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銀行牽手小村莊

  • 發佈時間:2014-08-18 07:34:33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種田、種地、創業、蓋房……走在創富路上的浙江農民,對資金的渴求日益強烈。然而,由於抵押難、擔保難、信用環境缺失等原因,要獲得銀行貸款並不容易,對於低收入農戶,更是難上加難。

  就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發展普惠金融,讓所有階層和群體及廣大低收入人群獲得金融服務的金融改革目標之時,一項被稱作“農村金融自治”新嘗試,被引入到永康許多農村,成為村民自治的一項新內容。通過金融自治,農民貸款不找“行長”,找“村長”,能否貸款,先村集體商量決定,不再是銀行説了算,為普惠金融最大的服務群體——農民獲得了便捷、實惠的基礎金融服務。

  農民貸款找“村長”

  “圖紙村裏幫助設計,工程隊也村裏幫助請,這次新農村建設機會難得,一定要把房子造起來。”看了一眼自家破舊不堪的泥房子,永康市龍山鎮梅隴村村民陳新咬咬牙對父親説,“我多打份工,再累一點也沒關係。”

  “你有決心是好,但你看設計的房子這麼好,那需要多少錢?我們的積蓄連起步資金都不夠。”看著已過而立之年的兒子,陳新父親嘆氣説,“我們6年前就批下宅基地了,現在還閒置著。”

  提到錢,父子倆都沉默了。

  正當他們再次感到失望時,永康農村悄然開展的農村金融自治貸款新模式,為像他們這樣有著創富意願,並且辛勤工作的村民點燃了希望。一年多前,農行永康支行聯手永康一些農村開展了這一貸款模式試點。雙方約定,將信貸初審許可權放到村級自治組織(村兩委),實現自我審核、管理。村民貸款不是通過抵押擔保,直接向銀行申請,而是在村裏自由組合5位聯保村民後,向村委申請,由村委審核和公示,最後再提交銀行審核,完成貸款。

  農行永康支行行長呂曉東將其概括為農村金融“六自治”,即農戶自薦、擔保自組、借款自助、用款自律、還款自由、守信自勵。“金融自治將村民的個人信用、金融需求納入村集體民主自治體系,增加村經濟自主權。”呂曉東介紹説,“農行對村兩委提交上來的貸款申請,做最後真實性審核之後,最快提交申請當天就可放款。”

  梅隴村就是農村金融自治試點村之一。因為家裏有四個勞力工作賺錢,還款有保障,陳新順利找到了5位聯保村民,並通過了村兩委審核和村民公示,經農行審核後,很快獲得10萬元貸款。籌足起步資金,如今,陳新家的新房已經動工,一家人感到生活更有奔頭。

  農村金融自治這種模式得到了村民歡迎。“什麼時候我們村也開展金融自治貸款?”看到附近村村民喜滋滋領到貸款,受到“金融啟蒙”的村民向村委表達了樸實的願望。經過一年試點探索,截至目前,當地已有89個金融自治村,小額貸款授信戶數從59戶擴大到2000多戶,發放小額農貸2.7億元。

  “農民是人口基數最大的一個群體,永康要實現全面小康,農民必須富起來,農村金融自治模式為金融陽光灑向農民找到了突破口,踐行了依靠群眾辦金融,辦好金融為群眾的普惠原則。”永康市委書記徐華水錶示,“永康將整合各類社會資源,為這類普惠金融創新及在全市推廣營造良好制度環境,以惠及更多階層和群體及廣大低收入人群,希望更多金融機構參與到普惠金融創新中來。”

  銀行“魚與熊掌”兼得

  作為普惠金融突破口,農村金融自治不是作秀,需要真正讓農民得實惠;而作為銀行,做普惠不是救濟,有效益,才可持續。魚與熊掌難題拷問著普惠金融工作者的智慧。

  “農村金融自治的真諦在於讓傳統金融服務不到的老百姓能夠真正地公平地獲取基本金融服務權。”農行永康支行副行長呂連星介紹説,“農村金融自治具備了貸款靈活、利息低廉、辦理簡便等特點,無論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延伸,還是貸款手續、利率方面,都體現了普惠。”

  農村金融自治開展到哪,銀行自助設備就延伸到哪。去年下半年,地處偏僻的水果專業村——永康市花街鎮方村也開展了金融自治,開通了惠農通助農取款設備,結束了離最近銀行網點15里路的歷史,讓這些從沒想過自己能從銀行貸款種果樹的村民足不出村,就有機會貸到款。

  “農業效益不高,利息是農民最關心的問題。”方村村主任陳海峰説,金融自治貸款以月息6.5厘優惠利率計息,此外還考慮到農民用款季節性、臨時性強特點,採用按天計息,一次授信後,村民可以通過設在村裏的自助設備,隨借隨還,迴圈使用,減少資金閒置成本。“這相當於兜裏多了隨時可用的錢。”

  農村金融自治幫助方村開啟了新的發展路程。以前沒錢更新的老品種、老果樹被新品種、新果樹代替了。一條嶄新的水果走廊初具規模。“過去別村水果論個賣,我們論筐賣,如今不用再眼饞他們了。”村民陳天根説出了果農的好心情。

  不過,當前經濟形勢不好,擔保鏈風險時有發生,也有人擔心,以村民自治、農戶聯保為核心的農村金融自治,會不會重蹈覆轍?還有一些村級組織凝聚力不強,會不會造成金融權利的濫用,導致道德風險?

