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夢想,在雪域高原綻放

  • 發佈時間:2014-08-19 06:33:1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楊忠陽

  在美麗的香格里拉尼西鄉,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産核心區,有一個小村莊。村莊裏,有一位康巴漢子,為了帶領鄉親們致富,傾其所有,在懸崖峭壁上修路,從千萬富豪變為“億萬負翁”,被當地百姓傳頌。

  他,就是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巴拉村黨支部書記斯那定珠。

  修路,為了夢想

  斯那定珠出生在迪慶州香格里拉縣尼西鄉的巴拉村,這個藏族村落位於巴拉格宗雪山腳下,隱藏在峽谷深處。

  村莊很美,但交通極其不便。

  “在僅有1米左右寬的羊腸小道上,孩子在前面行走,大人要用繩子係在腰間拉著,翻山越嶺4天,才能走出峽谷到達公路邊。”在自己出生的老房子,斯那定珠陷入深深的回憶,“那時村民生活很貧困,生活寬裕點的人家,最值錢的也就是一個手電筒,好多村民一輩子都沒見過公路和汽車。”

  經過20多年的在外打拼,斯那定珠積攢下了數千萬元財富,在縣城買了房,安了家,日子過得殷實富足。他想給家鄉修一條旅遊公路,建一個公園,把巴拉格宗的美展現給世界。

  説幹就幹!1999年,斯那定珠毅然回鄉,並註冊成立巴拉格宗生態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在絕壁上修路,在峽谷裏開發旅遊,難度可想而知。僅前期規劃設計、項目招標和環評,就長達4年多時間,期間斯那定珠有過迷茫,有過徘徊,但始終沒有放棄。2004年9月12日,從214國道通往巴拉村的盤山公路破土動工。那天斯那定珠激動得熱淚盈眶。

  堅持,負債前行

  更大的困難,是在道路和景區施工期間。

  由於觀念和利益的分歧,有一次,一位村民在徵地還是租地問題協商中,朝他臉上吐了口唾沫。

  “假如有寬闊的荒地用於建設景區,我也不用天天來求你們。”斯那定珠沒有生氣,而是用雙手抹掉臉上的唾沫,繼續談,“不管是你們,還是我,要想共同發展,當前最重要的還是要搞好基礎設施建設,等把通往各景點的棧道、人馬驛道等設施配套好了,旅遊發展起來了,到時候,租金來個水漲船高,對吧?”就這樣,直到對方臉上綻放出笑容,才算結束。

  “一個人受不了委屈,是做不成大事的。”多年後,和記者提起此事,斯那定珠淡定自如。

  山路不斷地延伸,希望之光也開始閃爍。2007年,斯那定珠籌資700余萬元,從上橋頭214國道架設10千伏輸變電線路至巴拉村,解決了景區內及沿線崗水、水莊、那浪、巴拉4個村落共50多戶人家的生産生活用電問題。

  艱難的開發,“榨幹”了幾十年的積蓄,但沒有改變斯那定珠最初的夢想。為了籌集到修路資金,他跑遍了香格里拉所有的銀行,而且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變賣了店舖、車子,甚至住房。

  有心人,天不負。2008年元旦,斯那定珠的夢想終於實現了。村民們圍著村前的白塔載歌載舞,慶祝全村實現百餘年來的通路通電,並給斯那定珠獻上了潔白的哈達。斯那定珠再一次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共富,不變情懷

  “我從大山走來,肩頭扛著大山的色彩,回首自己走過的道道山路,忘不了大山給我的情愛。”這首紅遍雪域高原的藏歌《大山的孩子》,唱出了斯那定珠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的心聲。

  在開發建設景區的同時,斯那定珠不僅把道路維護工作按段承包給村民,讓每戶每年都能拿到7000多元,還把景區一些技術含量不高的工程,以優惠價承包給村民去做。去年,村民小組從景區就獲得集體收入80多萬元。

  為徹底改變村民“一碗青稞面,青稞面一碗”的生活,斯那定珠還給每戶出資2萬至10萬元,讓生活在高海拔山坡上的14戶村民陸續搬遷到岡曲河畔,形成一個新農村——水莊村。“村民原有房屋和土地,由景區租賃過來,每戶每年可得租金2萬多元。”斯那定珠説,景區則對房屋重新進行修古復古,土地開發成生態農場,供遊客觀光旅遊。

  就像這彎彎曲曲的山路,斯那定珠帶領鄉親們的創富之旅,也充滿坎坷。去年8月28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把巴拉格宗景區震得滿目瘡痍。為了讓員工有工資拿,即使是景區停業整修期間,他也讓員工輪流上崗。經過半年多的整頓,如今景區秩序逐漸恢復。員工和鄉親們動情地説:沒有斯那定珠,哪有我們今天的好日子!

  “如果我一個人富裕那太簡單了,但我希望鄉親們都走上致富道路!即使有再多的錢,躲在外地過富日子也不是康巴好漢!”眼看景區已經封頂的五星級藏式生態酒店,還可以再解決100余名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斯那定珠高興地説:“現在我要做的,就是更好地與省文投集團合作,把巴拉格宗打造成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

  圖為斯那定珠在巴拉村。

  本報記者 楊忠陽攝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