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廣東貴嶼:許多人發家後都會搬離此地

  • 發佈時間:2014-08-26 01:00:2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陳冀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經過治理,情況已好多了,此前的污染更是觸目驚心。天都是黃的,衣服上都是味兒。許多當地人發家後都搬離這裡了。”貴嶼當地居民郭素蓮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記者日前實地走訪貴嶼鎮時,雖然當地剛下過大雨,但仍然沒能沖淡瀰漫在空氣中刺鼻的燒膠味,環繞著小鎮的北港河如墨汁一般,不時散發著陣陣腥臭。

  貴嶼不大,但名聲很大。貴嶼地處廣東省潮陽市、普寧市和揭陽市交界處,是典型的“三不管”地帶。在這個佔地面積52.4平方公里、總人口13.9萬的小鎮上,因為曾遍佈了5000多家從事電子垃圾回收的企業和家庭作坊,而成為國內乃至世界最大的電子垃圾拆解處理集散地,因有毒電子産品對環境造成的污染而被境外媒體稱為“全球最毒地”。

  走在貴嶼街頭,除了個別商戶在經營百貨零售等其他行業外,幾乎家家戶戶全都在從事與電子器件、塑膠廢料回收的相關工作。沿街的居民樓房通常就是一間拆解工廠,樓房一般有三四樓高,通常上層住人,下面則是倉庫和拆解場。大門前往往用欄杆佔道圍蔽成院落,齊墻高地堆放著各種廢舊電子零件。房前都有各種各樣的廣告招牌,分別寫著:電腦、整合顯示卡、筆電等。

  記者在一家拆解戶看到,100多平方米的一樓大廳裏,數以千計的手機主機板、電腦硬碟等雜亂地堆放在塑膠筐中,七八名工人們將電源板放在電熱器窄小的吹風口下烘烤近兩秒鐘,便嫺熟地用鑷子將板上的各種晶片、電容、電極管等電子元器件取下,分別放進不同的碗盤中。由於大量使用加熱器和鼓風機,但大廳裏還是瀰漫著一股塑膠的焦臭味。在店門口的玻璃櫃裏,10多種拆解下來的電子元件用塑膠袋封裝後擺放得整整齊齊。這些元件每天都會大量批發往深圳華強北和北京中關村等國內大型電子市場。

  在貴嶼鎮內,電子垃圾分拆已形成明顯的産業分工,如龍港、仙彭、仙馬等幾個村主要從事廢舊塑膠回收,而貴嶼鎮中心所在地華美、北林、南陽等村則以電子垃圾拆解為主打産業。

  絕大多數小家庭作坊拆解廢舊電子電器則沿用的是最傳統的方法。“先是拆,即由人工拆分出鐵、銅、塑膠、電路板,然後用碳火爐烤熔出電路板上的零件”,貴嶼鎮南陽鄉電子垃圾經營大戶郭錢運(化名)告訴記者,“如果有金子等貴重金屬,就用硫酸洗出來,這叫‘洗金’;如果燒出來有銅,就叫‘燒板’。”

  而“酸洗”和“燒板”的污染極大,由於成本低、獲利高,貴嶼此前存在大量非法“酸洗”場和“燒板”高爐。現在當地整頓後,有不法分子專門從貴嶼的小作坊收購拆解後的電路板,轉運到澄海、揭陽、饒平等地再偷偷進行“酸洗”或者“燒板”,甚至向江西、福建、佛山等更遠地區的深山流散,成為更大範圍新的污染源。

  酸洗過程會揮發出大片蒸汽狀酸性氣體,從很遠的地方都能看到煙霧,因為實在受不了那個煙霧,所以洗金很少有人願做,因而,“洗金”的人工成本最高,但是最好賺的錢卻是用命換來的。

  即使不洗金,單做塑膠的也很傷身。四川人王洋生在貴嶼打工已有三年時間了,他的主要工作是對廢舊塑膠分類處理。在分辨塑膠時,王洋生把臉湊得相當近,沒有戴口罩,洗涮時也沒戴手套。而在另一家作坊,切割廢物料揚起了滾滾粉塵,而一旁幹活的工人們沒戴口罩,則若無其事。事實上,記者走訪的大小電子拆解工廠的絕大多數工人面對這些有害電子垃圾時,都沒有戴口罩和手套等基本的防護措施。

  在嗆人的氣味中,四十多歲的周曉芹一邊將燒下來的金屬抖落在盤子裏,一邊無奈地説:“都説電子垃圾有害有毒,氣味是不好聞,但習慣了也就好,身邊也有工友病倒,但也搞不清是否與這個工作有關。這裡每天的工錢可以達到二、兩百元,錢比較好賺,所以幹個三五年賺了錢就不幹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