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誰該為漏損掉的水“埋單”?

  • 發佈時間:2014-08-19 06:33:3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因供水管網漏損而導致的水資源浪費已是老生常談,關緊“跑冒滴漏”的水龍頭,對落後供水管網進行更新改造是地方政府和供水企業的責任。記者調查發現,有的地區把管網改造費用分攤到居民頭上。

  日前,有媒體報道,在武漢市江夏區玉龍島花園小區,每個月因為小區供水管網破損漏掉3萬多噸自來水。業主、物業都不願承擔這一損失,多年累計下來,該小區已拖欠供水企業水費高達358萬元。

  這一現象在武漢市並不鮮見。武漢市水務部門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該市的小區因類似原因,平均每月漏掉的自來水高達30萬噸,相當於武漢的野芷湖“半個湖的水量”。

  “又堵住一處,下次不知是哪漏。”剛剛搶修完一處地下水管,東林外廬小區物業經理張啟衛沒有絲毫輕鬆。該小區位於武漢光谷民族大道,有36棟住宅樓,小區內水管網約4000米,供應891戶居民用水。張啟衛拿著一截已經老化的供水管告訴記者,該小區的全部管網均用PVC管鋪設。小區入住12年來,供水管網一直缺乏維護,老化嚴重,除去直接破損噴發等顯性問題,地下管網滲漏更是數不勝數。

  漏水讓人困擾,“水損”更讓人頭疼。由於漏水,整個小區每月總水錶水量比居民分水錶總和多出8600多噸。二者間存在的數字差差不多就是所謂的“水損”。張啟衛説,這筆水損費不能找居民收,物業公司也無法承擔,只能這樣一直拖欠著,多年累積下來,總金額已達113萬元。

  來自武漢市房管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該市南波灣小區總水損達100萬元、玉龍島花園的達358萬元、陽光海岸的達90萬元……

  武漢水務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水損的主要原因在於小區管網以及二次供水設施建設和維護不達標。如小區管網,目前允許開發商自己招標建設,有的開發商為壓低成本,選用的材質良莠不齊,甚至偷工減料。“比如,東林外廬小區地下管網用的PVC管,這種材質相對脆弱,又常年埋在地下,在泥土和水壓雙重壓力之下,很容易出現漏縫。但開發商對管網的保修責任只有兩年,兩年一過,供水管網則由物業和業主負責維護。”

  日前召開的武漢防汛水務工作會上披露,該市將於年內啟動小區內管網和二次供水設施改造,計劃用3年時間對全市2100處老舊社區進行改造,改造完成後將統一移交供水企業管理、維護。

  專家表示,武漢一些小區管網老舊已成現實,不徹底改造管網,維修只能“疲於應付”。有關部門曾做過預估,要把武漢所有存在較嚴重水損的小區管網全面改造,總費用預計要60億元。雖然武漢明確小區管網維護主體是供水企業,但改造費用該由誰來出,目前仍不明確。

  一些水損較為嚴重的小區,多次協商後拿出的方案是,徹底改造管網,地方政府、水務部門和小區居民各承擔三分之一。以東林外廬為例,小區管網改造費用預計達到512萬元,若居民出三分之一,分攤至891戶居民,每戶居民需承擔約2000元費用。

  對這一齣資方式,很多居民表示難以接受。“當初購房,開發商必須保證水通、電通、氣通,現在我們要為這些費用埋單,不合理。”許多居民疑惑,開發商用劣質材料建設管網,後續又沒有維護,難道就沒有部門監管嗎?抄表到戶,武漢市走在了全國前列,市民盼望,老舊社區的漏水問題,政府相關部門也應該儘早拿出合適的解決方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