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海外征途顯苦澀

  • 發佈時間:2014-08-18 09:52:00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2年,中國電影總票房超過170億元人民幣,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同一年,中國電影在海外的銷售收入僅為10.63億元人民幣。

  2013年,海外銷售國産影片45部、247部次,累計票房和銷售收入14.14億元,同比增長33.02%。這一看似喜人的增長與當年217.69億元的全國電影票房總額相比,相差甚遠。

  一邊是國內城市院線票房、電影螢幕突飛猛進,一邊是在海外市場頻頻折戟,中國電影在“走出去”的征途中掙扎著,前進著。

  兩頭火爆中間難産

  上世紀70年代,以李小龍為代表的中國功夫電影一腳踢開了好萊塢的大門。自此,“功夫”成為中國電影文化的標誌。在Boxofficemojo網站上,非英語影片在美國主流市場的票房排名,《臥虎藏龍》、《美麗人生》、《英雄》分列前三,十多年來幾乎沒有發生變化。前十名裏有四部中國電影,均為武俠或功夫類型。

  反觀國內票房同樣過億元、同樣渴望走向世界的其他類型影片,卻在海外征途上屢次折戟。

  王山是一位80後白領,將看電影作為自己舒緩壓力的主要方式。笑點頗多的國産電影票房最高紀錄保持者《泰囧》被她看了多遍。但就是這樣一部國內觀眾頗為買賬、票房超過12億元的影片,到北美只拿到了5.7萬美元的最終票房。在泰國,其票房不足4萬美元。類似的窘境還發生在《致青春》、《非誠勿擾2》、《一九四二》等國産電影身上。

  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公司總經理周鐵東認為,中國電影的海外市場現狀呈“菱形結構”:通過合拍方式“走出去”的影片處於菱形頂端,是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主渠道。通過電影節獲獎、電影節入圍或者展映的方式跳向目標市場的小眾文藝片則處於“菱形”底端,且市場較小。“菱形”主體部分則是眾多能夠真正體現中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影片,但由於資金受限和海外行銷意識薄弱,再加上故事策略和敘事方式不合海外市場胃口,導致中國電影整體的海外銷售不太理想,造成“兩頭火爆,中間難産”的窘境。

  “走”易“走好”難

  現階段,之所以“國産電影‘走出去’整體情況不容樂觀,主要是由電影品質整體水準較低、文化差異較大,以及國外發行力較低等因素所致。”中投顧問文化行業研究員沈哲彥説。

  首先是文化差異較大。“中國文化有著自身的發展特色,電影是文化的具體表現,國外消費者對中國文化不能理解與接收,難以找到共鳴。”商務部研究院綜合戰略研究部副主任張莉説。

  其次,電影品質整體水準偏低。一份調查數據顯示,海外觀眾並非對中國故事不感興趣,有接近50%的受訪者認為中國電影故事邏輯混亂、難以理解,編劇和翻譯水準均有待改進。

  再次,中國電影的海外行銷能力較弱,缺乏自有的行銷渠道和團隊,突出表現在純國産電影進入海外市場的機會罕有,合拍片獲得發行優勢基於海外公司的直接投資並擁有電影的海外發行權。部分電影人還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為完成項目而拍電影的階段,對自己的産品所能輻射的國際市場缺乏足夠了解與關注,甚至會出現一些外銷影片拿不出符合國際規範的宣傳品等技術性問題。

  前路漫漫仍可期

  “欲在國外市場獲得較好票房成績,需要在提高國産影片品質的同時,增加普世價值觀。”沈哲彥説。

  而在張莉看來,國産電影要更好地“走出去”,應把握以下幾個方向:一是注重商業化,要加強電影的宣傳、受眾的引導,通過專業化公司對電影進行包裝、推廣和宣傳;二是注重市場針對性,避免將計劃在國外推廣的電影和在國內計劃放映的電影以同一思維拍攝,應根據不同受眾,設計不同文化氛圍的電影,即計劃在國外推廣的電影,應根據主要推廣地區,設計有針對性的內容、拍攝方式、表現方式;三是保護智慧財産權,打擊電影的盜版等行為。

  此外,“要有政策的支援和參與。需要政府在項目的規劃、投融資政策、國際貿易政策、人才培養方面制定出一整套系統的、配套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分析人士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