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貴新高速公路西南出海大通道 黔南發展大動脈

  • 發佈時間:2014-08-18 08:33:16  來源:貴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文/本報記者 金艾 周清

  新聞提示

  2009年9月30日,都勻至新寨公路改擴建工程竣工通車。2011年,貴新高速與廣西河池高速公路貫通,蘭海高速全線通車。至此,貴州的出海南大門正式打開。

  這一扇門,打破了黔南州經濟發展沉寂已久的困局,讓這片熱土迎來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春天。

  貴州蔬菜上了粵港餐桌

  都勻市墨衝鎮良畝村的7月,天氣的燥熱被豐收的喜悅沖淡。

  連片的大棚裏,辣椒、茄子、黃瓜等時令蔬菜長勢喜人,碩果纍纍。村民們熟練利索的摘下果實,打包、裝車,忙得不亦樂乎。這是廣東客商林炳席的蔬菜基地。

  7月21日,記者在良畝村見到了這一幕豐收景象。黔南州蔬果中心主任李瓊芬説,這一切得歸功於貴新高速出省大通道的貫通。

  宜人的氣候,綠色的生態環境,為黔南州生産安全的農産品提供了必要條件。然而,具有農業産業發展優勢的黔南卻在以前相當長一段時間裏無法將這一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只能困于自産自銷的局面之中。

  李瓊芬説,以前不少廣東客商都曾想來黔南經營優質蔬菜,卻因交通不便紛紛放棄。

  貴新高速通車,解除了束縛黔南州蔬菜走出貴州的最後一根鎖鏈。優質蔬菜沿蘭海高速大通道南下北上,走上成都、重慶、廣州、香港人的餐桌,只需花上一夜的時間。

  林炳席的基地裏,一千畝蔬菜成片相連,綠油油的蔓延著。2013年,林炳席的蔬菜基地純收入高達280萬元。基地吸引了村裏大部分勞動力,工資加上土地租金,良畝村許多村民年收入已經超過兩萬元。

  這樣的蔬菜基地在黔南州還有十多家。交通便利,氣候獨特,生態良好,黔南州已經成為珠三角和成渝地區的蔬菜供應基地。龍裏、貴定、惠水正在打造供粵港澳精品蔬菜的産業帶。

  李瓊芬告訴記者,2017年,黔南州蔬菜種植面積將達到350萬畝,産量600噸,産值130億元。

  優質果蔬資源,同樣吸引來貴州永紅食品有限公司、貴州黔紅食品有限公司、甕安冬秀嬢酸辣食品有限公司等享有盛名的農産品加工企業20多家。

  掙脫交通束縛,黔南州蔬果産業枝繁葉茂,蓬勃發展。

  黔桂旅遊美景無邊

  交通暢通,感受最深的還有遊客。

  荔波,有著地球腰帶上“綠寶石”的美稱,也是貴新高速大通道上的璀璨明珠。曾幾何時,交通不便讓不少心生嚮往的遊客望而卻步。

  7月26日,週末的黔南州客運總站格外繁忙。廣西金城江到都勻線路的客車駕駛員張清明告訴記者,從金城江過來的旅客大部分是到黔南州來旅遊的。

  每逢週末,自駕遊更是讓大小七孔、斗篷山等景點車位緊張,而停車場裏半數是外省車牌。

  交通的改變,為黔南州旅遊發展帶來無限機遇。

  黔南州旅遊局抓住這一機遇,大力推動廣西、黔南雙邊旅遊合作,實現遊客共用,互利共贏。

  據了解,桂林-南丹-荔波旅遊線路已經推向市場。2013年,這一線路給黔南帶來了7萬人次以上的遊客。目前,黔南州旅遊局正在努力促成與廣西合作開發紅水河流域旅遊線路的意向。

  7月中旬,廣西南丹縣與黔南州荔波縣簽訂了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促進區域共同發展的框架協議。達成了建設友好睦鄰關係;合力構建便捷交通體系;深入推進旅遊帶動戰略;共同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強力推動産業合作發展等6個方面合作。

  同樣借助便捷的交通,廣西南丹芒場鎮巴平村下街屯也將旅遊目標對準貴州遊客。

  7月23日,記者驅車從新寨前往廣西南丹,行程不到1小時。

  7月的下街屯楊柳依依,魚翔淺底。格桑花謝,向日葵正微笑著,巴平梯田稻香陣陣。蘭海高速穿村而過,乾淨的村中小路一步一景,村居美麗別致。

  村支書吳勝武告訴記者,每逢週末不低於200位遊客來到這裡休閒度假,大部分都是貴州人。頭腦靈活的他,下一步還希望有機會與荔波聯合打造精品旅遊線路。

  大通道造就“麻尾速度”

