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常態:對外投資超利用外資

  • 發佈時間:2014-08-19 08:54:04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商務部18日通報,7月份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8.1億美元,同比下降16.95%;同期我國境內投資者對外直接投資92.1億美元,同比增長84.9%。商務部表示,在不遠的將來,對外投資超過利用外資水準,將成為“新常態”。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趙曉

  中部利用外資有所提升

  據統計,今年1—7月,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13249家,同比增長1.6%;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11.4億美元,同比下降0.35%。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我國利用外資的規模仍將維持穩定平穩的發展態勢,利用外資的品質會進一步提高。

  “品質、水準、結構的優化是我們積極努力的方向,在結構上表現為,服務業的比重會繼續超過製造業,並且比重進一步提升。高新技術和一些重點鼓勵發展的製造業會有所發展。”沈丹陽説。

  數據顯示,今年1—7月,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97.2億美元,同比增長11.43%,在全國總量中的比重為55.8%;其中分銷服務業、運輸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規模較大,分別為52.3億美元、25.9億美元。

  沈丹陽還表示,目前我國沿海地區利用外資增速下降,但中部地區利用外資規模和增速均有所提升,並成為一種新趨勢。據統計,1—7月,東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90.1億美元,同比下降1.1%;中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71.6億美元,同比增長17.8%;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49.2億美元,同比下降13.1%。

  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利用外資同比增長5.25%。沈丹陽預測,“今年全年利用外資情況,應基本保持去年的水準”。

  反壟斷不存在排外

  值得注意的是,7月當月,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2276家,同比增長14.03%;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8.1億美元,同比下降16.95%。

  近來,反壟斷風暴席捲全國,有人士認為,中國反壟斷調查是將外資擋在門外,中國利用外資魅力不再。

  對此,沈丹陽表示,“在國內加大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吸收外資的數據在個別月份有一些波動是正常的,不足以反映整體的走勢,更不能去跟外資反壟斷調查掛鉤,或者做其他沒有根據的聯想。”

  沈丹陽介紹,改革開放30多年來,外商投資企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絕大多數的外商投資企業都是守法經營的,都能夠依照所在國法律開展投資經營活動,“不會因為查幾個案子,就把外商投資企業嚇回去”。

  “在反壟斷法面前,所有企業一律平等,不存在排外的情況。”商務部借此重申,中國政府在建立、健全、完善市場經濟體系過程中,對各類性質的市場主體是一視同仁的,今後更將如此。任何市場主體都應當守法經營,如果觸犯中國法律,將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沈丹陽説,中國政府將一如既往地歡迎各國投資者來華投資興業,依法保障對外國投資者和外商投資企業的合法權益。

  有望重塑世界貿易格局

  同時發佈的數據還包括,今年1—7月,我國境內投資者累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525.5億美元,同比增長4%,是今年2月以來首次擺脫上年大項目影響實現正增長。7月當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92.1億美元,同比增長84.9%。

  在沈丹陽看來,上半年對外投資的負增長,是由於去年同期有個別項目投資巨大、基數過高造成的,預計今年對外投資仍然會保持比較快的增長,有可能達到10%左右的增速。“在不遠的將來,對外投資超過利用外資水準,將是一個新常態。”

  而這種轉折很有可能就在今年發生。聯合國貿發會議不久前發表的《世界投資報告》顯示,中國2013年吸收外來投資1240億美元,但投向海外約1000億美元。按照這種趨勢,對外直接投資歷史性反超吸引外資有望在2014年上演。

  有人士分析,中國對外投資加速,是中國經濟轉型的必然要求。

  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環境資源壓力加大,以及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企業將如何轉型?中國企業將目光轉向海外,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加大對海外的投資成為轉機。

  不光是新興市場,發達國家對來自中國的投資也頗感興趣。專家分析,中國海外投資為這些國家提供了難得的外來資金,也為中國企業獲取更多的技術、人才和市場提供了便利,並有望重塑世界貿易格局。

  ■相關

  上半年公車拍賣成交5億

  商務部18日通報,今年上半年,政府委託機動車拍賣共成交11.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億元,增幅為79.4%。“這5個億基本上是各地公車改革帶來的公車拍賣成交額。”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

  自2011年以來,隨著溫州、上海等地車改政策陸續出臺,公車拍賣業務一直在持續上升,從2011年到2014年6月,全國政府委託的機動車拍賣業務成交額共46.6億元,其中上海、山東、廣東、浙江、內蒙這5個省市的成交最多,共成交20.2億元,佔近三年多來政府委託機動車成交額的43.3%。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根據商務部全國拍賣資訊管理系統的統計,由於全國公車改革步伐明顯加快,各地公車拍賣數量明顯增加。今年上半年,全國機動車拍賣業務同比大幅增長44.3%,成交額為35.7億元。

  其中,政府委託的車輛拍賣業務增長非常明顯。數據顯示,上半年政府委託機動車拍賣共成交11.3億元,比上年同期正好增長5個億,增幅為79.4%。“這5個億基本上是各地公車改革帶來的公車拍賣的成交額。”沈丹陽表示。

  不過有媒體報道,部分單位內部人員在拍賣時提前打招呼,甚至通過幕後操作使公車以極低價格落入有關係的人手中,造成了國有資産流失。

  “公正的公車拍賣是決定改革成敗的重要一環。”沈丹陽18日表示,作為拍賣行業的主管部門,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監督和引導拍賣企業提高服務水準和品質,在全國公車改革中發揮拍賣的“公開、公平、公正”作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