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改”需防人為製造漏洞
- 發佈時間:2014-08-26 02:52:07 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混改”需防人為製造漏洞
自從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步伐、實行混合所有制結構的國資國企改革目標以來,已有16個省份陸續出臺了國資國企改革方案,發展混合所有製成為所有改革方案的“標配”。而新華社近日發文提醒,從操作層面看,要警惕借“混改”謀私利造成國資流失。
從上一輪國企改革的教訓來看,在相關制度建設滯後、監督機制欠缺,加上一些地方一味強調速度的情況下,的確出現了一些體制漏洞,從而造成了國有資産的流失。實際上,這幾年暴露並被查處的許多案件,都與此有著密切關係。
從管理部門對新一輪改革的目標和要求來看,顯然已經吸取了上一輪改革的教訓,注重了制度建設和體制規範。需要把握好的是,由於此輪改革大多將滲入到重點領域、重點行業,且往往資産規模都很大、涉及面也很廣,所以如果方案設計不科學、不合理,相關程式不規範、不透明的話,就容易形成人為的漏洞。譬如資産評估,就容易被人為操作,尤其是無形資産,更是評高評低都由人來掌握,這就要求監管部門必須把好審核關,確保不出現低評、少評或漏評的現象。又如員工持股,以什麼樣的方式持股、哪些人持股、以什麼樣的價格持股等,都要有明確規則,如果搞不好,就會造成國有資産流失,甚至出現嚴重的違法亂紀。
在建立混合所有制過程中,如何防止戰略投資者的道德風險也值得高度重視。上一輪國企改革在這方面的教訓很多,一些投資者從參與改革的第一天起,就不是為了企業發展,而是看中了企業的土地、資産以及政府的優惠政策。改革以後就搬遷、搬遷以後就破産、改制以後就再次轉讓現象並不少見。因此,挑好戰略投資者,防範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是必須把好的一道關。尤其涉及資源型企業、政策性企業時,更要把好這方面的關。
□譚浩俊(財經評論員)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