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把論文寫在農民致富的路上

  • 發佈時間:2014-08-20 01:31:1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陳勝偉 余靖靜

  ■尋找最美科技人員

  浙江農林大學有一個20多人的“乾果團隊”,其中正教授7位。他們常下鄉進村,心甘情願免費把農業技術“傳經”給林農,把幫助農民脫貧當做自己的第一要務。

  在“乾果團隊”去過的浙江、安徽、江蘇、貴州等地,越來越多的林農感到,“支援錢、支援物,不如來個科技特派員。”

  山核桃是浙江特色的乾果,好吃,但樹難種:從樹苗到結果,約需10年;山核桃樹高十幾米甚至幾十米,且總是長在陡峭的山坡上,很難採摘;此外,成長的土壤得通氣、保濕,又怕水,還會遇到許多病蟲害……

  黃堅欽教授的研究方向就是山核桃。走村串戶時,他常聽説有人採山核桃摔傷了,有人採著採著就掉到山谷裏再沒有醒來……黃堅欽想,能不能讓山核桃樹長得矮一點呢?

  他開始帶著團隊調研,訪問了上千位林農,約十年時間,先後攻克了山核桃嫁接、矮化、實生苗培育、人工授粉、病蟲害防治等難題,接下來他們自掏腰包,為林農們開展培訓。

  如今,再去浙江的天目山一帶,山核桃樹已經能種在比較平坦的地方,本身樹高不過5米,人站在地上就可以摘到核桃,最高處的核桃登上一個小梯子就能夠採到。而且還能提前挂果,産量高且穩定。

  “他們的的確確是我們山裏人的‘財神爺’。”浙江臨安武村農民楊有發説。正是聽從浙江農林大學乾果科技特派員團隊的建議,他家逃過了山核桃苗枯死之“劫”,香榧畝産有了顯著提升,乾果收入翻了好幾番。

  黃堅欽和他的團隊還專門建了“中國山核桃産業網”,把研究成果無償發佈在網站上,方便更多的林農能夠用上更好的技術。

  “能利用自己的科技成果服務農民,幫助農民擺脫貧困,就是我們的價值所在。”黃堅欽説。

  香榧,是浙江林農能藉以脫貧致富的另一種“搖錢樹”,可同樣難種——香榧苗很難種活,從幼苗到挂果約需10年,如果不掌握栽培技術,果實個子小、衣難剝、口感差——許多林農不願嘗試。

  “要領著農民致富,還得講方法。”在慶元縣張村鄉推廣技術時,浙江農林大學“香榧教授”戴文聖把兩棵香榧樹種到鄉政府門口。過了兩年,這兩棵香榧樹都挂果了。“廣告”如此鮮活,馬上就有林農主動找到府來,請他指導自家種植香榧樹。

  現在當地已有100多戶山農加入種植行列,香榧種植面積近1500畝,鄉里還打出“香榧之鄉”的口號,準備實施一個萬畝香榧種植計劃。

  浙江農林大學乾果科技特派員團隊名聲在外,慕名而來的林農越來越多,可如何單靠老師們一個一個去解決,人手並不夠用。老師們發起了“農民技術員培養工程”。他們從各鄉鎮遴選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又願意幫助其他農戶的種植大戶,定期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

  為了便於交流,黃堅欽建了一個“山核桃微信群”。遇到棘手的病蟲害問題,農民就拍照上傳到群裏“求診”。

  “如果我們碰到了自己不知道的病情,就拍照發微信,經過老師指導之後,再告訴農戶。”臨安市湍口山核桃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孫衛東説,當地山核桃的畝産已從幾百斤增長到了幾千斤。

  浙江農林大學負責人説,發揮人才科研優勢服務三農發展,既是學校的責任,也是大學服務地方的義務。農林類科研人員的水準如何,就看是不是受農民歡迎,能不能把論文寫在農民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新華社杭州8月19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