,瑞士私人銀行將首次揭開財務數據的神秘“面紗”。而這一動作將給世界私人銀行業帶來哪些影響,也引起廣泛關注。

  超100家瑞士銀行加入“打擊逃稅項目”

  隆奧銀行始建於1796年,總部位於日內瓦。截至2013年底,該銀行為全球客戶管理的財富約為2030億瑞士法郎(約合2270億美元)。2013年12月,隆奧銀行對外宣佈將與美國政府展開避稅相關合作。

  除隆奧銀行外,2013年有超過100家瑞士銀行簽署了美國司法部的“打擊逃稅項目”,根據這一項目,瑞士銀行將向美國政府提供美國客戶的基本情況、交易規模、交易活動、跨境商業活動以及任何有助於打擊逃稅的資訊。一旦發現這些客戶存在未申報的賬戶,銀行將繳納鉅額罰款。在2008年8月1日以前開設的未申報賬戶,將繳納賬戶總資産的20%作為罰款,在2009年以後開設的賬戶,罰款額度將上升到50%。

  受海外監管機構的壓力,今年1月,上述兩家銀行放棄了長達幾個世紀之久的夥伴關係結構,準備公開發佈財報。

  市場認為,這樣做是因為美國等國不斷通過外交手段施壓,整個瑞士私人銀行業和曾經享譽世界的為客戶保密的傳統已被打破。

  瑞士諮詢公司Helvea SA分析師蒂姆·道森(Tim Dawson)認為,這些銀行試圖去適應新的監管,而這一舉動已經改變了瑞士銀行業的環境。

  中信銀行國際金融市場專家劉維明談到,此舉是瑞士銀行承諾不再保密外國人銀行賬戶資料的連續動作,也是出於美歐國家的壓力。瑞士銀行在長時間堅持保密法的壞處是使非法收入在瑞士得以規避掉風險。瑞士的私人銀行在長期實踐裏都是把保密放在第一位,而今的系列行動會讓全球私人銀行業面臨重大調整。

  瑞士瓦解傳統保密制度

  據悉,1988年,歐洲理事會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共同制定《多邊稅收徵管互助公約》,旨在加強國家間的稅收徵管合作,該公約于1995年4月1日生效。公約涉及內容廣泛,所包括的內容不僅限于稅務情報交換,還有稅款追繳、文書送達等。迄今,已有64個國家加入公約。

  2013年8月27日,中國簽署《多邊稅收徵管互助公約》,成為第56個締約方。

  2013年10月,瑞士正式成為第58個締約方。這已表明瑞士在國際稅務情報交換中的義務。實際上,瑞士從2009年3月以前,就一直承諾遵從國際稅務標準。《公約》的簽署更是進一步確認瑞士在全球稅收治理中的承諾。這種承諾必然導致瑞士傳統銀行的保密制度走向瓦解。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認為,隨著國際經濟交流的增多,國家之間因稅收而打交道的機會越來越多。國際稅務情報交換(稅收資訊交流)就是重要內容之一。無論是國際稅收協定的聯合國範本(UN範本),還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範本(OECD範本),都對國際稅收情報交換有專門的規定。從實施的效果來看,根據兩個範本簽訂的國際稅收雙邊協定關於稅收情報的規定的執行效果並不算太好。但是,國際社會的努力一直在進行。

  南方日報記者 謝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