  “農民貸款戶多、面廣、額小,導致可貸農戶難選、放貸額度難定、貸款用途難管、管理成本難降、銀行風險難控等資訊不對稱問題。”呂曉東表示,若干年前,農行曾在農村市場栽過跟頭,因為粗放管理,導致不良貸款急劇上升,但是,吃一塹,長一智,農村金融自治從授信額度、試點村選擇、服務農戶等方面都做了詳細的方案,以防範風險。

  在授信額度上,農村金融自治進行總量控制,每戶不超過30萬。根據農戶測算和一年多試點情況來看,這個額度符合永康經濟發展水準和農民收入水準,農戶都具備償還能力,不會導致擔保鏈風險,貸款能有效起到助農增收作用。對於金融自治試點村選擇,注重村自治結構是否合法、完善,村兩委的公信力和向心力是否強。此外,村民的人品和信用等資訊都列入信用評估範疇。“目的就是讓誠實守信、勤勞肯幹的村民都有尊嚴地獲得金融服務。”呂曉東説。

  經嚴格篩選出的89個村試點,到目前,沒有一例貸款發生逾期或違約問題。農行永康分行發現,依靠群眾開展農村金融自治,恰好發揮了村委和村民最了解村民人品和信用、最詳細了解貸款用途、最能掌控農村物權、最能及時識別貸款風險的作用,破解了農民貸款資訊不對稱難題。

  村民村莊換新顏

  “信用值萬金”,農村金融自治將農戶在村內的人品、信用、個人能力、家庭和睦等無形資産轉化為可以融資的社會資本,讓許多從未貸過款的農戶,尤其是低收入農戶實實在在地了解到了守信的真實作用。

  生平頭一回一次性拿到10萬元錢,方村許多村民手都有些顫抖。“一定不會失信,否則不僅自己在村裏抬不起頭,還會影響其他村民。”村民陳天真對村委説。在永康最早試行農村金融自治的龍山鎮橋一村,貸款沒到期,許多村民早已經迫不及待籌錢,還貸了。

  農村的誠信氛圍漸顯,農行永康支行因勢利導,在農村金融自治中推行“守信自勵”制度,將利率優惠、優先安排信用額度等政策與自治村的自治情況掛鉤。“對於在簽約期沒有出現違約的村,在下次簽約時將適當提高授信額度,並調低貸款利率水準。”該行個人金融部經理金連起説。

  記者調查了解到,通過推廣農村金融自治模式,不僅有助於農村信用環境改善,還為農村帶來多重杠桿效應:村兩委服務能力和經濟自主權增強了;村委村民相互更信任了;村莊更和諧穩定。

  龍山鎮橋一村是首個試點農村金融自治的村莊。試點之初,銀行給村裏的整村授信額度有限,報名貸款的農戶卻很多,村兩委商議決定“三讓步”原則,即村幹部讓步,村幹部兄弟姐妹讓步,富裕戶讓步,把錢留給最需要致富的困難戶。

  “我也想要貸款。”就在篩選首批貸款農戶時,村裏一位個體戶提出申請,讓橋一村村兩委氣氛一下子凝結了。大家都知道,這位村民年輕時犯過錯誤,有不良記錄,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估計也沒有村民願意與其互保。

  但是這位村民改過自新後,工作非常努力,上進心強,而且創業過程十分需要資金。橋一村村支書朱文哲和村委們看在眼裏。“不能落下這樣的村民!”經過討論,朱文哲和村委帶頭和他組成互保小組,並列入首批貸款推薦名單。“這是我人生第一筆貸款,感謝金融自治給我追夢的機遇。”拿到10萬元貸款,這位村民難抑激動。

  新農村建設中,農房拆遷安置是大難題,尤其是住房困難戶資金來源難上加難。在整村改造過程中,梅隴村村委決定將有限的信貸資源優先分配給住房困難群眾,使全村舊村改造順利推進。

  寬敞明亮的小洋房、寬闊潔凈的水泥路、錯落有致的綠化帶……曾經的破爛梅隴村如今成了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目前已經在建106棟新房,第二批農房也即將開始建設,估計再過兩年,全村村民都能住上舒適的新家園。”梅隴村支委朱元龍説。

  一筆貸款改變了一個村。在梅隴村村口的一家棋牌室,記者了解到,看著生意好不了,棋牌室已經改成了便利店。老闆娘説,原先打牌的村民都變了個人似的。“以前村裏的大小棋牌室麻將聲聲,閒著無事的村民聚集著打牌、搓麻將。”朱元龍解釋説,“現在所有的棋牌室一天到晚這裡空空蕩蕩,大家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信用貸款,都忙著謀發展,遊手好閒只會被全村人看不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