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安倍經濟學的“滑鐵盧”

  • 發佈時間:2014-08-18 09:31:3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本內閣府日前公佈了今年第二季度日本國內生産總值(GDP)初值。在排除物價變動等因素後,日本二季度GDP環比(與上季度相比)下降了1.7%,按年率換算“萎縮”6.8%。

  這一數據公佈後,最大壓力是“安倍經濟學”。因為6.8%的“萎縮”,已經遠遠超過了經濟學家早先的預測。這是2011年遭受“3·11”大地震以來的最大減幅,更是自2012年安倍上任以來第一次顯著的季度逆轉。

  為什麼會下降?增稅是一個顯要因素,至少表面上是。

  日本公共債務為全球最高,這令增加稅收成為日本政府的一項重要任務。安倍政府為了支援公共財政,在4月1日推行新的消費稅政策,把消費稅從5%提高至8%。為應對這一變化,物價就會在4月前做相應調整。

  於是,3月出現了搶購狂潮。在此刺激下,一季度取得了環比增長2%的好成績。可如今搶購的“潮水”退去,國民消費自然會大幅萎縮。要知道,日本的國內消費佔GDP的60%,這一舉就拉低了GDP。更糟糕的是,民間投資也受稅費影響而環比大幅下滑,其中住宅投資環比減少了10.3%,企業設備投資環比下降了2.5%。

  但安倍明顯沒有預料到有如此大的下滑。7月2日,安倍還十分樂觀地發表了《我的“第三支箭”將為日本經濟驅魔》一文。他在文中説,“日本經濟能經受得住消費稅率從4月起提高的影響嗎?不像1997年,目前的跡象令人振奮。夏季旅遊預訂較去年更為強勁。我判斷,消費下降將是一個暫時現象。”

  現實恰恰相反。有兩個數據抽了安倍兩記耳光。首先,這一次增稅是不是比1997年好?數據顯示,這一次增稅比1997年增稅時的情況還要慘,當時第二季度按年率計算“僅”下降3.5%,這一次是6.8%。

  其次,是不是夏季旅遊比過去更強勁?實際上也不是。受日元貶值等影響,赴海外旅遊的日本人正在減少。據日本國家旅遊局(JNTO)統計,2014年上半年(1-6月)日本的出國人數為801.62萬人,同比減少2.9%。

  類似“暫時現象”這樣的謊言,安倍或許還要講多次,因為安倍還面臨新一輪增稅。如果按原計劃,在2015年10月決定提高消費稅,安倍的支援率可能繼續狂跌。如果屆時因GDP增速不理想,否決增稅,可能促使國債利率走高,削弱日本的償債能力,令投資者對日本失去信心。

  當然,把所有罪責都推給增稅,明顯不公平。增長受到的其他重大制約因素也有待解決。一個根本性問題是,民眾並未從“安倍經濟學”中獲利。最近,日本政府罕見地多次催促企業提高員工收入,就是一個明顯例證。這説明安倍也已經意識到,勞動者收入的不增長,佔GDP60%的國內消費怎麼會增長?

  但無論是安倍的哪一支箭,民眾似乎都成了利益受損者。日元貶值,量化質化寬鬆,獲利最大的是企業。民眾在等待企業將這一獲利傳導給自己時,安倍又增稅了。一增稅,商家就漲價,於是,這點上漲的工資又被“截和”了。

  而事實上,得到經濟增長紅利的也只是一部分人。在日本國內,為了恢復以前的國際競爭力,企業開始降薪裁員,不斷擴大非正式員工的比例。根據日本政府的統計數據,目前日本的就業人口中大約有30%為非正式員工,其工資待遇為正式員工的1/3左右,並且不知道何時會被解雇。而眾所週知,日本對正式員工的待遇很好,但非常不願意給非正式工人提高工資、並向他們提供額外保障。許多員工的工資增長趕不上通脹,從而抑制了需求。

  “安倍經濟學”的末路,安倍自己也許感覺到了。8月7日、8日,日本自民黨幹事長石破茂在新潟縣湯澤町召集與自己關係接近的約30名議員,舉行了研修會。作為自民黨的現任總裁,安倍不可能不經過他同意就組建一個30多名議員的“石破派”。所以,儘管日本政客力圖將石破茂描繪成安倍的“政治敵人”。但“石破派”應該很清楚他們的使命:換人不換政,人亡政不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