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構建“公平新常態”之一:中國治理變革鑄就“公平新常態”

  • 發佈時間:2014-08-20 13:33:2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8月20日電(記者 傅雲威)全面改革砥礪前行之際,中國多領域的治理理念和實踐正經歷一場變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日前審議了改革央企薪酬制度、履職待遇等重要事項,彰顯了決策層穩步推進國企改革的決心。

  中央最新改革動向再次告訴世人,治理變革對事不對人——不論中資或外資,國企或民企,現階段改革側重會有不同,但指向一致,那就是造就法治、公平、有序的經濟和社會新常態。

  近期,伴隨中國執法部門全面嚴查商業賄賂、行業壟斷行為,一些商界“翹楚”先後中招,其中不乏知名洋品牌。一些西方媒體和商會組織為此質疑中國市場執法有失公允,有針對西方企業之嫌。

  這樣的質疑本身缺乏依據,談不上公允,只能暴露出某些西方人對中國改革全局、市場執法動態和國際意義茫然無知。

  粗略盤點近期中國商業執法行動,並不難發現,執法者總體遵循了中外企業一視同仁,同罪同罰、公平公正,對事不對人原則。

  譬如,去年初發改委懲治境外液晶面板商價格壟斷之後不到兩個月,就以參與價格壟斷協議為由,對兩家國有高端白酒企業開出了4.49億元人民幣的天價罰單。隨後,當局在整治嬰幼兒配方奶粉價格壟斷案中,既罰了涉案的洋品牌,也罰了本國違法企業,並未內外有別。

  在調查外資商業賄賂問題的同時,執法者同樣劍指某些重量級央企,展現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風。今年以來,在食品、汽車、軟體等行業,執法者開始出重拳整治相關違法企業。

  對此,澳大利亞經濟學家郭生祥指出,明眼人都能看出,在外資深度嵌入相關本土行業,中外資本、技術合作高度融通局面下,中國執法當局選定目標的參照標準絕不會是國別,而是涉事企業的市場地位、涉嫌問題的性質以及與改革熱域的關聯程度。

  正如英國Vendigital諮詢公司總經理羅伊·威廉姆斯所言,那種認為中國故意給西方企業冷遇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中國政府急於讓國內産業向價值鏈上方移動,從而為民眾帶來更高薪水、更多就業機會和更大購買力,嚇跑西方企業不是中國的初衷。他説:“我們應該認識到,西方國家對外資貿易(違法)的處理與中國並沒有多大不同”。

  從更廣視域觀之,中國改革開放已經進入更高層次。強化市場執法,與國際接軌,是大勢所趨,不可逆轉。一方面,中國市場的全球分量和資源稟賦,決定了中國無需再借助有違公平原則的“優惠政策”籠絡強勢資本;另一方面,中國要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深化市場改革,客觀上要求更加高效的市場監管體系,不斷完善法治,維護市場公平,與國際慣例接軌。

  從這個意義看,在反壟斷、懲貪腐、惠民生、轉職能、促創新的政策組合表像下,中國實則意在鑄就或者説重構一種成熟經濟體應有的常態,其特點是:去特權倡公平,去行政倡法治,去壟斷倡競爭,去審批倡備案,去暗箱倡透明等等。

  正如英國《金融時報》所言,面對更加嚴格而規範的中國市場監管環境,相關市場主體必須對即將到來的“成長的煩惱”有所警覺,做出必要的調適。

  智者應能意識到,在經濟調整升級、機構簡政放權的改革背景下,今後中國市場的真正吸引力不在於,市場主體可通過“搞關係”獲取隱秘的“超國民待遇”,而是可在日趨法治的環境下,光明正大地謀取“國民待遇”,享受法治經濟之利,感受公平公正的陽光,擁有預期穩定的未來。

  從這個意義上説,中國在多領域的治理變革,是對市場公平的負責,也是對所有投資者的保護。守法經營的市場主體,不應恐懼,而應倍感安心、寬慰。

  理念決定行動,道路決定命運。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不局限于更可持續、更有品質的經濟增速,而在更深層次上則取決於更加系統的改革頂層設計,更為現代化的治理理念和具有操作性的實現路徑。

  中國的治理變革已經在途,中國的經濟新常態內涵深遠,前景可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