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水豐草美 鶴舞鳥鳴——吉林省濕地保護與恢復成果顯著

  • 發佈時間:2014-08-22 10:37:5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長春8月22日電(記者 高楠、齊海山)“濕地好不好,關鍵看水鳥”。在吉林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蘆葦盪漾、鶴舞鳥鳴。莫莫格白鶴種群數量已由2005年前的800余只,增加到現在的3200余只,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白鶴集中停歇地。

  吉林省濕地總面積172.8萬公頃,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9.2%,是全國濕地類型較多省份之一。近年來,吉林省加強濕地保護與修復工程建設,通過引水保濕、退耕還濕、共管共建等方式,濕地呈現生機盎然的景象。吉林省已建立21個自然保護區和20個濕地公園,使39.3%的天然濕地得到有效保護。

  由於吉林省西部乾旱少雨、開墾耕地對濕地進行蠶食、對濕地不合理的開發利用等原因,導致濕地水資源短缺、功能退化、面積減少。“新中國建立初期,吉林省西部地區的濕地沼澤地面積40萬公頃,到2011年沼澤濕地面積減少到12萬公頃。”吉林省濕地保護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劉壯説。

  針對吉林省西部大部分年份乾旱少雨、濕地週期性缺水嚴重的狀況,吉林省近年來實施了“河湖連通”“引霍入向”“引嫩入莫”“引洮入向”等重點濕地補水工程,為濕地長效補水奠定了基礎。尤其是對於坐擁向海、莫莫格兩大濕地的白城市意義深遠。

  白城市委書記李晉修説,河湖連通引蓄的水量主要是洪水資源,白城市從2003年就開始了引蓄洪水的嘗試工作,10年內共引蓄洪水41億立方米,特別是2012年利用洪水期來水較多的機遇,引蓄洪水7.1億立方米,其中向海引水1.4億立方米,保證了向海濕地生機盎然。今年春季近千隻白天鵝來到向海自然保護區,重新把向海作為棲息地。

  濕地保護區內耕地存在及非法圍墾蠶食濕地,是濕地面臨的重大威脅。對此,吉林省積極開展退耕還濕工程。“濕地是吉林省十分珍貴的自然資源,必須劃定濕地保護紅線。這個紅線既是限制開發利用的高壓線,又是維護基本生態平衡的安全線。”吉林省林業廳廳長蘭宏良説。

  在向海自然保護區內的興隆水庫,記者很難將眼前的水豐草美之景與此前的萬頃耕地相關聯。向海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陳林告訴記者,在1998年特大洪水過後,向海濕地面積急劇萎縮,下降了90%。興隆水庫幾近乾涸,庫區作為工資田分給職工耕種已有11年。

  “去年秋收後和今年春天,白城市利用河湖連通工程兩次將水注入水庫。目前水庫水面接近1800公頃。”陳林説,“在退耕還濕工程中,地方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國家也對耕地所有者給予了一定的經濟補償,併發放退耕還濕補助,目的就是能夠繼續發揮濕地功能。”

  截至目前,莫莫格、雁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大安嫩江灣、通化蝲蛄河國家濕地公園已累計完成退耕還林還草還濕6900公頃,濕地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

  此外,吉林省積極探索濕地保護“共管共建”新模式。蘭宏良介紹,2013年,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和吉林省林業廳在吉林大安牛心套保國家濕地公園建立了“濕地恢復與合理利用研究示範基地”。中國科學院院士劉興土帶領的科研團隊從2003年開始,對嚴重退化的牛心套保蘆葦濕地進行了生態恢復與合理利用研究,並應用生態學的生物共生與物質迴圈原理,建立了葦-魚(蟹)-稻複合生態工程模式。

  恢復後的蘆葦濕地可以為魚、蟹提供餌料資源,魚、蟹可攝食危害蘆葦的害蟲,魚、蟹的糞便可增加肥源,其攝食活動又可疏鬆土壤,促進蘆葦地下莖發育繁殖,從而提高蘆葦的品質與産量。

  “在項目的示範過程中,蘆葦濕地利用面積達4000公頃,魚、蟹年銷售收入超500萬元,極大提高了葦場職工和農民的收入。”蘭宏良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