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被高估了的電子書(附照片)

  • 發佈時間:2014-08-17 04:29:25  來源:文匯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宋雯

  自2007年亞馬遜發佈第一代Kindle並啟動大規模的紙質書數字化之後,“電子書將成為紙質書終結者”這一説法,成了科技業界和一些媒體的主流論調。有人甚至大膽預言,到2017年,電子書將全面取代傳統的紙質書。但更多普通讀者卻對這一過分樂觀的預測持懷疑態度:有著一千多年曆史的紙質書,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被一本薄薄的平板幹掉?事情恐怕沒那麼簡單。

  風光不再的電子閱讀

  現在看來,幾年前電子書粉絲用“觀念守舊”、“留戀傳統”這類説詞來回應人們對“電子閱讀取代紙質書”一説的懷疑,顯然是太過粗暴簡單。

  根據美國出版商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s,簡稱AAP)的統計,2013年美國電子書銷售增長率同比只增長3.8%,在連續3年保持3位數的增長之後,開始了以每年降低一個數量級的速度增長。而來自調查機構皮尤在2012年底做的一項針對美國圖書閱讀人群的問卷調查則顯示,89%的讀者在過去12個月中至少讀過1本紙質書,30%的讀者至少讀過1本電子書。也就是説,純電子書閱讀者的比例僅為11%,既是紙質書讀者同時也是電子書讀者的人群,只佔了閱讀人群的19%。

  對這組數據,紙質書的擁躉和電子書的粉絲有不同的解讀。有一種觀點認為,電子書的銷售增幅回落,與電子閱讀人口數偏低有直接關係。

  數據顯示,在美國,亞馬遜在2011年4月的時候,其電子書銷量就已經超過紙質書銷量,兩者比例為1.05:1,其電子書與紙質書銷售之比大約是3.5:1。這意味著在美國閱讀人群裏面,電子書閱讀者購買了超過3.5倍于紙質書閱讀者的圖書,然而,在電子閱讀發源地的美國,紙質書閱讀者的比例至今依舊高達89%,電子書閱讀者在所有閱讀人群中佔比僅為30%,而紙質書閱讀者佔比高達89%——伴隨著亞馬遜的迅速擴展,電子書閱讀者的需求得到充分釋放,他們甚至因為對電子書的強烈喜愛,提前過度購買了大量電子書放在自己閱讀器裏。可惜的是,儘管Kindle的價格不斷下調,但電子書閱讀人群的增長卻非常緩慢,從而導致電子書在前幾年高速增長之後,到2012年和2013年出現了“斷崖式下滑”。

  無獨有偶,就在本週上海書展揭幕前夕,書展主辦方上海市新聞出版局發佈了一份《上海市民閱讀狀況調查分析報告(2014)》,這份報告稱,國內的電子閱讀市場歷時5年發展,卻始終不溫不火,調查發現,“手機”、“網路線上”和“平板電腦”是上海市民在進行數字出版物閱讀時使用最多的前三項載體。市民閱讀首選的還是紙質書,紙質書閱讀時間回升,用於數字閱讀的時間穩中有降。而且,認為“紙質讀物”具有最好閱讀效果的比例(70.65%)的受訪者佔據絕對優勢。

  在閱讀方式的“首選”上,傳統(紙質)閱讀體現出巨大的優勢;高出“數字閱讀”25.15個百分點,並高於2013年的差距;同樣,在數字閱讀與紙質閱讀之間的時間分配這一問題上,“紙質閱讀”出現了回升的態勢:“數字閱讀<紙質閱讀”的44.60%高出“數字閱讀>紙質閱讀”的33.05%十一個百分點。

  紙質書的優勢被忽略

  電子書的優勢是不是被人們高估了?

  對這一疑問,知名科技部落格作者布蘭登·凱姆(Brandon Keim)的看法是:當需要深度閱讀的時候,我還是會選擇紙質書。在紙質書上閱讀會感覺內容更加豐富,而在螢幕上閱讀時感覺就沒那麼好,仿佛我們的大腦更容易吸收紙質書上的內容,螢幕上的像素則不然。

  究竟為什麼會這樣呢?研究人員的主流觀點是,這與紙質書/螢幕的巨大物理性差異有關。“閱讀是人與技術之間的交互,”挪威斯塔萬格大學教授安妮·曼根(AnneMangen)表示,“也許紙質書的觸感和物理性産生了不同的認知和情感體驗。”她説,這一點對於那種不能碎片處理處處略讀,而是需要持續專注的閱讀,尤其正確。

