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金戒指 挖來第一桶金
- 發佈時間:2014-08-25 01:29:46 來源:北京晨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京城南紅第一人”陳海龍:
玉石市場從不缺乏一夜暴富的故事,這回的主角輪到了經營南紅生意的陳海龍。陳海龍樸實木訥,他向北京晨報記者講述了自己從一個做海鮮生意的唐山人,成為資産千萬的“南紅第一人”的傳奇故事。
第一桶金:一枚金戒指找到南紅原礦地
2008年,白玉在奧運會的帶動下一片普漲,巨大的財富誘惑讓陳海龍坐立難安。比起在這行摸爬滾打多年的老人,這位剛來北京一年的小夥兒感嘆進場太晚,“價格瘋漲,我這點本錢根本幹不動。”
不甘心與財富擦肩而過的陳海龍暗下決心:尋找一個新品種,自己做這個品種的第一人。他想起曾經接觸過的一位藏族人,脖子上那顆老紅珠子一直敲打著他的心。“後來我才知道,那就是南紅瑪瑙。瑪瑙自古就是達官貴人身份的象徵,中國人又對紅色情有獨鍾,這生意一定能火。”
知易行難。想把生意做大就得從源頭開始,找到南紅原料産地。但南紅在哪兒?陳海龍毫無頭緒。他每天在北京各大古玩城裏打聽南紅的源頭,終於從一個雲南人那裏得到消息:雲南保山漫江大橋附近。陳海龍迫不及待地開啟了尋找南紅之路。一路飛機到昆明,又坐了五個多小時的長途汽車到保山。 轉悠了四五天,路費所剩無幾,不僅一無所得,還遭遇綁架,劫後余生的陳海龍回京後,為了生計繼續經營白玉生意,卻沒有放棄。
皇天不負有心人。陳海龍在一次去廣州進貨時,在一堆廢棄的玉石料中發現了一些紅石頭,當地稱之為“紅玉髓”。這會不會就是南紅瑪瑙的原石?陳海龍與老闆週旋半天也沒套出話來,躑躅街頭時,看到了路邊燈火通明的金店。他靈機一動,到金店裏買了一枚金燦燦的足金戒指,換來了一條重磅消息:四川涼山發現了南紅原礦。隨後,他來到四川涼山的昭覺縣聯合鄉,在那裏發現了川料南紅。
一夜暴富:帶不走的石頭只能花錢扔掉
那時候,由於知道涼山的川料南紅的人並不多,在大豆地裏、玉米地裏,隨時可以看到一塊塊形狀各異的南紅原石,但5元錢一斤的收購價格仍讓當地村民喜出望外,對於極度貧窮的涼山村民而言,他們更在乎這些紅色石頭能否多換幾個饅頭。
陳海龍在涼山待了50多天,數麻袋的石頭堆在房間裏,放不下了就堆在旅館門外。由於帶不走這麼多,他還花了200元錢雇人把帶不走的石頭扔到了河裏,為老闆清理門面。“現在想想,扔了好幾輛車了。”陳海龍説。
帶著這些收穫,陳海龍回到了北京,他把南紅原石加工成成品,在北京古玩城展銷會上一炮而紅。“那時候加工一件的工費是150元,但成品至少能賣1500元。第一天我就賣了五、六萬。”
南紅點燃了陳海龍的創業激情,也讓他堅信在市場上獨闢蹊徑,才能更快地接近成功。2010年,陳海龍在北京開了第一家南紅加工廠,成為北京第一位集收料、生産、加工一條龍經營模式的南紅批發商,開了北京第一家專門批發南紅産品的門店,也收穫了“京城南紅第一人”的稱號。
2012年,陳海龍告別了十幾平方米的街邊小店,搬進了專門做南紅生意的大市場“紅石坊”。如今,他在北京有三家分店,上海的門店也於今年3月開張了,杭州、成都的分店也在準備中,跟全國的2000多個經營南紅的商家建立了業務關係。“可以説全國有南紅的地方,就有我這裡批發出去的南紅産品。”陳海龍驕傲地説。
從翡翠轉戰南紅的康海峰:
“未來上升空間會遠超想像”
16年前開始做翡翠,3年前開始了南紅品種的探索,致力於做“珠寶級南紅”,目前在十里河紅石坊中開店的大潤紅老闆康海峰,算是玉石行業的一位資深商人。
