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開啟中小微企業信用融資新模式
- 發佈時間:2014-08-25 07:43:00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年間,大數據為沒有抵押和擔保的中小微企業解決純信用貸款21億元;為銀行跟蹤監測中小微企業貸後資金總額達100億元,未發生一筆不良……”這是在近日由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中國投資協會在新興産業中心舉辦的“大數據信用融資實踐報告暨國務院《關於金融支援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座談會”上,由我國第一家大數據信用資訊服務機構——金電聯行(北京)資訊技術有限公司披露的一組數字。
有關專家認為,目前中國有5000萬家中小微企業,由於抵押物不足、資訊缺失導致的融資難題亟待解決,大數據信用的出現,將成為化解這個問題的有力抓手和突破口。然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關鍵是以財報為核心的傳統信用評價模式,“對財報資訊不充分,信用積累和抵押資源不充足的中小微企業信用風險難以進行有效的評價。因此,破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必須創新信用評價模式。”金電聯行董事長范曉忻表示。
2014年8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關於金融支援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首次提出了大數據信用服務的理念,強調從企業的生産經營、人才及技術、納稅繳費、勞動用工、用水用電等“軟資訊”找信用,並把它作為化解因缺信用和缺資訊造成的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重要舉措。無疑,《實施意見》極大地促進了大數據在金融信用領域的應用與發展。
“讓數據産生資産價值。”范曉忻強調,一年來,金電聯行為中小微企業服務的信用貸款總額由20多億元,提高了一倍多,達40多億元;公益和商業服務的中小微企業總數也達到上萬家;合作的銀行包括國家開發銀行、中國民生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廣發銀行等近十家。范曉忻向記者具體介紹了大數據信用在社會經濟管理中的作用:“大數據信用是大數據理論與雲技術在信用領域的一種革命性應用,金電聯行在歷時6年的開發研究中建起的基於客觀信用理論的科技信用評價體系。由於它不依賴財務數據分析,從數據採集、評價全部通過電腦完成,創建一個大批量、高效能、全風控、低成本的信用評價模式,有效地化解了中小微企業會計資訊失真,沒有信用積累和抵押、擔保資源,難以進行信用評價的問題,不僅可以開展成批量的企業信用評價,而且還大大降低了企業融資的門檻,使其獲得真正的信用貸款。”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秘書長李魯陽對大數據信用作為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有效工具表示認可,“運用大數據信用的確能有效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與管理,更好、更快地推動中小微企業群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