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餐結賬無端被多收68元
- 發佈時間:2014-08-17 13:30:38 來源:今晚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 (記者劉英潮)沒有點過的菜竟然出現在自己的結帳單中,顧客如果不是仔細查看,還真是多花冤枉錢。到底是商家操作失誤,還是故意欺詐。近日有市民在就餐中被多收費,對商家誠信産生懷疑。本報記者在接到投訴後,對此進行了調查。
市民齊先生和家人日前在河東區一家知名連鎖飯店就餐,他到收銀臺刷卡結賬後沒有拿到對帳單。400多元的金額讓他産生懷疑,他返回索要對帳單後才發現,有一道沒有點的菜被計入其中,被多收了68元。雖然大堂經理現場道歉後提出不僅將多收的費用退回,還將本單優惠按300元整數計算,但是氣憤的齊先生認為商家此舉有欺詐之嫌,必須加倍賠償。而商家不承認有故意欺詐行為,雙方對賠償金額僵持不下。次日,齊先生向本報“消費直通車——今晚3·15熱線”投訴。
記者隨後聯繫該飯店以及其北京總部核實情況。該飯店人士表示企業一貫重視百年老字號的品牌聲譽。按照北京總部要求,天津地區所有收銀臺結賬人員都被要求及時向就餐客人出具對帳單,只是客流高峰時,出現了此次失誤的個案。在本報接待的投訴過程中,飯店主動出示沒有故意欺詐的證據,並以服務失誤的名義,贈送齊先生一套價值300元的套餐,獲得了對方的諒解。
餐飲業算錯賬的情況普遍嗎?記者隨機採訪一些消費者發現,他們或多或少遇到過被多算賬的情況。據了解,這些不良手段包括:在顧客點菜時,一些菜會被告知沒現貨了,但這些菜的價格卻仍會出現在帳單上,而沒有劃掉;有點小份菜結賬時變成了大份價格;一些隱性收費最後才被告知……有的消費者請朋友吃飯,即便發現了帳單有誤,也礙于面子、不好意思當場找商家理論。本市法律界人士對此指出,商家故意告知消費者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消費者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如果商家被證實有欺詐的故意,消費者可以要求加倍賠償。法律界人士建議,建立不誠信商家“黑名單”,對於多次被投訴的商家,執法部門應該嚴懲。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