  2004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學生在紙質書上閱讀記東西會更全。另一項針對電子書閱讀的實驗和瑞典卡爾斯塔德大學心理學家埃裏克·瓦斯倫德(ErikWoustlund)的研究也得出了同樣的結果。瓦斯倫德發現,螢幕閱讀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讀者是否能夠實現全頁閱讀,需要滾動頁面的時候,他們的閱讀效果就會降低。瓦斯倫德稱,滾頁有兩個影響,最根本的就是分散注意力。即使是像拖動滑鼠或者滑動螢幕這樣的細微動作,也需要投入很少卻重要的注意力,所需的注意力要超過手動翻頁。上下滾動頁面也會打斷讀者的視覺注意力,迫使眼睛搜尋新的起始點,重新集中注意力。

  電子閱讀自瓦斯倫德2005年結束的實驗以來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很多的應用程式都已棄用滾頁模式轉而模擬翻頁效果。不過安妮·曼根教授在2013年展開一項針對挪威青少年閱讀習慣的研究,過程中他們發現,青少年在紙質書上閱讀時理解得更深。瓦斯倫德也指出,電子閱讀器無法複製紙質書往往被忽略的一個方面:實體感。

  布蘭登·凱姆認為,從這個角度來看,紙質感並不只是古典魅力。它是豐富的資訊來源,讓讀者不知不覺知道自己在文本中的位置。閱讀專家稱,那種位置感很重要:它好比是概念上的腳手架,將資訊和記憶自動編排起來,在視覺和觸覺提示同時存在的時候它的作用最大。“所有的那些提示,如頁面看起來如何,圖書摸起來感覺如何,能夠幫你拼湊起整個閱讀過程的印象。”美國布朗大學認知心理學家瑪麗琳·雅格-亞當斯(Marilyn Jager-Adams)説道,“Kindle或者平板電腦上則沒有這些東西。”

  研究人員指出,電子界面雖然有標誌性的“進度條”或者“剩餘百分比”等數據顯示,但這些只是“視覺刺激物”,而非“觸覺”。頁面也通常是單頁而非雙頁顯示,進一步限制了空間表徵。在某種意義上,電子閱讀器和平板電腦只有一個在不斷被改寫的頁面。這種非物質性,使得它們跟固定的紙質文本有著很大的差別。

  相反,紙質書也支援各類標注:下劃線、書頁折角和在空白處注解。這對很多人來説都是深度閱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螢幕閱讀軟體或許也支援注解,但過程上觸感則沒那麼強——部分研究者稱觸感可能很重要。研究顯示,手勢與認知之間存在密切聯繫。“特別是對於常常閱讀傳統紙質書的人來説,實體書頁就像是深度理解的基礎。”英國謝菲爾德大學認知科學家朱迪思·湯姆森(Judith Thomson)説道。他稱閱讀分三種理解程度:理解字詞、理解句子(這兩種在螢幕和紙質書上應該都差不多)和建立整個大框架。

  其他研究則指向其他的差異。以色列理工學院的拉科菲特·阿克曼(Rakefet Ackerman)發現,在不同的媒介上閱讀,學生對於自己的學習過程的理解並不相同。在紙質書上閱讀時,他們對於自己的理解程度似乎有更準確的認識。而在螢幕上閱讀時,他們覺得自己輕鬆吸收了資訊,但測試卻發現不一樣的結果。螢幕似乎會讓人過於自信。阿克曼説,通過練習這種情況可以得到糾正,但紙質書上的自然學習過程比在螢幕上更加全面。

  紙質書仍然具有生命力

  美國人尼古拉斯·卡爾(Nicolas Carr)是《淺薄:網際網路對我們的大腦做了什麼》一書的作者,他在專欄文章《電子書會取代紙質書嗎?》中指出:每當一種新的通訊媒介出現——無線電、電話、電影、電視、光碟——專家就會送出又一則出版業的死亡宣言,還通常是以“紙面的形式”——英國作家威爾斯寫過一部書,聲稱微縮膠捲將取代書;1894年,《斯克裏布納雜誌》發表了一篇題為“書籍的終結”的文章,當時托馬斯·愛迪生剛剛發明留聲機,文章作者、法國文學理論家奧克塔夫·烏讚(Octave Uzanne)宣稱這種“口袋留聲歌劇機”會不可避免地取代書籍和報刊。他指出,對於“享樂之人”來説,翻閱一張張印刷出來的紙太費功夫了。“閱讀,至少是我們今天這種閱讀,很快就會帶來巨大的疲倦;因為它不但要求大腦保持持續的關注,消耗腦內大量的磷酸鹽,還迫使我們的身體進入各種疲乏的狀態。”烏讚就此宣稱,印刷術和它老套的産物根本不是現代科技的對手……在更近的2011年,愛丁堡國際書展上曾經有一個分會場,題目就是“書籍的終結”,蘇格蘭小説家埃萬·莫裏森(EwanMorrison)宣佈:“25年之內,數字革命就將帶來紙版書的末日。”莫裏森認為,嬰兒潮的一代人顯然將是最後一代閱讀紙上文字的人。書籍、雜誌和報紙的未來,也就是文字的未來,都在“電子出版”之中……

