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激辯“滬港通“:出去的錢多,還是進來的錢多?

  • 發佈時間:2014-08-23 17:52: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民網北京8月23日電 (魏倩)“滬港通“已進入倒計時。按照“滬港通”相關規定的既定安排,港交所將在月底舉行首次滬港通的連接測試。那麼開通之後,出去的錢多,還是進來的錢多呢?

  23日,在人民網與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聯合主辦的“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首屆上海峰會”上,人保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秦嶺、海通證券副總裁李迅雷、重陽投資總裁王慶、平安證券香港有限公司CEO魏山巍,以及中銀國際控股研究部主管程漫江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滬港通”額度初步定是2500億,單一額度105億,約佔港股成交量20%,對市場影響顯著。預計開通以後,兩地板塊聯動將更加明顯,投資者結構變化將導致國內股票市場和海外市場聯動更為緊密。

  海通證券副總裁李迅雷:

  從目前我得到的一些資訊,可能海外投資者對“滬港通”的興趣更大一些。因為他覺得終於可以投資于A股市場了。A股可供選擇的股票也多於500多家。而香港提供給大陸的股票,大概只有290家。所以這裡面選擇餘地,初期來講可能A股更大一點。

  從短期來講,可能是香港的機構投資者對於A股市場興趣更大一些。

  從長期來講,因為兩邊的估值優勢還是相對來講總體港股更加便宜一些,是否隨著今後港股對大陸投資者投資範圍擴大,是不是隨著人民幣升值預期逐步消失,貶值預期增強,流向海外的資金可能更多一點。

  人保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秦嶺:

  我們制度性的安排可能有一些缺陷,需要補。純粹從資金量看,香港的資金成本相對低一些。“滬港通”實施以後肯定有估值洼地,因為香港那邊有折價多的,我們也有折價多的,各家投資者都在拼命尋找這些産品,現在列出來都有100多家公司,都互相有折價。香港那邊機構投資者可能會對市場把握敏感度比較高,恰恰相反,我們認為國內現在有投資價值在香港那邊恰恰在漲,説明香港機構投資者對市場的敏感度比較高。如果開通,兩碗水如果端平,互通同以後是拉平的,哪有錢就投哪各機構。但是對所有投資者,就是有對監管制度的判斷、對上市公司資歷的判斷,是否值得你投資,雖然有估值洼地,但也有風險,這個要由投資者自己判斷。

  從未來看,我個人估計,可能國內的很多大盤藍籌股的折價會受到追捧。因為香港還有一個資金成本洼地,他們資金成本低,而我們這邊高,所以向我們這邊流的可能多。

  重陽投資總裁王慶:

  從中長期看,到底出現凈流入還是凈流出,的確很難判斷。首先從資金機會成本這一點,利率水準來講就是很重要的,畢竟國內利率水準比境外高很多。從投資者參與積極性來講境外投資者可能更積極。

  此外,就是估值差異、套利空間講,對境外投資者以機構為主體的參與者,對我們境內一些大型藍籌股的折價可能會對他們構成吸引力。畢竟中國經濟很大,但是中國對國際投資者提供的可投資品種,是有限的。“滬港通”打開這樣一個缺口,我相信他們是有意願增加對中國資産的配置水準,尤其是A股市場上有一些投資標的,境外市場沒有,這種相對的稀缺性短期內也是具有一定吸引力。所以短期可能出現凈流入的現象,這是短期的現象。

  平安證券香港有限公司CEO魏山巍:

  對南向和北向兩個交易來講,在香港運營公司,切身感受是不一樣的。比如基本北向的交易,更多感覺是機構配置,如果有更多的投資標的可以交易,很多機構被動得救就去做這個配置。從南向來講,反而我們認為應該更多是一種替代性,就不像北向,很多是新增的。其實我們在香港經營證券公司的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很多有實力在香港參與交易、開戶的機構和個人,現在其實在香港已經有戶口了。在上海可能沒有那麼明顯,但是廣深地區,因為我們平安發家也是廣深地區,廣深地區個人客戶在香港有戶口、銀行戶口、交易戶口,這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其實最開始“滬港通”出來,我們有點反對,就是所有在港的金融機構説交易所搞了這個事兒,股票肯定漲,但是有沒有想過我們這些在港金融機構的實際困難?現在如果人家買港股,很方便,直接在境內就買了,錢不用搬出來。

  中銀國際控股研究部主管程漫江:

  我補充兩個觀點。一短期確實在7月底以後明顯的呈現出來資金向香港、大陸裏面流的這樣一個趨勢。這跟7月之前,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股票市場包括香港股票市場普遍持悲觀態度,形成了一個比較明顯的差異。實際上我們觀察,這種資金凈流入的狀況,7月中下旬以後才比較明顯,7月中上旬之前,其實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的經濟和市場,確實都呈現比較悲觀的景象。

  “滬港通”推出的時間點,看起來還是有一定的時點效應。因為美國確實面臨著貨幣政策可能會有所收緊的這樣一個狀態。國際投資都這在考慮他們的地區配置上,到底應該向哪個地區傾斜。之前大家對大中華地區不太樂觀,主要是中國的經濟數據確實不太支援一個市場向上的態勢。但是隨著美聯儲逐漸退出量寬,包括美國股市估值水準走得越來越高,所以國際投資者確實有他在地區的資産配置上的一個考慮。而“滬港通”,恰逢其時,就給大家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

  可以觀察,7月中下旬以後香港日均交易量上升速度還是比較快的。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剛才各位領導也提到了資金成本的問題。但長期來看,這種趨勢是否會持續,我覺得還需要觀察。

  補充一點,“滬港通”對QFII以及RQFII投資促進作用確實比較大。這反映了國際投資者對未來“滬港通”這個概念的一個指徵。

  總體來看,“滬港通”有利於推動中國證券市場制度改革。開通之後,最大的挑戰可能就來自於香港市場,A股市場所面臨的監管制度,根源上的不對等問題。可以預期,“滬港通”制度紅利有望凈化A股證券市場環境,讓價值投資重歸於其應有的市場地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