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公有雲技術跨入國際前列

  • 發佈時間:2014-08-23 06:02:4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2010年國家首次確立5個雲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範城市至今,我國雲計算産業的發展走出了一條獨特的“中國道路”,目前公有雲服務企業在技術上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網際網路骨幹企業的公共雲服務平臺,已經具備了1000PB級數據處理能力

  公有雲技術創新頻現

  通過在雲計算領域的大量投入、積極研發,我國公有雲服務企業在技術上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準。據賽迪智庫軟體與資訊服務業研究所研究員陳光介紹,目前,阿裏雲、百度、騰訊等國內公有雲服務企業,在多租戶資源共用、跨平臺數據中心管理、大規模存儲、虛擬彈性計算等關鍵技術領域取得了突破,大幅提升了國內資訊數據資源掌控能力和安全可靠的公共雲服務供給能力。

  據專業機構統計,2012年我國公有雲市場規模達35億元左右,2013年達到了47.6億元左右,增速達36%,遠高於同期國際市場25%的增速水準;專有雲市場規模在600億至700億元左右,主要集中在電信、能源、電力、醫藥等行業的大型企業及部分發達地區的電子政務系統。

  在公有雲市場,我國關鍵技術領域的創新亮點頻現。百度雲平臺的數據處理能力已經達到1000PB。

  1000PB是個什麼概念?“形象地來説,1PB儲存的數據量和4千億頁印刷文本的資訊量差不多;到目前為止,人類生産的所有印刷材料的數據量僅相當於200PB。保存1PB數據需要用掉22.3萬張DVD。”陳光解釋説。

  阿裏也不甘落後。2013年10月,阿裏雲獨立研發的飛天5K計劃完成,單集群伺服器規模達到5000台,100TB排序能在30分鐘完成,遠超同年7月Yahoo所創造的71分鐘世界紀錄,無論在處理容量和速度上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

  雲計算形成三大陣營

  2010年前後,我國雲計算已經形成了一個從應用軟體、作業系統到硬體的完整産業鏈,開始得到大規模的商業應用。

  雲計算運營商把電腦能力當做一種資源,集中在一起,然後再通過網路,配送給有需要的客戶。客戶需要的計算資源多,服務商就送的多;客戶需求一下降,配送就可以立刻下調。客戶購買這種服務之後,就不再需要購置額外的軟體和硬體。這對小公司而言,意味著不用投入大量的資金購買伺服器和軟體,通過租用就可以享受到以前只有大公司才能配置的軟硬體能力。

  一位業內人士形象地介紹説,就像自來水管道供水、電力網輸電一樣,雲計算把“計算”從有形的産品變成了無形的服務。計算能力成了一種可以傳送的服務,這是繼網際網路出現之後,資訊技術領域最重要的一個創新和變革。

  目前,我國雲計算産業初步形成了三大主流競爭陣營,即網際網路陣營、IT陣營和電信運營商陣營。網際網路陣營方面,百度、阿裏、騰訊等主要面向公有雲市場,為中小企業和獨立開發者提供公有雲服務。IT陣營方面,華為、浪潮、曙光等主要面向企業級客戶提供專有雲産品和解決方案,以主流的IT、軟體、網路設備和系統服務商為主,通過大舉並購和廣泛合作進軍企業級市場,並延伸到政務雲、行業雲等領域。電信運營商陣營方面,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同時進入公有雲和私有雲市場,面向政府、企業和行業用戶提供服務。

  同時,我國雲計算企業在轉變傳統服務方式的探索中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基於位置的服務、支付服務、交通服務等各種關係人們生活、工作、娛樂的雲服務大量涌現。隨著雲計算産品服務不斷創新,應用加速落地,企業和個人用戶的數量都實現了迅猛增長。百度、騰訊、奇虎等企業的雲服務平臺聚集用戶均已超過1億,阿裏和金蝶雲服務支援的中小企業數量超過70萬家。

  尚待解決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發展快,但我國雲計算産業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在成長過程中儘快解決。

  首先,雲計算能源消耗量巨大,迫切需要綠色節能技術。從全球範圍來看,資訊和通信技術的總耗電量大約佔全球耗電總量的8%。有專業人士做過分析,中國聯通數據中心每年耗電99億千瓦時,需要消耗92萬噸標準煤才能滿足其能耗需求;中國電信數據中心年耗電112億千瓦時,總計年需消耗102.95萬噸標準煤。到2020年,雲計算産業的電能需求將增長逾60%。

  其次,雲計算企業盈利能力普遍不強。2013年,我國公有雲市場規模不到50億,雲計算盈利模式還需進一步探索。例如,很多雲服務企業推出了雲存儲服務,但多數面向個人的雲存儲服務是免費的,雲企業需要墊付大量資金吸引用戶和流量。此外,中小企業市場尚需進一步開拓。目前我國中小企業中使用雲服務的比例僅10%左右,勇於嘗試的企業數量仍然偏少。

  最後,重建設輕服務現象依然嚴重。目前,我國各地方的雲計算發展以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已經隱現産能過剩、重復建設等現象。因此,相關專家呼籲,雲計算基礎設施的建設應與雲服務、雲應用提供能力和需求程度相匹配,避免無序發展和盲目建設。

  什麼是雲計算

  雲計算可從計算模式、服務模式等角度進行定義。從計算模式角度看,雲計算是將計算任務分佈在相互連接、統一管理的大量電腦上,利用硬體設備、軟體、網路等IT資源完成所要求的計算任務。從服務模式角度看,雲計算是由服務提供商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硬體設備、軟體、網路等資源,以資源租用方式,滿足用戶使用軟硬體設備或獲得資訊的需要。

  在雲計算模式下,用戶無需購買和配置大量IT資源,通過網路就可以使用雲計算服務,因此通常將“雲計算”比喻為自來水供應系統,人們無需各自挖井,只要在家中打開水龍頭(類似用戶端),自來水(類似資訊技術能力)就能由水廠(類似雲端)經由輸水管線(類似網路)流出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