  尼古拉斯·卡爾堅持認為,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文字都還會出現在紙張之上。他指出,電子書的銷量在2007年亞馬遜推出閱讀器的時候曾經一飛沖天,但在這幾年中又重回大地,而傳統的平裝精裝本書籍銷量則出乎意料地堅挺。紙書在美國依然佔據全部書籍銷量的75%(2012年數據),就連電子書最狂熱的愛好者也持續購入大量紙書。報刊雜誌受到的衝擊較大,因為網上有大量的免費替代品,但是,紙版雜誌的訂閱量似乎還算穩定。雖然有些出版物正在掙扎求生,其他出版物卻能夠維持穩定客戶。數字訂閱雖然快速增長,但依然只佔據了市場的一小部分份額,還有很多雜誌讀者似乎並不急於換成電子版。2013年上半年一份針對平板電腦所有者的調查表明,四分之三的人更願意閱讀紙上的雜誌……由於“付費墻”和線下線上訂閱綁定這類商業模式的出現,包括《紐約時報》、《亞利桑那共和國報》、《坦帕灣時報》等報紙的讀者甚至有所增加。

  在尼古拉斯·卡爾看來,在我們的眼睛看來,螢幕上的詞語和圖像和紙上的詞語圖像沒什麼區別……“但是眼睛會撒謊。我們現在知道,閱讀是一項身體活動。我們獲取資訊的方式和我們體驗世界的方式一樣——不但用視覺,也用觸覺。有些科學家相信,大腦其實把字母和詞理解成了客觀實體——説到底,我們的心智演化出來是為了感知事物,而不是符號。這也解釋了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調查結果——大學生依然偏愛印刷課本遠勝過電子版。學生説傳統的課本作為學習工具更加靈活,鼓勵他們進行更深入、更專注的閱讀,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內容。”

  現在的問題是:電子閱讀器的界面設計師能否找到更好的方法,徹底解決螢幕的物理限制問題?人們能否逐漸適應螢幕閱讀,在缺少觸覺的情況下,找到建立內容架構的新方式?

  對此雅格-亞當斯認為,至少對很多人來説,深度閱讀可能最終還是離不開紙質書。“我們應當注意別這麼斷言,‘不管怎麼樣那(電子閱讀)都會是我們未來的閱讀方式,為什麼要抗拒呢?’”曼根教授説道,“深度閱讀和深度思考有值得我們努力維持的東西。”我們是否需要紙張去實現那一點還不得而知。但至少從目前來看,紙質書還很有生命力。

  ……紙張和螢幕的區別不只是一摞好紙的觸碰快感。對於人類心智來説,一系列的紙張裝訂成的一捆,和一張扁平的螢幕一次只顯示一“頁”資訊,二者是相當不同的——印刷紙的物理存在感以及前後翻頁的能力,其實對於大腦理解書面作品相當重要——尤其是那些長而複雜的作品。我們會迅速繪製出一份印刷品內容的思維地圖,把它的論證或者故事想像成類似于空間上展開的航程一般。如果你曾經拿起一本以前讀過的書,發現你能很快找到一段特定的段落,你就體驗了這種現象。當我們手中握著一本實在的出版物時,我們的大腦裏也把握著它的內容。

  ……一項針對挪威青少年閱讀習慣分析的調查顯示,對於説明文和記敘文而言,同樣的文本,那些閱讀印刷紙張的人,比在螢幕上閱讀的人理解得更好。這一結果説明這樣一個基本事實:“如果文本的物理分佈特徵能以空間呈現的方式錶現在思維之中,對閱讀中的理解是有好處的”,挪威研究者這樣寫道。他們認為,印刷品的讀者能夠“看到並觸摸到(全部文本的)空間的延展和物理的維度”,這讓他們能更好地理解……我們現在知道,閱讀是一項身體活動。我們獲取資訊的方式和我們體驗世界的方式一樣:不但用視覺,也用觸覺。

  尼古拉斯·卡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