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刀工與菜肴營養

  • 發佈時間:2014-08-26 01:30:5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菜肴從新鮮的食材變成色香味俱佳的美味要經過多個步驟:洗菜、切菜、燒菜……在很多人眼裏,這些步驟中切菜是最不重要的一道工序:不管切成什麼樣,既不影響味道,又不影響口感,雖然可能不好看,但是最終都是要下肚的嘛。其實不然。俗話説“廚以切為先”,切得一手好菜,不僅決定菜肴的“賣相”,而且還會影響菜肴的營養價值。

  世界烹飪大賽金獎得主南韓孝説,同一原料,同一烹調方法,只是刀工方法不同,菜肴成品質地也有差異。比如,一般情況下,成熟快的菜就可以切絲、片、丁、粒等;成熟慢的菜就要切大一些,更粗和更厚一些。具體採取哪種刀法還要考慮以下幾種因素:

  形狀大小 菜肴的營養源於原料,而原料形狀又影響菜肴的營養價值。植物含水溶性營養素多些,為了保護營養素,一般提倡先洗後切;動物含脂溶性營養素多些,為了保護營養素,切後可進行著粉、挂糊、上漿等表面技術處理。不論什麼原料,切後的形狀越大越利於保護營養素,形狀越小越容易損失營養素。以沸煮蔬菜為例來説明這個問題。同樣的蔬菜,同樣的沸煮,若切大塊,則維C損失22%—23%,蛋白質損失2%—8%;若切小塊,則維C損失32%—50%,蛋白質損失14%—22%。

  視料用刀 需要了解原料的特性,如肌體組織結構、纖維質的粗細等因素,在刀工上區分處理。比如牛肉、菜梗等纖維質較粗的食材,對於人體胃腸蠕動增加負擔,影響人體吸收營養素,在處理這類食材時,應採用直刀法,橫紋切片,破壞其纖維組織結構,以便消化吸收。同屬肉類,牛肉橫紋切,雞肉卻應順紋切。若採取相反方法,牛肉難以嚼爛,雞肉烹制時易斷碎。

  烹飪時間 食物過度加熱,會破壞營養素。烹飪時間控制得越短,原料中的營養就保留越多,這就要求刀工操作合理。如用猛火快炒,時間短入味快,原料要切得小、薄;如果使用燉、燜,火力慢,時間長,原料可切得厚些。比如做紅燒魚和做魚丸,刀工不同,時間上也有不同。紅燒魚需要整條處理,用油炸,再用微火燒,時間要長,要入味,營養元素破壞的多。經過剁茸處理的魚肉,烹飪魚丸時間短,不需用油,營養元素破壞的少,並且有利於消化吸收。

  此外,刀法還講究大小相同,長短一樣,厚薄均勻。這樣使菜肴入味均衡,成熟時間相同。刀法還要主次分明,配合得當。菜肴都有主料、輔料的搭配,輔料不管是塊、丁、條、片,以小于主料為宜。最後,刀工要便於飲食。原料脫骨及加工成片、絲、丁、條、塊等,都應著眼于飲食方便,如梅菜扣肉,切塊的大小,正好適合飲食需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