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業非理性逆市增産 高成本低價格低效益態勢仍將持續
- 發佈時間:2014-08-26 07:45:00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7月下旬到8月上旬,鋼鐵業增産了60萬噸鋼,48萬噸直接變成了鋼材庫存。”面對鋼鐵業今年以來“需求降、産量增”的怪象,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王曉齊認為,主要還是體制機制問題。
需求增價格降
今年以來,鋼材消費需求量下降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近幾個月的數據表明,我國鋼材的表觀消費量實際上是下降的,不是增幅下降,而是絕對量下降。”王曉齊在近日舉行的2014中國煤焦鋼産業大會上説。
中鋼協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粗鋼表觀消費量3.76億噸,同比僅增長0.4%。其中,鋼材出口作出了重要貢獻,上半年累計出口鋼材4101萬噸,同比增長33.6%。
對此,上海鋼聯網站資訊總監徐向春分析説,目前我國鋼材消費微增長,明年和後年很可能變成短暫停滯,也許明年沒有增長,在經濟新常態的情況下,中國鋼鐵需求的峰值即將來臨或者已經來臨。
“鋼材用量最大的房地産業低迷,以及其他一些産業用鋼量減少,是導致鋼材需求量回落的重要原因。”王曉齊説。
與需求回落相對應的是,鋼價幾乎回到“冰點”。1994年編制的中鋼協鋼材綜合指數以100點作為基點,這一指數從2013年2月110點左右開始,一直下行。“8月15日,中鋼協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已經跌到91.41點,還再繼續向下,鋼材結算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10元。”王曉齊透露。
為何非理性逆市增産
一個奇怪的現象是,在需求回落、價格下跌的情況下,鋼鐵企業不僅沒有及時根據市場情況調整減量生産,反而逆市增産。
據王曉齊介紹,8月上旬中鋼協156家會員單位,産鋼量是1819萬噸,比7月下旬增長3.6%,平均日産鋼比7月增長6.3萬噸/天。
“十天就增加了63萬噸。這些企業的鋼材庫存比7月下旬也增加了48萬噸,達到1456萬噸,這意味著增産了60萬噸鋼,48萬噸變成了鋼材庫存,增産的鋼一部分變成了鋼材庫存,一部分變成了鋼坯庫存。”王曉齊對此感到不解。
東西賣不出,卻一直生産,對原材料的需求也一直在增加,鋼鐵企業陷入了資金緊張困境。
中鋼協數據顯示,6月末,大中型鋼鐵企業存貨中産成品佔用資金同比增長2.95%,比年初增長10.45%,這表明企業産成品庫存偏高。同時,鋼鐵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長13.05%,應付賬款增加6.38%,資金週轉效率進一步降低。
與此同時,鋼企負債水準處於高位。6月末,大中型鋼鐵企業銀行借款同比增長6.39%,平均資産負債率69.27%。目前,負債率超過平均水準的企業共有46戶,佔大中型鋼鐵企業總戶數的52.27%;超過80%的企業有19戶,佔總戶數的21.59%。
專家認為,在整體行業盈利水準持續低迷、銀行系統嚴格信貸審查的情況下,鋼企的資金風險日益加大。
行業運作如何持續
針對鋼鐵企業逆市增産現象,業內專家分析説,按照攤銷固定成本的理論,即便市場不好,也要通過適當的保持産量來攤銷一定的固定成本。然而,這樣的理論給鋼鐵企業帶來的卻是“量增——價跌——效益下降”的惡性迴圈。
王曉齊算了一筆賬。鋼廠可攤銷的固定費用平均每噸500元左右,如果增産10%,可以攤掉的固定費用也就50元,而價格從年初到現在跌了300元,拼命擴大産量不僅攤不掉固定費用,增産20%還要虧200元。“這種不理性的生産觀念和做法,用市場規律是解釋不通的,只能從體制機制上找原因。”
業內人士介紹,企業若不正常生産就意味著很難再獲銀行貸款,對已有貸款銀行也會馬上抽貸,這對企業打擊巨大。而國有鋼鐵企業還肩負著眾多社會責任,輕易停産、減産更是不易。
王曉齊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鋼鐵企業生産經營困難的狀況很難改觀,“高成本、低價格、低效益”的行業運作態勢仍將持續。
但也有一些鋼鐵企業試圖改變這一狀況,堅持“沒有合同不生産”。今年上半年,包鋼粗鋼生産累計減少8.5%。酒鋼以正現金流作為生産運營的底線,對負現金流的生産線限産或停産,上半年鋼鐵産業限産100萬噸。
因此,業界倡議,要堅持沒有合同不生産,不付款不發貨的企業自律要求,同時加大改革力度,以更加靈活的機制度過鋼鐵業的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