近兩年南紅火爆的價格和逐年高漲的受歡迎程度,在康老闆看來一切都那麼自然。“任何玉種的漲幅就不存在暴漲一説。”康海峰説,所謂的暴漲、價格變化是要橫向來看,而不是縱向去看。隨著資源的稀缺,價格都會上漲。
康海峰認為,稀缺與否完全取決於市場需求,並不取決於礦山的開採量,南紅價格的高與低,完全取決於這個玉種是不是真正讓消費者喜歡。
南紅的迅速升值,吸引了很多普通消費者開始投資玉石,但也引發了市場亂象,建立南紅的評判標準,成為經營者們的期待。
隨著南紅大量涌向市場,一些經營者把南紅按照‘赤玉’的標準分級。“南紅價格的確在不斷上漲,但並不是説只要是南紅都會漲價。”康海峰告訴北京晨報記者,自己要做的是珠寶級的南紅。十多年的翡翠經營經歷,讓他改變了最開始進入玉石行業時的態度。“剛開始是為了物質去做,但當你做翡翠做久了,想從翡翠獲得物質的時候,就會進入一個瓶頸期。我很感謝翡翠教會了我什麼才是真正的珠寶。按我多年經營翡翠的經驗,珠寶級南紅未來的上升空間會遠遠超過我的想像。”
■連結
玉石生意的新玩法
眾籌、微信都來湊熱鬧
傳統的玉石生意迎來了新玩法,淘寶、微信遍地開花,眾籌也來湊熱鬧。比起傳統的銷售模式,玉石電商的便利和風險齊飛,快樂與苦惱共存。
眾籌南紅得有賠錢準備
通過微信公眾號發起眾籌南紅,這樣的活動可謂超級前衛。北京晨報記者在一家主營南紅的公眾號發現,南紅眾籌活動正進行的如火如荼。發起人通過圖片、文字説明介紹準備切割的南紅原石的産地、重量,以及市場價值。眾籌人數達到後,發起人會找玉雕師傅,雕得成品後,會先在參與者之間發起拍賣,價高者得,如果流拍,則由發起人委託機構安排出售,最終價格交與市場決定。
除了眾籌原石的費用外,參與者還要在雕刻階段分攤工費。一旦産品銷售出去,發起人會扣除售價的10%,剩下的部分按眾籌比例分配。
比起親臨現場的賭石過程,線上眾籌賭石玩的就是心跳。先匯款是規矩,願賭服輸,不保證賺錢、不保證成功。組織者會定期利用公眾號發佈眾籌進展,利用照片或視頻播報切割、雕刻的現場,偶爾還會組織線下參觀活動。但規則寫的明白,要先有賠錢的心態再來參與,無論輸贏,概不負責。
如此苛刻的條款,卻吸引了不少人參與。根據該公號的消息,眾籌活動已經開展了3期,第一期發佈消息2小時後,就有25人參與,每人1000元,最終雕得兩件成品,一件拍賣價77000元,另一件41000元。第二期30人參與,每人2500元;第三期眾籌活動則需要100人參與,每人2000元。
微信賣貨比上班還累
雖然沒有眾籌南紅那麼前衛,但十里河、潘家園的不少年輕店主早已把生意做到了網上。拍照、上傳微信、溝通、賣貨,已經成為小店主們每天的生活。
“幾乎每個人的朋友圈兒都有人在賣東西。”雖對於璐璐來説,這就是她每天的工作。“別以為我每天拍幾張照片就把錢賺了,真的比上班還累。”
璐璐在十里河經營一家小店,以石榴石為主,平時店裏來人都不怎麼招呼,“真想買的會主動問話,瞎逛的我招呼也沒用。”但對於手機上的陌生顧客,她卻服務週到。上次碰到一位南方顧客,對一串石榴石手釧感興趣。璐璐光照片就拍了30多張,除了正面側面,還得考慮自然光和日光燈下的不同效果。顧客提出想看看陰天下什麼樣,她特意等了一個陰雨天跑到店門口又拍了一張。為了讓顧客放心,不同大小的珠子還單獨拆開又拍了一遍。可惜一通忙活,顧客最後撂下一句:再看看。“微信沒有差評,除了拉黑,我也沒別的辦法。”
本版撰文
晨報記者 韓元佳 實習生 殷悅佳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