  處於貴新高速公路經濟帶上的麻尾工業園,乘著出海大通道的東風,演繹了快速發展的“麻尾速度”。

  走進獨山麻尾工業園區,任何一家企業門口都有一排排摩托車整齊的停放著。麻尾鎮鎮長韋仕東告訴記者,這是當地村民上班的交通工具。

  “麻尾變化,翻天覆地!”韋仕東的評價並不誇張。2008年麻尾鎮每人平均收入2115元,2013年這一數字達到6456元。

  曾經一個依靠傳統農業的小鎮,農民忙活一年收入微薄,如今村民放下鋤頭,走進工廠,鎮上小洋樓隨處可見,摩托車、小汽車停滿街道。

  麻尾鎮的變化在韋仕東眼裏是一個驚喜。貴新高速公路的開通,對於麻尾工業園區內的勇進鐵合金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成進來説,同樣是一個驚喜。

  2008年落戶麻尾工業園區的勇進鐵合金有限公司,從巴西、澳大利亞進口錳礦進行加工,原材料通過北部灣港口進入貴州,成品則主要銷往華東地區。

  “我們每天有300噸的貨物在路上跑,2008年的時候每噸貨物運輸成本在180塊左右。那時候就想啊,這個地方什麼都好,就是少了一條高速。”劉成進的願望在不久之後就變成了現實。

  “貴新高速出省通道打通之後,公司運輸成本降低了很多,我們的生産效率也大大提高。”

  2008年,勇進鐵合金有限公司銷售額為6000萬元,而這一數據在蘭海高速全線貫通之後一路飆升,2013年達到1.1億元。

  麻尾工業園區內,像勇進這樣的公司還有十多家。據統計,麻尾工業園區年産鐵合金29萬噸,已經成為全國較大的不銹鋼基料、工業硅、硅錳合金生産基地。

  高速出省通道的貫通,吹響了麻尾工業園區加速發展的號角。在園區的發展藍圖裏,“十二五”期間工業總産值將達到100億以上,工業增加值35億以上,實現稅收3.5億以上,實現社會就業2萬人以上。

  獨山物流業迅速崛起

  高速大通道讓黔南州打開山門,高朋滿座。

  2014年1至6月,黔南州招商引資在建項目1137個,總投資3516.37億元,到位資金629億元,同比增長15.39%。

  貴州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都勻營運管理中心黨群科科長路寶林告訴記者,貴州南大門——獨山新寨收費站統計數據表明,2009年該站出入口流量為14.6萬餘車次,2013年為161萬餘車次,車流量同比增加了11倍,而今年上半年達到了101萬餘車次。

  借助大通道,騰飛起來的還有黔南州的物流業。

  2012年,總投資30億元的貴州湘企獨山國際商貿城落戶獨山。佔地面積1460畝,建築面積158萬平方米,160棟獨具民族特色的三層商業建築,72個行業商貿城,投資2億的獨山汽車總站——獨山國際商貿城正在傾力打造貴州南部最大的市場集群之一。目前,獨山國際商貿城一期工程已經完工。

  談起選擇獨山的原因,商貿城會長劉東旺回答很乾脆:獨山東守兩廣,西望滇黔,南控東盟,北至天府,是西南的門戶。

  東南西北各長一公里的倣古城墻內,獨山國際商貿城又迎來繁忙的一天,操各地口音的客商們有條不紊的打理著生意。

  獨山縣副縣長吳化明也很看好獨山物流業:交通區位優勢的突出將會讓獨山物流業更加興旺,輻射面會更大。

  邊界和諧親如一家

  出省大通道沿線,廣西南丹與貴州獨山山水相連,村落相依,阡陌相通。以前,由於土地、山林、水利等問題引發的邊界民眾糾紛不斷,群體械鬥時有發生。

  “其實都是些蠅頭小利,村民因為省區的隔閡而針鋒相對,常常小事鬧大。”南丹縣委組織部牙廷相認為。

  蘭海高速公路將兩省區邊界距離拉得更近,交通區位優勢讓邊界村民看到了隨著高速公路通車而來的商機。2010年6月,黔桂邊界“通道黨建跨省聯建”工程在兩地政府的推動下應運而生。以實現兩省區交界地區的和諧穩定與發展為目的的全方位、多層次、無縫隙跨省黨建聯建網成功建立。

  擺在聯合黨支部面前的第一大問題便是邊界村民之間的糾紛。雙邊村兩委班子幾次洽談之後找到了解決辦法——村兩委班子“交叉聘任制”,使邊界村居支書、主任交叉任職,相互換位思考。

  2013年3月,“交叉聘任制”正式實行。

  截至2014年3月,雙邊互換走訪邊界自然村寨63個,走訪群眾1096戶,聯繫幫扶困難群眾216戶,發放春耕物資4.76噸,幫助4個村分別制定了刺梨、板藍根、益母草、精品葡萄發展規劃,為徹底杜絕邊界糾紛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今黔桂邊界一片安寧,地理上的鄰里也變成了情感上的親戚。聯合黨支部的任務也由解決村民矛盾變成了促進邊界經濟發展。

  2014年3月15日,在聯合黨支部推動下,麻尾工業園區、龍馬輕工業園區簽署了就業創業互惠協議,兩個園區逐步實現資訊共用、項目共分、資源共用局面。

  活動開展以來,兩園區共同招商簽約項目17個,涉及水泥生産、合金加工、農機具生産、輕工項目等多個領域。

  同時,按照活動中結對幫扶企業的自選動作,兩園區黨員幹部試行了服務企業跟蹤負責制。截至目前,雙方共同聯繫幫扶困難規模企業18家,通過幫扶已恢復生産6家,其他12家正加緊技改;共同引進小微企業22家,解決就業1352人。

  記者手記

  大通道 引領大發展

  貴州山高谷深,溝壑縱橫,長期以來交通閉塞阻礙了經濟社會發展。但是,這一切正在成為歷史。

  7月22日,沿著貴新高速出省大通道,記者從貴陽出發到貴州西南端的新寨僅僅用了兩個半小時。黔路坦途已是現實。

  “經濟發展,交通先行”,黔南州幹部群眾感觸至深。走出交通困局,發展變化在黔南州的各個角落演繹。

  離貴新路僅2.3公里的麻抹村村民放下鋤頭集體轉型。剛進村,村長蔣道勇告訴我們,你們白天來採訪是找不到人的,老百姓都在外面掙錢去了。孟仙雪經營起了花卉生意,一年要賺20萬,蔣可華買起大貨車跑運輸,率先建起小洋樓,村裏的肉兔、生豬養殖也找到了新的市場……

  這個在2000年還每人平均收入不足1000元的村子如今歐式斜板別墅式小洋樓連排成片。村支書蔣道勇説,村裏百萬富翁都有好幾個。

  處於貴新高速公路經濟帶上的麻尾工業園區“兩頭在外,大進大出”,從巴西、澳大利亞等國家進口的原材料通過蘭海高速進入都勻,成品又依託著貴新高速出省通道便利的交通條件源源不斷地運往華東市場。突出的交通區位優勢,讓麻尾工業園區迅速成為全國較大的不銹鋼基料、工業硅、硅錳合金生産基地。

  ……

  從貴陽出發一路南下,貴新高速公路兩旁大山疊翠,山腳下稻田悠悠連著村寨裏靚麗整潔的小洋樓。從“被交通扼住發展命脈”到“西南出海門戶”,黔南州的變化實實在在告訴我們——一路通百業興。

  新聞連結

  貴新高速公路

  貴陽至新寨高等級公路2011年6月25日建成通車,屬國道主幹線西南出海通道貴州境南段,它起于貴陽市花溪區下壩,經龍裏、貴定、馬場坪等地,在黔桂交界的新寨與廣西六寨至水任公路相連接,全長260公里。項目總投資48.46億元,是當時我省標準最高的高等級公路。

  原線于2001年建成通車的都新公路是貴新公路的組成部分,由於該路段當時是按二級汽車專用公路標準設計,隨著渝湛國道主幹線的全線貫通,交通量急劇增長,老的都新公路已不堪重負。2007年,我省啟動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都勻至新寨改擴建工程全長118.78公里,起于都勻市白岩,接貴新公路都勻南互通,經墨衝、獨山、上司、下司、麻尾,止于黔桂兩省區交界處新寨,接廣西自治區六寨至河池高速公路。都新公路改擴建工程全立交、雙向4車道,按山區高速公路標準建設。

  2009年9月30日都勻至新寨公路改擴建工程建成通車後,與貴陽至都勻、貴陽至遵義、遵義至崇溪河路段形成一條縱貫貴州南北的高速公路大通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